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自《史記》創造紀傳體史書之後,看人物傳記,或金戈鐵馬壯志凌雲,或算無遺策高山仰止,或百曲迴腸扼腕嘆息。然而,這樣看史書,爽則爽矣。但若有人深究其中一事或一場戰爭,問你為什麼這個時候打,誰都參加了,戰略上怎麼配合的,等等等等。估計你都想把幾篇傳記翻破了。 

所以,在紀傳體之外,編年體也不可或缺。《三國志》與《史記》不同,沒有年表,目前僅有《漢紀》等書予以補充,但均只記載國家大事,且側重於魏國。小編喜歡蜀漢,所以謹編列《蜀漢年表》,以資借鑑。

本文提供圖片版和文字版兩個版本,歡迎大家根據自己喜好閱讀。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中標★條目為推定時間,限於版面佈局此處不作解釋,如有疑問,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版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文字版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1月

馬超戰敗,妻子被殺,投奔漢中張魯

月份不詳

劉璋派司馬張裔在德陽抵擋張飛,被張飛擊敗

張裔時任劉璋益州司馬

馬超被張魯猜忌,密書請降,劉備命李恢去結交馬超

馬超從武都逃入氐中,再轉奔成都,其小妾董氏、兒子馬秋、部將龐德留在張魯那兒

劉備攻破雒縣

馬良給諸葛亮寫信

馬超投靠劉備

5月

劉備包圍成都,馬超也來到成都附近,劉備秘密派兵資助,一起包圍成都

劉備下令破城時不得傷害劉巴,破城後劉巴向劉備道歉

劉璋蜀郡太守許靖想逾城投降未果,被發現,劉備因此輕視他,法正勸劉備重用許靖

劉璋派張裔和劉備談判,劉備同意,派簡雍去遊說劉璋,劉璋投降。劉備後將劉璋軟禁在公安

劉備將成都的財物全部分給將士,導致經費緊張

趙雲勸誡劉備不要分成都田地

來敏亂髮表意見,劉備很不高興,但也未處罰他

劉備將益州的巴東郡改為江關都尉

劉備自領益州牧,並大封將領:

左將軍府屬官:

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晉升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原劉璋益州太守董和任命為掌軍中郎將,署左將軍府事

原劉璋蜀郡太守許靖任命為左將軍長史

原劉璋巴西太守龐羲任命為左將軍司馬

劉巴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

襄陽郡功曹楊儀晉升左將軍兵曹掾

左將軍從事馬良晉升左將軍掾

左將軍從事中郎糜竺加封安漢將軍

左將軍從事中郎孫乾加封秉忠將軍

左將軍從事中郎簡雍加封昭德將軍

伊籍任命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原劉璋益州從事杜瓊任命為益州議曹從事

射援任命為左將軍議曹從事中郎,後諸葛亮任命為丞相祭酒、從事中郎

尹默任命為益州勸學從事

原劉璋犍為郡牛鞞縣長李邈任命為益州從事

原劉璋綿竹縣令費詩任命為益州督軍從事,後晉升牂牁太守"

益州牧屬官:

原劉璋益州治中從事王謀任命為益州別駕從事

原劉璋書佐彭羕任命為益州治中從事

原劉璋江陽太守程畿任命為益州從事祭酒

原劉璋犍為太守何宗任命為益州從事祭酒

李恢任命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後晉升別駕從事

張翼任命為益州書佐

李福任命為益州書佐

李邵任命為益州書佐部從事

姚伷任命為益州功曹書佐

原劉璋師友從事周群任命為儒林校尉

原劉璋賓客來敏任命為典學校尉

地方官(包括將軍兼職):

荊州從事鄧方晉升庲降都督、犍為屬國都尉、安遠將軍,住南昌縣

法正任命為揚武將軍、蜀郡太守

徵虜將軍張飛兼任巴西太守

馬齊任命為巴西功曹

龔祿任命為巴西從事、牙門將

裨將軍李嚴晉升興業將軍、犍為太守

楊洪任命為犍為功曹

荊州從事陳震晉升蜀郡北部都尉,後改名汶山太守,後轉犍為太守

原劉璋益州長史射堅任命為廣漢太守

秦宓任命為廣漢郡師友祭酒、領五官掾,後升為益州從事祭酒

原劉璋益州司馬張裔任命為巴郡太守

原劉璋將領孟達任命為宜都太守

荊州從事馬謖任命為綿竹縣令

原劉璋益州書佐王甫任命為綿竹縣令,後晉升荊州議曹從事

原劉璋梓潼縣令王連任命為廣漢郡什邡縣令

荊州書佐蔣琬晉升廣都縣長,後被罷免

鄧芝任命為郫縣邸閣都督

單純武官:

