别嘲笑翟天临,你的“失败模式”不也因“自欺欺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小翟为啥这么火?

原来,素有有学霸人设的翟天临,因不知“什么是知网”,被质疑博士学位论文造假。

吃瓜群众,总是“操碎了别人的闲心”,小翟也不可避免地火了。

通过造假获得博士学位,获取虚荣,无疑有“自欺欺人”之嫌。

其实,先别嘲笑翟天临,因为很多人,实质上也因为“自欺欺人”,开启了人生的“失败模式”。

别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现实中,K 哥我遇到了很多“自欺欺人”的真实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天资聪颖,小时候是妥妥的学霸,每次都考第一名。

他就是K 哥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K 哥自小愚笨,数学尤其差。上到小学四年级时,还经常搞不清,是三七二十八,还是三 七二十一。

而在此时,他已经得了市数学竞赛一等奖。

K哥虽蠢笨,但心向光明,不管学习还是玩耍,都想跟他凑一起,向他学习。

而跟他组队的最大收获,就是我对猪队友这个词体味颇深。

自然,那个猪队友就是K哥本人。

这说明,他智商很高,很有数学天赋。

但是,到了高中,他的数学成绩,反而越来越差。

对于这个现象,我一直迷惑不解。

直到有一天他给我讲了原因。

他说,高中数学已经有了难度。但他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是羞于向别人请教,觉得一旦请教了,就觉得自己智商很低。

而日积月累,难题越堆越多,最后导致对数学丧失了兴趣。

自然,他很快就从数学学霸沦落到数学学渣,也只能读一个很一般的院校。

而这种“不懂装懂”,不就是“自欺欺人”吗?

别嘲笑翟天临,你的“失败模式”不也因“自欺欺人”?

作为多年的狐朋狗友,K 哥不能眼睁睁看着心中的大神坠落。

所以我对他说,几千年前,曹操他老人家就告诫我们:人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

过于追求外在的虚荣,害人害己。

一旦开始自我欺骗,最后必定会欺骗别人,人生很容易走入死胡同。

他认为我说的对,但是却没有实质改变。

在他上大学后,我劝他参加社会实践。

然而,他觉得参加社会实践,就暴露了自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弱点。

也就是说,他只愿意做那些能够受到赞扬的事情,以此来维持自己表面上的完美和优秀。

而这种心态,让他永远停留在心理舒适区中,能力止步不前。

更要命的是,他为了考试获得名次、奖学金,在一次考试中作弊被抓,全校通报。

虽然通过补考,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但是因为他做事一直流于表面,缺乏具体能力,毕业后工作屡屡受挫。

屡屡受挫之下,他得了抑郁症,只能失业回家,在家郁郁寡欢。

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派克,在其著名的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揭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真谛:自欺欺人是一切心理疾病的根源。

由于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懒惰和恐惧,所以,面对问题和痛苦时,人们常常会选择逃避,用自欺欺人来麻痹自己的意识。

然而,意识感觉不到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就此消失,而是我们强行把它压抑进了潜意识。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则会以心理疾病的方式纠缠着我们。

我说,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

但是,我们不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我们要找原因。

你得抑郁症的根源,就源于自欺欺人。自欺欺人的人,习惯于掩盖问题。而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告诉他,几千年前,曹操就在《述志令》上讲:人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

人家老曹,连皇帝的虚名都不要,老弟你又何必纠结于那点芝麻大的虚荣,来欺骗自己?

他也终于在阅读、反思后,意识到自欺欺人、爱慕虚荣的危害。

他痛改前非,不再掩盖问题,不再自我欺骗,而是正视自己、正视问题,努力改变。

努力考研成功,毕业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主管。

后来,他告诉我:每个人的虚荣心是和他的愚蠢的程度相等的。

英雄不问出处,巨骗不在岁数

如果说我这个朋友,“自欺欺人”只是曾经害了自己,那么,有些自欺欺人者的行为,已经害了社会。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篇“女版乔布斯覆灭”的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美国风险投资史上一起最壮观的溃败:曾经声名远扬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于2018年9月,归零。

在此之前,它有一个惊人的好“故事”。

它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士;而她创建Theranos的目的,是“改变世界”。

19岁那年,还是一名斯坦福化工学院一年级学生的霍姆斯,开始向风险投资商兜售故事。

霍姆斯说道:“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要发现‘新东西’,一些可能的、但是人们不知道的东西。”

霍姆斯说,正是这种创造的本能,加上她儿时对针的恐惧,让她创立了革命性公司Theranos。

Theranos号称:能够通过针刺人指尖上流出来的几滴血(不用静脉血),检测出数百种疾病,从而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别嘲笑翟天临,你的“失败模式”不也因“自欺欺人”?


