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熊孩子前幾天,一則熊孩子推孕婦想測試孕婦被推倒後是否會流產的文章在網上紛紛熱傳。看完作者的處理方式,格格媽心裡大呼解恨。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現在類似的“熊孩子”越來越多,相關的新聞一抓一大把,還記得之前一則熊孩子將2歲女童關進電梯,導致其在頂樓墜亡的新聞嗎?

在湖南長沙某小區,3名孩子一起走進電梯,到9樓,一名小男孩將已經出電梯的2歲女童莉莉抱回電梯,按下18層,將其獨自留在電梯。而18樓護欄恰好損壞,因此小女孩不幸墜亡。

除了“熊孩子”以外,還有一類偏愛用“自殺”來解決問題的孩子,每年也呈上升的趨勢。

比如因為學習壓力太大而自殺的。17年11月某天凌晨1時,一名初三女學生墜樓身亡,最後調查其跳樓自殺原因為學習成績下降造成壓力過大。

還有為了威脅家裡而自殺的:44歲的肖女士懷上二胎後,13歲的女兒萬分不同意,多次以逃學、離家出走、跳樓等進行威脅,最後肖女士被迫停止了妊娠。

某機構曾經做出一個學生自殺原因調查表,表上顯示,孩子自殺的高峰期是在13-16歲,也就是正處於踏入青春期的階段。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看完以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覺得: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要麼熊,要麼喪,要麼任性。但其實這所有的問題,根源都在於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家長沒有做好“底線教育”。

格格媽之前看過一個朋友圈被傳瘋了的“女教授講解如何做好孩子青春期前的性格教育”的視頻,確實很有收穫,而且用來教育小格格真的很管用,對於怎麼做好孩子的“底線教育”,格格媽也歸納一些要點出來,跟各位家長共享。

1、孩子性格塑造、抗壓能力、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幾乎是在3-6歲。

2、分清楚孩子哭鬧的目的,分別對待。

如果是因為不舒服不懂表達、難過,提倡在3歲前儘量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是發現通過哭鬧的方式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一般以3歲為參考點,就要開始做以下四點教育訓練。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1、抑制任性

孩子通過哭鬧來要求達成目的時,判斷他的訴求是不是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堅持原則。將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陪著他哭泣、發洩,冷靜下來,再進行安撫和教育。

孩子冷靜下來跟你溝通需求時,如果孩子表達的訴求特別清晰有邏輯,再根據需求合理性來選擇性滿足孩子,一般是“三比一”的原則,就是三次需求滿足一次。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例:雖然家裡有很多玩具車,但是能描述出這個車子是如何不同、如何特別、有什麼特殊的亮點,應當合理滿足他的願望,鼓勵孩子正確的交流方式和細緻的觀察能力。

好處:通過這種模式的教育,孩子能學會抑制任性,知道事情的底線,並且有意識跟大人正確去交流,促進了親子感情。

2、剋制誘惑

家長不在場時,孩子如何學會剋制誘惑?學會培養自己的剋制能力。如何培養?

例如:選一樣孩子平時喜歡吃的零食,比如巧克力,偶爾給孩子吃吃。接著可以給孩子提要求,如果他能剋制自己,巧克力放在家裡,但他必須保持連續三天不去吃,那麼三天以後,給他的分量額外增加作為獎勵。如果孩子堅持不了,那麼不要再給他增加分量。

好處:通過這種剋制誘惑的訓練,可以鍛鍊孩子學習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學會等待。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3、學會忍受,防止自私

在文章最前面我們有提到,現在很多學生自殺的原因就是因為抗壓能力弱,承受不住學習壓力。而追溯原因,就是因為從小到大,家長都習慣去幫助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負擔,所以造成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強,為人比較容易自私,沒有同理心,不懂得分享和幫助。

所以從小學習忍耐能力,有助於增強孩子心理素質。同時防止自私和學會忍受,可以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學會忍受和防止自私的過程,可以從飯桌上得到有效訓練。孩子一般在4、5歲的時候,就應該跟大人一起同食,而不是自己起小灶,家長在旁邊餵飯。

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給孩子立規矩:大人不動筷子,小孩子不能先吃。孩子可能在飯前已經餓了,學習忍受飢餓,就是學會忍受的第一個體驗和鍛鍊過程。因為長大以後面對學業、面對社會,我們要忍受和麵對的痛苦和磨練都很多,如果小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忍受能力,那麼再去面對這些事情時,心理抗壓能力就會比較強。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防止自私,就是一個學會分享的過程。讓孩子在家裡就進行一個引導分享並給予獎勵的過程,就是很好的練習方式。

例如,讓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喜歡吃的水果、零食,而不是自己獨享,這可以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比如大人分享給他,他要懂得感謝,他分享給大人,可以偶爾給予小獎勵,鼓勵他繼續分享。但要防止他本末倒置,把獎勵當成分享的目的。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4、經歷挫折

剛才說到“學生自殺”的問題根源,一個是因為孩子缺乏忍耐能力,還有一個就是沒經歷過挫折。

常言道“欲成大器,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從小給孩子適當吃點苦頭,在體力上磨練一下孩子的意志力,對於孩子的意志力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常用的鍛鍊方式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體力才藝,比如游泳、舞蹈、跆拳道,甚至是簡單的長跑都可以。

當孩子從不會、不敢、不能堅持,到挺過去了,學會了,掌握了以後,家長再跟他交流一下,讓他明白:凡事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看得到希望,以後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絕得自己不行了、自己抗不過去了,就輕易放棄了。

熊孩子推孕婦被打,看完這篇乾貨才知道,我們都錯怪了熊孩子

格格媽好幾個閨蜜都表示,有些方法自己有嘗試過,確實堅持一段時間下來,能幫助到孩子。

有些家長以為,愛孩子就代表寵孩子,但如果你沒有本事寵他一輩子,那麼過度的保護和寵愛,就是害孩子。孩子沒有經受過挫折,也從不去分享,那麼他在性格塑造上就必定會有一定的弱處和缺陷。

所有愛孩子的父母們,這篇文章真的值得好好收藏,細細品讀,再轉化成行動力,去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