馬超任命為平西將軍、臨沮都督

偏將軍趙雲晉升翊軍將軍

黃忠任命為討虜將軍

魏延任命為牙門將軍

賴恭任命為鎮遠將軍

原劉璋中郎將吳懿任命為討逆將軍、護軍

原劉璋廣漢縣長黃權任命為偏將軍

原劉璋參軍費觀任命為裨將軍

原劉璋兒子劉循任命為奉車中郎將

劉封任命為副軍中郎將

月份不詳

劉巴獻通貨膨脹計,平定物價,使府庫充盈

劉備鑄造直百錢

張飛去拜見劉巴,劉巴不搭理

劉備娶吳夫人,即穆皇后

秉忠將軍孫乾去世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

1月

正旦祝賀時,李邈指責劉備取益州不地道

月份不詳

孫權令諸葛瑾向劉備索取荊州,劉備搪塞

孫權直接任命荊州官吏,被關羽趕跑

孫權令呂蒙率軍二萬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令魯肅率軍一萬屯守巴丘

廖立棄城逃跑

劉備率軍五萬屯守公安,令關羽率軍三萬屯益陽,與孫權對峙

★巴郡太守張裔任命為司金中郎將

長沙太守廖立轉為巴郡太守

7月

曹操攻佔漢中,張魯跑路

劉備聽說曹操進攻漢中,與孫權停戰,約定中分荊州,孫權歸還零陵郡和太守郝普

黃權建議迎接張魯,劉備同意

偏將軍黃權任命為護軍

9月

三巴夷王樸胡、杜濩投降曹操,被任命為巴東太守、巴西太守

劉備從荊州回兵江州防守

王平跟隨樸胡、杜濩投降曹操,被任命為校尉

月份不詳

劉備改犍為屬國都尉為朱提郡

犍為屬國都尉、庲降都督鄧方改任朱提太守

原廣都縣長蔣琬晉升什邡縣令

什邡縣令王連轉任廣都縣長

犍為功曹楊洪晉升益州從事

郫縣邸閣都督鄧芝晉升郫縣縣令,後又晉升廣漢太守

11月

張魯從巴中投降曹操

曹操將馬超小妾董氏賜給閻圃,將其兒子馬秋賜給張魯,被張魯殺了

黃權未能迎上張魯,但擊破樸胡、杜濩,佔據巴中

曹操派張郃攻佔巴東、巴西二郡,深入宕渠附近

劉備派張飛進兵宕渠,在瓦口擊敗張郃,收復巴西

劉備回軍成都

12月

曹操留夏侯淵防守漢中,自己回鄴城

★王平隨同曹操回洛陽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

月份不詳

李嚴鑿天社山修路,建成溝通成都平原和眉嘉平原的新渡口;又重建通濟堰

劉備將江關都尉改為固陵郡

劉備設立固陵郡漢豐縣

荊州從事劉琰晉升固陵太守

★綿竹縣令馬謖轉為成都縣令

益州書佐李福晉升巴西郡西充國縣長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

月份不詳

劉備拆分廣漢郡,設立梓潼郡

法正建議劉備進攻漢中

霍峻任命為梓潼太守、裨將軍

10月

周群預言劉備得漢中地,不得漢中民,又預言出偏軍不利

張裕預言不可爭漢中

劉備派吳蘭、雷銅、任夔進攻武都,屯於下辯縣,曹操派曹休、曹洪救援

張裕時任益州後部司馬

月份不詳

馬超揭發彭羕

★治中從事彭羕貶為江陽太守,不久下獄誅殺,年37歲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

1月

★劉備進攻漢中,在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對峙

劉備派張飛、馬超屯固山支援吳蘭,聲稱斷曹軍後路,被曹休識破。曹洪擊敗吳蘭,斬殺將領任夔

★秭歸等四縣都督向朗晉升巴西太守,後轉牂牁太守、房陵太守

3月

張飛、馬超回到漢中

陰平氐人強端斬殺吳蘭

月份不詳

劉備要求諸葛亮派兵支援陽平關,楊洪建議諸葛亮立即發兵

犍為太守李嚴平定資中縣叛賊馬秦、高勝

益州從事楊洪晉升蜀郡太守

蜀郡太守楊洪晉升益州治中從事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1月

劉備攻不下陽平關,便南渡沔水,攻克定軍山(與天蕩山、陽平關共同構成漢中西線防線),突破漢中防線

夏侯淵率兵爭奪定軍山,令張郃屯廣石,兩面夾攻定軍山

劉備將一萬精兵,分作十部,輪番攻打張郃,張郃陷入苦戰,夏侯淵分一半兵馬救援張郃。劉備又令人從走馬谷放火燒夏侯淵鹿角,夏侯淵親自救火

法正建議劉備居高臨下進攻,黃忠斬殺夏侯淵和益州刺史趙顒

張飛妻子請求安葬夏侯淵

郭淮推舉張郃統領漢中魏軍,並於漢水北岸稍遠處紮營,劉備不敢渡水,陷入僵持

討虜將軍黃忠晉升徵西將軍

月份不詳

劉備派陳式率十餘營兵力截斷馬鳴閣道,想切斷曹軍漢中退路,結果被徐晃擊敗,死者甚多

3月

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關,劉備拒不出戰

王平跟隨曹操進兵漢中

曹真、徐晃在陽平關擊敗劉備部將高詳

黃忠襲擊曹操的運糧隊未歸,趙雲接應,結果被圍,且戰且退回營。張翼欲堅守,趙雲不同意,用空城計大破魏軍,獲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的評價

王平投降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裨將軍

益州書佐張翼時已晉升江陽縣長,後又晉升涪陵縣令

5月

曹操從漢中退兵回長安,劉備佔領漢中

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郡,殺太守蒯祺(諸葛亮姐夫)