然而,现实已经证明,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用一滴血检测数百种疾病,那就好比骑自行车,就想上月球。

我一直有个浅见:人们的欺骗行为,往往源于自我欺骗。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不愿意正视,而是用美好的幻觉来欺骗自己,继而再去欺骗他人。

但霍姆斯痴迷于创业女神的“人设”所带来的名利双收,拉来一系列政府高官、名人政要进入公司董事会,比如大名鼎鼎的乔治·舒尔茨、基辛格、威廉·佩里……

她也获得了诸如“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德丰杰风投等个人与机构的投资,公司估价曾达到90亿美元。

她也获得了“女版乔布斯”“全球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时代周刊》2015年最具影响力100人”等头衔。

英雄不问出处,巨骗不在岁数。

年轻的霍姆斯为了继续把故事讲下去,只得继续开展一系列欺骗行为。

因为,想要掩盖一个谎言,只能用一个更大的谎言;想要遮掩一个错误,只能犯下一个更大的错误。

于是,霍姆斯成了“撒谎成性”者。

于是,霍姆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灭亡……

霍姆斯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然而最终却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她。

最终,在调查记者的公开报道之后,Theranos崩溃,霍姆斯的“女版乔布斯”人设崩塌,身家归零。

对于有人为什么会“撒谎成性”,K哥一直百思不得其姐。

后来,我读了美国心理医生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才明白其中缘由。

派克讲:严重的“自欺欺人”者,会成为“撒谎成性”者。

而“撒谎成性”的父母,很多也是自恋狂。他们,从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子女,也往往生活在严重的虚假中,会遇到一系列现实问题,非常容易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派克认为,对于“撒谎成性”者,因为他们从不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厉害的心理医生也无法改变他们,也无法改变他们的子女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不顺,非常郁闷,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为此,潜入了几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疾病患者QQ群中,想寻找治愈办法。

然而,我却惊悚地发现:很多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朋友,都是自欺欺人者,或者家人习惯于“自欺欺人”。他们习惯于忽略问题、推卸责任,用虚假、浮夸来欺骗自己,而不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我当时正打算戒烟,为了压惊,赶快猛吸了几支烟压压惊。

当然,我也明白,郁闷的原因,就在于自己不愿意正视问题,自欺欺人。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我的“抑郁症“也不药而愈。

人生自古谁无死,你不作死不会死

前面两个“自欺欺人”的故事,危害的只是自己或一部分人,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自欺欺人”者项羽,不仅害了自己,还害死了数十万跟随他的将士。

在面临四面楚歌之时,项羽突围到乌江边。乌江的亭长停船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方圆也有千里,百姓数十万,也足以称王。现在只有臣有船,愿大王尽快渡江若汉军追来,则无法走脱。

项羽虽然知道西楚并没有失陷,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

很多人觉得项羽有血性,但K哥不认可这种说法。

鄙人不才,但得益于现代学术进展,通过数次在苦读与思考中抠破头皮的,终于认定项羽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人格。


别嘲笑翟天临,你的“失败模式”不也因“自欺欺人”?


因为,纵观项羽的一生,他都是为了得到一种虚无的荣耀感觉,为了维持那种浅薄的完美形象。

比如,项羽攻占咸阳后,别人都去劝说项羽定都关中、一统天下。

但是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当时项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备各地诸侯的叛乱。

然而,他却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你不作死不会死。

项羽的作死方式,就是定都家乡,在家乡炫耀自己所谓的“成功”。

家乡父老的仰慕和顺从,让他生活在一种假象中:天下诸侯都会像家乡父老那样服从他。

在这种假象中久了,项羽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欺骗”。

然而彭城周围没有险要之地,很容易被攻击。

而他偏偏又把把四川盆地和汉中都封给了刘邦,这两个地方物产丰饶、易守难攻,使得刘邦数次失败仍然能够东山再起。

项羽可以欺骗自己,可以欺骗家乡父老,但现实不会欺骗他。

结果是,天下诸侯蠢蠢欲动,刘邦起兵反叛。

经过数次大战,项羽都打胜了。

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得到命运之神的永久眷顾。

项羽只是经历垓下之围这一败,就因为不能继续维持这种虚假的荣耀,不能继续“自欺欺人”而自刎乌江。

可以说,为了这种虚假的心理优越感,项羽简直太拼了。有人说,如果鸿门宴上拿下刘邦,以后就没有这些事了。

至于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那也是因为“自欺欺人”。

因为,“自欺欺人”者,都太爱虚荣,既然他们喜欢用浮华、虚假的事物来欺骗自己,对于别人的赞美与恭维,自然更受用。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几句美言、几句恭维,项羽就迷失了方向,放走了刘邦。

最终,项目不仅因为“自欺欺人”宏图大业灰飞烟灭、身死乌江,还让数十万士兵陪他赴死。

而在“自欺欺人”这条路上,走着非常多的人。

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很多人,从来没想要改造“自欺欺人”的特质。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一直重复着人生的“失败模式”。

也正因为如此,先贤圣哲非常警惕这种“自欺欺人”人格。

比如,儒家经典《大学》,作为中国古代“成功方法论”,论述了成为圣人的成功之道。

如果只用一句话可表述其核心理念,那就是:毋自欺也。

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因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就是说,掩盖自己不好的方面,而去刻意表现好的方面,是没有用的。因为,别人看你,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心肺。

只不过,欺骗自己久了,自己就深信不疑。

然后,就可以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欺骗别人。

但是,我真诚告诉你,“毋自欺也”这个理念,非常重要。

很多很重要的理念,其实都很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

因为,现实是最公正的法官。

冷冰冰的现实会教训你,出来混,终于要还的。

你通过自欺欺人、弄虚作假换来的虚假舒适感,生活的鞭子终究会以十倍的力量,抽打到你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