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四季之五

走過四季之五

筆者在知名作家周梅森的小說《人民的民義》中,看到一段十分暴露的故事情節。描寫的是一個倒閉的煤礦,數千下崗工人因生活困頓,聚眾上訪,圍困某市政府,給社會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結果是,市政府的一名官員臨危受命,組織下崗工人再就業,從而化解了一場社會危機。有一個段落描寫的是,有幾個下崗工人為了謀求生存,開始暗箱操作,讓妻子去做皮肉生意,以一種荒唐且骯髒的方式賺取幾個可憐錢。

這個故事場景,曾一度驚飛了筆者的眼球。

這是真實的社會寫照嗎?

當年,筆者第一時間走近那座燈紅酒綠的繁華城市,見證了一段別樣的風景。

這座因古蹟保留完美而著名,因煤碳資源豐富而發達的中國正北方古老城市,曾經的三教九流,聲色犬馬,繁華與富庶,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聞媒體呼籲的與論導向,乃是搞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業。當年,擁有人脈關係背景的大佬們,多是將觸角伸向採礦與交通運輸兩大行業。

八十年代中葉,中國正北方的運煤專線——大秦線(大同至秦皇島)的開通,大量的寶貴地下資源煤碳,開始由秦皇島口岸流向日本與西方諸國。

這便是時下著名的出口資源換技術的口號在民間發酵的結果。

那個年代,筆者回山西老家探親,在王官屯車站,見證了公路鐵路兩棲運輸煤碳的繁忙景象。

在鐵路線,運煤專列約5分鐘一趟。每列60節車廂,使用兩個車頭拖拉運輸模式。

在大秦公路運輸專線,高速拖拉機,如長龍一般,看不見首尾。一時間馬達轟鳴,往返不絕。

據知情者透露,當年,大同礦務局所屬近20個大型國有煤礦,一律使用現代化割煤機開採輸送。而平朔露天煤礦的開採,將中國煤礦"掘進回採"的採煤模式推向了極限。

【作者】北山愚公,生於饑荒年代,長於動盪歲月,一身閱盡憂患,半世難主沉浮。八歲啟蒙,方知加減乘除,十五畢業,未解幾何代數。識得三千餘方塊字,寫不了錦繡文章。承包五十畝田園地,道不盡辛酸淒涼。曾經擔任特約記者,採寫過幾則時事新聞,徒有虛名。習作過幾個短篇小說,不落俗套。爭名逐利我無緣,寵辱皆忘自情長

走過四季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