孟達從房陵進攻上庸,劉備派劉封、李平從漢中支援,上庸太守申耽投降

原上庸太守申耽加封徵北將軍

申儀任命為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副軍中郎將劉封晉升副軍將軍

★梓潼太守霍峻去世,年40歲

7月

馬超、許靖、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賴恭、法正、李嚴等人推舉劉備為漢中王

李朝寫上漢中王表

費詩勸諫關羽接受前將軍封號

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都督,率軍回成都

劉備將張裕以預言爭漢中不準為由殺了

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還左將軍、宜城亭侯封號

吳夫人晉升漢中王后

左將軍長史許靖晉升太傅

蕩寇將軍關羽晉升前將軍,假節鉞

廖化時任前將軍主簿

平西將軍馬超晉升左將軍,假節

徵虜將軍張飛晉升右將軍,假節

徵西將軍黃忠晉升後將軍、關內侯

牙門將軍魏延晉升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鎮遠將軍賴恭晉升太常

黃柱任命為光祿勳

別駕從事王謀晉升少府

揚武將軍法正晉升護軍將軍、尚書令

西曹掾劉巴晉升尚書

兵曹掾楊儀晉升尚書

什邡縣令蔣琬晉升尚書郎

巴西功曹馬齊晉升尚書郎

巴郡太守廖立晉升侍中

★裨將軍費觀晉升巴郡太守、江州都督

偏將軍黃權晉升益州治中從事

牂牁太守費詩晉升益州前部司馬

益州後部司馬張裕被斬

許慈任命為博士

孟光任命為議郎

8月

關羽進攻曹仁,曹操派于禁率兵三萬救援曹仁

關羽水淹七軍,俘虜于禁,斬殺龐德,派兵將三萬俘虜送回江陵

司州河南尹陸渾縣孫狼殺縣主簿,依附關羽,關羽分兵資助,令其在洛陽附近騷擾

關羽趁勢包圍樊城的曹仁、襄陽的呂常,曹操派徐晃救援

關羽又派兵攻佔豫州潁川郡郟縣,威脅許昌

關羽兵力不足,請求孟達、劉封發兵支援,被拒

魏國左將軍于禁、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劉備

月份不詳

★成都縣令馬謖晉升越嶲太守

西充國長李福晉升成都縣令

10月

孫權與曹操密謀偷襲荊州

徐晃計奪偃城,又聲東擊西攻四冢。關羽率步騎五千救四冢,不敵退走,徐晃緊追至蜀軍軍營,大破關羽

閏10月

孫權偷襲荊州,令呂蒙偷襲公安、南郡,俘虜荊州兵家屬,傅士仁、糜芳投降。令陸遜偷襲宜都、秭歸、枝江、夷道、夷陵,除宜都太守樊友逃走外,其餘地方都投降

陸遜又擊破蜀將詹晏、俘虜陳鳳,又擊破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收降秭歸大姓文布、鄧凱

關羽退軍當陽、麥城,士兵潰散,便在城頭樹假人逃跑(傳說關羽退軍至江陵西城外龍門山,聽說糜芳投降,憤而擲甲,因而此山稱為擲甲山)

