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四十 又怎樣!

從馬伊琍的《我的前半生》到今年蔣欣主演的《遇見幸福》還有劉濤楊爍的作品《我們都要好好的》,這些主流電視劇都在講主人公人在三十到四十歲的時候,事業受到衝擊,在事業裡重生的過程中,有兼顧著家庭和個人感情的故事,很溫情。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到了這個年紀,不自主的選擇這一類與年齡相仿的電視來看,還是目前電視劇主流就是跟隨80後的腳步,到了這一年齡段該有的生活,而目標觀眾就是我們這一類人了。


近期參加了一別十年的同學會,再加上這一類電視劇劇情的感染,確實是有觸動到內心。

畢業十年,大部人的年齡在30-34之間,少數人還在享受單身的無負累,多數人都在為孩子而規劃未來了。冥冥之中,一切彷彿已定,又彷彿充滿變數。


三十 四十 又怎樣!


一 關於愛情


如果,愛情是一項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那麼這個年紀,大家基本都經歷過了,這個年紀,對於愛情是怎樣的理解呢?一個同學在會上,給他妻子唱了一首歌,感謝她的付出與這麼多年的陪伴,這是最為廣泛的對愛情的詮釋,青蔥歲月,彼此見證,不惑之年,彼此攙扶,君不離,必不棄,堪稱完美。


而遲遲沒有邁進圍城的人呢?不是沒勇氣,也不是沒遇到,同樣的一個人,也許在幾年前相遇,早就告別單身了,反而,到了這個年紀,不再著急,一切慢下來,細水再流流。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次完美的詮釋;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聲無奈的嘆息;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徒增的一場遺憾!


每個人對的時間不一樣,自然也不必較真與感懷了。


三十 四十 又怎樣!


二 關於壓力


彷彿置身於生存壓力的大氣壓中,關於生活不易的聲音每天都無天線的接收,然後自己也很焦慮,什麼二胎,什麼補習班,什麼工資,什麼病症,各種聲音形成一團風暴,將人置於風暴中心,好不容易找到個清淨之處,又因為“狹管效應”風暴變得更大了。


就好比,當人聽說一個同學在上海有三個兒子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怎麼養,壓力大不大啊?可是,這位同學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呢,就不成問題了。所以壓力具有相對性,它的條件因人而異,不能以別人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生活,至於那躲不開的風暴,就用淡定去抵住它的侵蝕吧!


每個人會有自己的壓力,所以壓力具有普遍性,有的人是經濟壓力,定期要上繳的口糧,各種貸款各種保險,可以自由支配的,也許只佔了收入的五分之一。這便是所謂壓力的源泉了。有的是精神壓力,工作上的難題難以攻克,親人疾病的問題,教育問題等等,成年人容易情緒失控,這便是發生源了。


人生每個時段的壓力是不同的,上學時有考試的壓力,上班時有工作的壓力,為人子女有不辜負的壓力,為人父母有養育的壓力,所以它具有時效性,時過境遷,壓力就變了,當它來臨時,態度積極一點,心態好一點,說不定,它就是動力了。


壓力是這個年齡繞不開的問題,也是這個年紀的主要敵人,你打敗它了,便是晴天,你被它壓垮了,後半生便無可述了;同時,這也是這個年齡段的魅力,因為對手強勁,一展身手,便成為焦點,也是一生中最容易出彩的時段。


三 關於成長


成長不同於長大,它需要在長大的基礎上輸入思想,成長始於“嫌棄”,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嫌棄,是漲見識通過比較後得出的結論。經歷過大江大河的人,必然“嫌棄”溪流的奔騰速度,但是依然愛著它的嫻靜。再回到曾經的校園,很多人的第一感受,曾經感覺那麼高的樓,現在也覺得,矮了,校園也變得小了,因為眼見過更高的建築,因為踏足過更廣闊的天地,所以,再回來,一切景象在同一個人眼裡就在縮小了,因為這個人,相對於十年前,他確實成長了,那個叫見識的無形物,充斥著身體的各個角落,特別是大腦和雙眼。


三十 四十 又怎樣!








時間都去哪了?它哪也沒去,每天都陪伴著你,每一刻每一秒都真實的存在過,它懂你,知你,見證著你,攙扶著你,你不曾放棄,它就不曾離去。十年,它只是人生的一小段路,前提是,如果足夠幸運,足夠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