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談:什麼是志存?什麼是思之?


鬼谷子談:什麼是志存?什麼是思之?


鬼谷子說: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有所欲,所感知的是什麼,想做什麼,要做什麼。存在心裡,志存而思之,接著進行計算。有所欲是感知,志存是存儲,思之是計算。

欲多則心散,就像電腦開了太多的應用會卡死一樣。人感知的信息太多,攝入的信息太多的話,心就存不下來。心散則志衰,心存不下了,存儲能力就弱了。主衰則思不達,存儲能力弱了,則直接影響後續的計算能力。因為存儲能力的邊界,就是計算能力的邊界。人無法計算他所不能存儲的信息。所以說,志衰則心不達。


鬼谷子談:什麼是志存?什麼是思之?


計算能力出了問題,計算不出來正確的結果,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應對。

故心氣一,則欲不偟。怎麼才能讓志不至於消耗在無意義的慾望之上呢?在於恬淡虛靜,抱神守一。這樣的話,人的欲求就不會恣縱過度。卡殼了怎麼辦?關閉多餘程序,釋放內存空間。專注於最重要的事,做到一心一意。這樣就可以做到欲不偟。

欲不偟,則志不衰。慾望不恣縱,則人的志意就不會衰弱,而始終處於專注的狀態。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存儲能力恢復了,進而計算能力也恢復了。計算能力增強,於是所要處理的對象,就可以徹底瞭解它,這就是理達。故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


鬼谷子談:什麼是志存?什麼是思之?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不管什麼事,一想就能想明白想透徹,這便是思理達。有的人,什麼事都很難想明白,這種則是思理不達。人在滿腦子事情的時候,必然是想什麼都卡殼。為什麼那些工作中特別倚重於思考的人,生活能力都很低下呢?不是他們不關注世俗生活,而是他們為了思考,想通那些重要事,必須得砍掉多餘的雜欲。這也是多數人不能做聖賢、思想家、領袖、軍事家的原因,因為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瑣事俗事,志都衰弱了,導致思考力根本不夠用。

(譯註:張國佬宮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