糜竺弟弟南郡太守糜芳投降東吳

將軍傅士仁投降東吳

零陵太守郝普再次投降東吳

荊州治中從事潘濬投降東吳

將領陳鳳被俘

于禁又被東吳俘虜

12月

東吳潘璋佔領臨沮、夾石,切斷關羽向上庸撤退的道路,其部下馬忠俘獲關羽、關平和趙累

趙累時任營都督,被俘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

1月

★孫權斬殺關羽、關平,將首級送給曹操

前將軍關羽被斬,其子關興襲爵,官至侍中、中監軍

關羽長子關平被斬

前將軍主簿廖化投降東吳

月份不詳

後將軍黃忠去世

尚書令法正去世,年45歲,其子法邈賜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

尚書劉巴晉升尚書令

安漢將軍糜竺去世,其子糜威官至虎賁中郎將,其孫糜照官至虎騎監

掌軍中郎將董和去世

廣漢太守射堅轉為蜀郡太守

★廣都縣長王連晉升司鹽校尉

呂乂任命為典曹都尉

杜祺任命為典曹都尉

劉幹任命為典曹都尉

7月

孟達投降魏國

宜都太守孟達降魏,其子孟興留蜀,官至議督軍

孟達營都督郤揖一同降魏,其子郤正留蜀

月份不詳

★越嶲郡夷王高定率軍包圍新道縣,被犍為太守李嚴擊敗

犍為太守李嚴加封輔漢將軍

10月

曹丕稱帝

月份不詳

曹丕派夏侯尚、徐晃、孟達襲擊上庸郡,申耽、申儀投降,劉封退回成都

孟達勸降劉封,劉封不聽

原上庸太守申耽降魏

原西城太守申儀降魏

副軍將軍劉封賜自盡,其子劉林官至牙門將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4月

劉豹、向舉、張裔、黃權、殷純、趙莋、楊洪、何宗、杜瓊、張爽、尹默、譙周勸劉備稱帝,劉備在成都稱帝

劉巴、主簿雍茂、費詩勸諫劉備不要稱帝,結果劉備殺雍茂,貶費詩

劉備將固陵郡改為巴東郡

軍師將軍諸葛亮晉升丞相、錄尚書事、假節

太傅許靖任命為司徒

左將軍馬超晉升驃騎將軍、涼州牧、斄鄉侯

右將軍張飛晉升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

鎮遠將軍魏延晉升鎮北將軍

益州從事祭酒何宗晉升大鴻臚

左將軍掾馬良晉升侍中

廣漢太守鄧芝晉升尚書

司鹽校尉王連兼任蜀郡太守,加封興業將軍

討逆將軍吳懿任命為關中都督

原巴郡太守輔匡任命為巴東太守

益州前部司馬費詩貶為益州永昌從事

譙周時任勸學從事

5月

劉備對劉巴任命來敏為太子家令不滿意,但也不忍心拒絕

漢中王后吳氏晉升皇后

劉備長子劉禪立為太子,張飛長女張氏為太子妃,即敬哀皇后

典學校尉來敏受劉巴提拔,晉升太子家令

勸學從事尹默晉升太子僕

費禕任命為太子舍人,後晉升太子中庶子

董允任命為太子舍人,後晉升太子洗馬

霍弋任命為太子舍人

6月

劉備庶子劉永立為魯王

劉備庶子劉理立為梁王

車騎將軍、司隸校尉張飛遇害,其次子張紹襲爵

丞相諸葛亮兼任司隸校尉

7月

劉備東征孫權,以馮習為大都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化(後加入)、傅肜各為別督,吳班、陳式統率水軍。孫權請和,劉備不同意

秦宓反對東征,被下獄,最後交贖金才放出

趙雲反對東征,劉備不聽

李朝、程畿隨同劉備東征

尚書楊儀因與尚書令劉巴不和,被貶為遙署弘農太守

翊軍將軍趙雲任命為江州都督

吳班時任領軍

李朝時為益州別駕從事

益州治中從事黃權晉升鎮北將軍

月份不詳

★庲降都督鄧方去世

益州別駕從事李恢晉升庲降都督、交州刺史、使持節,住平夷縣

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1月

劉備攻佔秭歸,將軍吳班、陳式的水軍屯夷陵

陸遜部將宋謙攻破劉備五屯,斬將

廖化詐死逃回蜀國,被任命為宜都太守

荊州議曹從事王甫陣亡

2月

劉備從秭歸前進到夷道的猇亭,一直連營到佷山,前後五十多營

劉備派侍中馬良招撫武陵蠻夷

黃權建議自己當先鋒伐吳,劉備不聽,派他都督江北部隊,防備曹魏

6月

劉備前鋒包圍夷道守將孫桓

劉備在猇亭被陸遜擊敗,損失數萬人,將軍張南、馮習、傅肜,胡王沙摩柯被殺,將軍杜路、劉寧投降。劉備坐船從猇亭還秭歸,然後棄船步行回魚復,改魚復為永安

向寵軍隊保存的最好

向寵時任牙門將軍

侍中馬良遇害,年36歲,其子馬秉為騎都尉

中領軍馮習陣亡

前部督張南陣亡

傅肜斷後陣亡

傅肜兒子傅僉任命為左中郎將

益州從事祭酒程畿陣亡

將軍杜路、劉寧降吳

8月

劉備收兵還巫

趙雲由江州進軍永安

馬忠率領5000人從巴西支援永安

孫權任命劉璋為益州牧,駐紮秭歸

司徒許靖去世

鎮北將軍黃權、南郡太守史郃降魏,被封為鎮南將軍兼侍中、列侯

龐統弟弟荊州治中從事龐林隨黃權降魏

閻芝時任巴西太守

馬忠時任巴西郡漢昌縣長

月份不詳

驃騎將軍馬超去世,年47歲,其子馬承襲爵。堂弟馬岱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尚書令劉巴去世

犍為太守、輔漢將軍李嚴晉升尚書令

益州別駕從事李朝去世

9月

曹丕進攻東吳,包圍南郡

劉備給陸遜寫信威脅要再次出兵,被陸遜嘲笑

10月

孫權聽說劉備住在白帝城,派遣太中大夫鄭泉請和,劉備同意,派太中大夫宗瑋出使東吳

劉備命諸葛亮營南北郊於成都

月份不詳

益州郡雍闓殺太守正昂叛亂,劉備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結果被雍闓流放到東吳

益州郡(建寧郡)太守正昂遇害

司金中郎將張裔任命為益州郡太守,被雍闓流放

12月

漢嘉太守黃元聽說劉備病重,又與諸葛亮不和,叛亂

公元223年(章武三年、建興元年)

2月

諸葛亮從成都到永安

3月

黃元進攻並燒燬臨邛城。

楊洪建議太子劉禪派遣親兵,命將軍陳曶、鄭綽在南安峽口截擊,擊敗黃元。黃元被其親兵所縛,送往成都斬首

4月

廖立陪喪期間,在梓宮旁邊殺人

曹丕嚇唬黃權,黃權神色自若

尚書令李嚴晉升中都護

劉備在永安病逝,時年63歲

5月

太子劉禪在成都繼位,改元建元,時年17歲

劉備棺槨從永安返回成都,諡號昭烈皇帝

張飛長女張氏為皇后

中央官:

丞相諸葛亮封武鄉侯、開府治事

★中都護李嚴兼任光祿勳,封都鄉侯、假節

★固陵太守劉琰晉升衛尉、中軍師,封都鄉侯

少府王謀封關內侯,後接替賴恭的太常

★關羽兒子關興任命為侍中、中監軍

太子家令來敏晉升虎賁中郎將

太子僕尹默晉升諫議大夫

議曹從事杜瓊晉升諫議大夫

太子洗馬董允晉升黃門侍郎

太子中庶子費禕晉升黃門侍郎

太子舍人霍弋晉升謁者

議郎孟光晉升符節令

丞相府屬官:

蜀郡太守、興業將軍王連晉升屯騎校尉、丞相長史、平陽亭侯

宜都太守廖化晉升丞相參軍

尚書郎蔣琬晉升丞相東曹掾

益州書佐部從事李邵晉升西曹掾

巴郡太守楊顒晉升丞相主簿

漢昌縣長馬忠晉升丞相門下督

地方官(含將軍兼職):

巴郡太守、江州都督費觀加封振威將軍、都亭侯

益州治中從事楊洪覆為蜀郡太守、忠節將軍、封關內侯

★涪陵縣令張翼晉升梓潼太守,後轉廣漢太守、蜀郡太守

益州功曹書佐姚伷晉升廣漢太守

成都縣令李福晉升巴西太守

何祗任命為蜀郡書佐,後晉升益州督軍從事

單純武官:

翊軍將軍趙雲晉升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

鎮北將軍魏延加封都亭侯

牙門將向寵封都亭侯,晉升中部督

關中都督吳懿封都亭侯

侍中廖立加封長水校尉

尚書郎鄧芝出使東吳,諸葛亮讓鄧芝順便要回張裔

牂牁郡丞朱褒叛亂,諸葛亮命益州從事常頎攜帶李嚴的信勸降,雍闓不從

諸葛亮欲南征,王連勸諫,推遲出兵

益州太守張裔晉升丞相參軍

8月

劉備下葬惠陵

月份不詳

曹丕命司空王朗給許靖寫信,讓其勸劉禪放棄帝號,可惜許靖已經去世

越嶲郡高定派李承之殺害太守焦璜

越嶲太守焦璜遇害

牙門將龔祿任命為越嶲太守,住安上縣

11月

鄧芝到達東吳,送去馬二百匹、錦千緞和特產,說服孫權與曹魏斷絕

公元224年(建興二年)

月份不詳

諸葛亮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何祗知道諸葛亮來檢查,深夜工作結案

丞相諸葛亮領益州牧

益州從事祭酒秦宓晉升益州別駕從事,不久加封左中郎將

文恭任命為治中從事

宗預任命為丞相府主簿

杜微任命為益州主簿,後改任諫議大夫

楊戲任命為益州書佐,後晉升益州督軍從事,又晉升丞相主簿

五梁任命為為益州功曹,後升任諫議大夫

郭攸之時為侍中

益州督軍從事何祗晉升成都縣令,兼郫縣縣令

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張溫出使蜀漢,秦宓與張溫“天對”

公元225年(建興三年)

長水校尉廖立被廢為民,徙汶山郡

左中郎將秦宓晉升長水校尉,後又升大司農

月份不詳

丞相長史、屯騎校尉王連去世,其子王山官至江陽太守

房陵太守向朗晉升丞相長史、步兵校尉

符節令孟光晉升屯騎校尉,後晉升長樂少府

郭攸之時任侍中

丞相西曹掾李邵晉升益州治中從事,當年去世

3月

諸葛亮南征,楊儀跟從,向朗坐鎮後方

馬謖獻攻心計

諸葛亮從僰道順金沙江走水路,入越嶲郡,同時派遣馬忠進軍牂牁、李恢進軍益州郡

高定屯兵於犛牛、定筰、卑水,諸葛亮屯兵卑水,後斬殺高定

高定部下殺雍闓,雍闓部下擁護孟獲

馬忠平定牂牁郡,李恢在益州郡兵敗被圍

弘農太守楊儀晉升丞相府參軍,署府事

尚書郎蔣琬晉升丞相府參軍

★尚書郎馬齊晉升丞相掾,後晉升廣漢太守,又晉升丞相參軍

犍為太守王士轉為益州太守,不久遇害

丞相門下督馬忠晉升牂牁太守

丞相參軍張裔兼任益州治中從事

5月

諸葛亮渡瀘水,從越嶲郡進軍益州郡

月份不詳

徵南將軍趙雲晉升鎮東將軍

★輔匡任命為鎮南將軍

犍為太守陳震晉升尚書

李恢在益州郡大破叛軍

諸葛亮平定南方四郡

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又分建寧郡、永昌郡設立雲南郡,分建寧郡、牂牁郡設立興古郡

庲降都督李恢封安漢將軍、漢興亭侯

永昌郡五官掾、功曹呂凱晉升雲南太守、陽遷亭侯

永昌郡丞王伉晉升永昌太守、亭侯

12月

諸葛亮將南中一萬多戶青羌人遷到蜀郡,組建無當飛軍,共分為五部,每部設都尉統率

諸葛亮經朱提郡,走石門道,回成都

諸葛亮回軍途中在朱提郡漢陽縣碰到投降來的李鴻,帶來孟達的消息,費詩反對聯絡孟達

諸葛亮回成都時,群臣郊迎,只讓費禕同車

諸葛亮選拔孟獲、孟琰、爨習為官,後分別官至御史中丞、輔漢將軍、領軍。

月份不詳

南中又叛亂,李恢平定叛亂

李恢將南中豪帥遷到成都,又出產金銀戰馬,供給軍需

南中又叛亂,叟夷李求承殺越嶲太守龔祿

雲南太守呂凱遇害,其子呂祥襲爵

越嶲太守龔祿遇害,年31歲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公元226年(建興四年)

李嚴向諸葛亮請求以東邊五郡設立巴州,自任巴州刺史,諸葛亮不同意,妥協為晉升前將軍

李嚴在江州築大城,周長十六里,計劃穿山溝通汶江和巴江

李嚴由永安改駐江州

諸葛亮、李嚴給孟達寫信招降

輔漢將軍、光祿勳李嚴晉升前將軍

徵西將軍、護軍陳到晉升永安都督、亭侯

★鎮南將軍輔匡晉升右將軍、中鄉侯

衛尉劉琰晉升後將軍

月份不詳

★費禕出使東吳,孫權喜歡調侃,喜歡在酒醉後問問題,費禕總是事後書面答覆,條理清晰。孫權特別喜歡他,贈以寶刀

大司農秦宓去世

黃門侍郎費禕加封昭信校尉

成都縣令何祗晉升汶山太守

益州從事李邈晉升犍為太守,後晉升丞相參軍

典曹都尉呂乂轉任廣漢郡新都縣令

月份不詳

費禕出使回來

黃門侍郎費禕晉升侍中

公元227年(建興五年)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漢中

諸葛喬在谷中轉運糧草

來敏對諸葛亮將虎賁中郎將職位交給董允而不服氣

楊洪建議諸葛亮用向朗為留府長史,諸葛亮未聽

姚伷喜歡推薦人才,諸葛亮公開表揚,號召其他掾學習

丞相參軍張裔晉升留府長史、射聲校尉

蔣琬以參軍身份輔佐張裔

侍中費禕晉升參軍

諫議大夫尹默晉升丞相軍祭酒

虎賁中郎將來敏晉升丞相軍祭酒、輔軍將軍,後被諸葛亮罷免

黃門侍郎董允晉升侍中、虎賁中郎將

中部督向寵晉升中領軍

漢中太守魏延晉升督前部、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尚書鄧芝晉升中監軍、揚武將軍

謁者霍弋轉為丞相記室

賴恭兒子賴厷時任丞相西曹令史

丞相主簿楊顒時已晉升東曹掾屬

廣漢太守姚伷晉升丞相掾,後晉升丞相參軍

月份不詳

尚書令陳震出使東吳

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出生

楊洪嘲笑何祗升遷速度快

廣漢郡綿竹縣流寇張慕起兵,張嶷詐和親,等其酒醉時殺之

尚書陳震晉升尚書令

汶山太守何祗調任廣漢太守,後又調任犍為太守

張嶷時任益州從事

12月

諸葛亮派郭模聯繫孟達叛亂,結果消息洩露(一說是故意洩漏)於申儀,司馬懿出兵包圍上庸,令派兵抵禦蜀吳在安橋、木蘭塞的援軍

公元228年(建興六年)

1月

孟達外甥鄧賢、將領李輔開門投降,司馬懿斬殺孟達,蜀將姚靜、鄭他率七千人投降(一說諸葛亮不救援)

魏延獻子午谷計,諸葛亮未採用

諸葛亮一出祁山,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出箕谷,南安、安定、天水三郡響應,隴西郡在太守遊楚率領下抵抗。曹叡派曹真抵擋趙雲,派張郃抵擋諸葛亮

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派高詳守列柳城。因馬謖舍水上山被張郃擊破,高詳被郭淮擊破

馬謖先鋒王平鳴鼓收拾散兵返回,張郃不敢追擊

因東北部街亭失守,東部上邽未攻克,南部武都、陰平郡尚在魏國手裡,西部隴西郡拒不投降,諸葛亮有被合圍的態勢,只能拔三縣民眾退軍

趙雲、鄧芝在箕谷被曹真擊敗,趙雲親自斷後,燒燬斜谷閣道退軍,損失較輕

姜維、梁緒、尹賞、梁虔被太守馬遵拋棄,投降蜀國

諸葛亮想要將趙雲軍資分給士兵,趙雲勸誡,全部充入赤岸府庫

馬謖兵敗逃亡,被抓回後斬首

李邈以孟明視的典故勸諫諸葛亮不殺馬謖,諸葛亮不聽

丞相諸葛亮自貶為右將軍

鎮東將軍趙雲貶為鎮軍將軍

參軍馬謖被斬,年39歲

將軍張休、李盛被斬,黃襲的軍隊被剝奪

丞相長史向朗因包庇馬謖被免職,後晉升光祿勳

丞相參軍李邈因勸諫不殺馬謖被趕回成都

裨將軍王平晉升討寇將軍、丞相參軍、亭侯,統率無當飛軍

★丞相主簿宗預晉升丞相參軍、右中郎將

姜維時任魏國雍州從事中郎,投降蜀國後任命為倉曹掾、奉義將軍、當陽亭侯

梁緒時任魏國天水郡功曹,投降後官至大鴻臚

尹賞時任魏國天水郡主簿,投降後官至執金吾

梁虔時任魏國天水郡主記,投降後官至大長秋

月份不詳

趙雲和鄧芝在斜谷屯田,水大沖毀棧道

張裔赴漢中向諸葛亮諮詢時事

諸葛亮讓姜維教習虎步兵

諸葛亮繼子駙馬都尉諸葛喬去世,年25歲,其子諸葛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

射聲校尉張裔晉升輔漢將軍

蜀郡太守楊洪去世

新都縣令呂乂轉為廣漢郡綿竹縣令

12月

諸葛亮上《後出師表》

諸葛亮出散關,圍陳倉,陳倉守將郝昭據守

曹真派遣費曜救援,魏明帝派張郃率南北軍三萬和武衛、虎賁救援

諸葛亮糧盡退兵,斬殺追將王雙

公元229年(建興七年)

諸葛亮派陳式攻克武都、陰平二郡

諸葛亮恢復丞相職位

月份不詳

★鎮軍將軍趙雲去世,其子趙統襲爵,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4月

孫權稱帝

6月

陳震出使東吳賀祝,與孫權交分天下

陳震回國後跟諸葛亮說李嚴有反心

尚書令陳震晉升衛尉,出使回來後封城陽亭侯

江州都督李福晉升尚書僕射,封平陽亭侯

庲降都督李恢交州刺史的兼職被免去,兼任建寧太守

諸葛亮將漢中丞相府移到南山下的高原上,並且修築漢城和樂城

公元230年(建興八年)

月份不詳

留府長史張裔去世,其子張毣官至郡守,張鬱官至太子中庶子

參軍蔣琬晉升留府長史、撫軍將軍

參軍楊儀晉升長史、綏軍將軍

參軍費禕晉升中護軍

牂牁太守馬忠晉升丞相參軍、益州治中從事,輔佐蔣琬

7月

魏國派遣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道、曹真由斜谷道伐蜀,諸葛亮屯兵城固、赤阪防守

諸葛亮調李嚴屯駐漢中防守,李嚴向諸葛亮申請開府,諸葛亮不同意,妥協為封其子為江州都督,後來李嚴從江州率2萬人救援漢中

李嚴在江州穿山工作未完成,只建造出蒼龍、白虎二門

李嚴救援時消極怠工,到臨沮時又返還江陽,被參軍馬忠勸止

前將軍李嚴晉升驃騎將軍,以中都護署丞相府事

李嚴之子李豐任命為江州都督

後將軍劉琰晉升車騎將軍

9月

曹真因下雨道絕,退兵

月份不詳

魏延在陽谿擊敗魏雍州刺史郭淮、後將軍費瑤

魯王劉永改封為甘陵王

梁王劉理改封為安平王

鎮北將軍魏延晉升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袁琳晉升前將軍

討逆將軍吳懿晉升左將軍、荊州刺史、高陽鄉侯

高翔晉升右將軍、玄鄉侯

領軍吳班晉升後將軍、安樂亭侯

中護軍費禕晉升丞相司馬

奉義將軍姜維晉升徵西將軍、中監軍

公元231年(建興九年)

2月

諸葛亮兵圍祁山,首次採用木牛運輸

李嚴都督漢中後方

馬忠從成都到漢中,輔佐李嚴鎮守漢中

3月

魏明帝派司馬懿、張郃救援祁山,張郃進軍略陽

諸葛亮在上邽前線擊破郭淮、費曜,收割麥子,司馬懿斂兵不戰

5月

諸葛亮退至滷城(西城),王平防守南圍

司馬懿命張郃進攻王平,親率主力進攻諸葛亮,結果張郃不能攻克,自己也被魏延、高翔、吳班擊敗,被斬首3000級

6月

李嚴因糧草不夠,派馬忠、成藩叫諸葛亮退兵,並且給劉禪上書,說諸葛亮偽退誘敵

張郃追至木門、青封,被諸葛亮伏擊射死

成藩時任督軍

8月

諸葛亮撤回漢中

諸葛亮廢都護李嚴為平民,移居梓潼郡

諸葛亮寫信給蔣琬、董允,讓其向陳震轉告李嚴被廢之事

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被廢為民,徙梓潼郡

李嚴之子江州都督李豐貶為從事中郎,與長史蔣琬共知府事,後官至朱提太守

巴西太守李福晉升江州都督、揚威將軍

許允時任前護軍、偏將軍、漢成亭侯

丁鹹時任左護軍、篤信中郎將

劉敏時任右護軍、偏將軍

上官雝時任中典軍、討虜將軍

胡濟時任中參軍、昭武中郎將

閻晏時任參軍、裨將軍

爨習時任參軍、偏將軍

杜義時任參軍、裨將軍

典曹都尉杜祺時已晉升參軍、武略中郎將

盛勃時任參軍、綏戎都尉

樊岐時任益州從事中郎、武略中郎將

月份不詳

汶山郡羌人叛亂,馬忠率領張嶷前去平叛

張嶷率三百人為前鋒,談判通過他裡邑石門,大破叛軍

呂乂送五千士兵到漢中,沒有逃跑者

益州從事張嶷晉升牙門將軍

庲降都督、安漢將軍李恢去世,其子李遺襲爵

蜀郡太守張翼晉升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

丞相參軍李邈加封安漢將軍

綿竹縣令呂乂晉升巴西太守,後轉漢中太守,兼任督農

公元232年(建興十年)

諸葛亮在黃沙休士勸農,教兵講武,製作流馬

車騎將軍劉琰因和魏延不和,被諸葛亮從漢中趕回成都

公元233年(建興十一年)

月份不詳

南中耆率劉胄叛亂,庲降都督張翼被徵還成都,馬忠接任,平定叛亂

張嶷跟隨馬忠平叛,經常衝鋒在前線。後來牂牁和興古郡也叛亂,馬忠命張嶷前去平叛,招降了2000人,全部送到漢中

馬忠將庲降都督治所由平夷縣遷到味縣

張翼卸任庲降都督

參軍馬忠晉升庲降都督、監軍、奮威將軍、博陽亭侯

諸葛亮在斜谷口修建邸閣,派兵運米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

1月

車騎將軍劉琰妻子胡氏進宮為太后祝賀

2月

劉琰妻子胡氏從宮內出來,被劉琰懷疑私通劉禪,被打,胡氏狀告劉琰

諸葛亮出斜谷,首次用流馬運輸

魏延作為前鋒,屯於諸葛亮十里之外

原庲降都督張翼任命為前軍都督、扶風太守

車騎將軍劉琰被斬

4月

諸葛亮到達渭南武功的五丈原,在蘭坑屯田

司馬懿率軍抵抗,採用雍州刺史郭淮建議,搶先佔領北原,又重兵防守陽遂,斷絕諸葛亮隔斷隴右的目的。諸葛亮攻擊未果

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據武功水東,司馬懿趁水漲攻孟琰,諸葛亮搭橋救援,司馬懿退

魏衛尉辛毗持節不許出戰,兩軍僵持

8月

諸葛亮病逝,蜀軍撤退,司馬懿急追。姜維回頭鳴鼓進攻,司馬懿以為諸葛亮未死,趕緊撤退,即“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退回後,收到確切消息,諸葛亮病死,又追擊,楊儀在退路上佈置鐵蒺藜,司馬懿命人穿木屐趟行,追至赤岸,未能追上蜀軍。

徵西大將軍魏延和長史楊儀爭權,魏延率軍先退,佔據褒谷口。王平擊潰魏延前鋒,魏延與其子逃入漢中,楊儀派馬岱斬殺魏延,夷滅三族。

留府長史蔣琬率成都宿衛營赴漢中處理魏延和楊儀紛爭,聽說魏延已死,退還

廖立感慨“終未左袵矣”

杜瓊受命贈諸葛亮武鄉侯印綬

譙周聽說諸葛亮病逝,立即奔喪

李邈上書劉禪,說諸葛亮病死是好事,被劉禪誅殺

諸葛亮病重期間,劉禪派李福詢問誰能接班

丞相諸葛亮病逝,時年54歲,其子諸葛瞻襲爵,其弟諸葛均,事蹟不詳,官至長水校尉

原驃騎將軍李嚴病逝

左將軍吳懿晉升車騎將軍、漢中都督、雍州刺史、濟陽侯,假節

光祿勳向朗晉升左將軍、顯明亭侯,行丞相事

劉邕晉升後將軍、監軍、關內侯

留府長史蔣琬晉升尚書令,總統國事;又加行都護、假節、益州刺史

董厥時為丞相主簿

丞相長史楊儀晉升中軍師

中監軍鄧芝晉升前軍師、前將軍、兗州刺史、陽武亭侯

丞相司馬費禕晉升後軍師

徵西大將軍魏延被殺,夷三族

討寇將軍王平晉升後典軍、安漢將軍,輔佐吳懿鎮守漢中,後又兼任漢中太守

丞相主簿胡濟晉升中典軍、成陽亭侯

徵西將軍姜維晉升輔漢將軍、右監軍、平襄侯

益州永昌從事費詩晉升諫議大夫

前軍都督張翼晉升前領軍、關內侯

丞相參軍馬齊晉升尚書

原丞相祭酒來敏晉升大長秋,後被免

勸學從事譙周晉升益州典學從事

丞相祭酒尹默晉升太中大夫,去世

漢中太守呂乂轉任廣漢太守、蜀郡太守,後升尚書

丞相記室霍弋晉升黃門侍郎

諫議大夫杜瓊時為左中郎將,後又晉升大鴻臚

丞相主簿楊戲晉升尚書右選部郎、治中從事

安漢將軍李邈被殺


三國蜀漢年表(建安十九年-建興十二年):一圖看盡蜀漢軍政大事

如果文中有謬誤之處,歡迎大家指出。

《三國志》

《後漢書》

《後漢紀校注》

《三國志集解》

《華陽國志》

《蜀漢政治制度史考論》

《補後漢書年表》

《熊氏後漢書年表補註》

《後漢書補表》

《東漢中興功臣侯世系表》

《三國大事年表》

《三國紀年表》

《三國大事表》

《謝鍾英三國大事表補正》

《三國季漢方鎮年表》

《漢將相大臣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