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捧付高峰取代一龍本末倒置,武林風是否還致力於中國搏擊(中)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同時“武術”將作為表演項目首次登上奧運舞臺。武術,並非搏擊,而且僅僅是個表演項目,沒有冠軍,也沒有獎牌。21世紀頭二十年的這股傳武熱,跟這個決策有相當的關係。而武林風在創建的前幾年也一直在散打、傳武與搏擊的三方佈局中渾渾噩噩,並沒有想現在吹捧的一樣去推動中國搏擊發展。畢竟武林風想展開競爭的,是“武林大會”之類的響應決策的節目,而不是英雄榜、武林傳奇等由於在自由搏擊方向難與之展開爭奪的日本k-1存在,漸漸開始學習UFC專注於綜合格鬥的這些職業搏擊賽事。

坐擁強悍的收視率,卻只顧著得過且過毫無進取。

力捧付高峰取代一龍本末倒置,武林風是否還致力於中國搏擊(中)

英雄傳說、英雄榜、武林傳奇等賽事陸續出現,用更加職業的方式與比賽刷新了拳迷們的認知。王洪祥、王知亮等僅僅是一些稍微有點功底的普通人,跟職業選手也搭不上邊。此時體制內選手又處於奧運週期,武林風最大的內援丟失。同樣從百姓擂臺走出來的劉星君——“武僧”一龍引起高層的注意。

一龍從未承認過他是少林弟子,當然也從未否認過。不過標誌性的光頭與黃馬褲總讓人把兩者聯繫在一起。

力捧付高峰取代一龍本末倒置,武林風是否還致力於中國搏擊(中)

此時武林風為了自身品牌不肯放棄已有的欄目,而開創職業搏擊賽事擂臺顧慮重重。因此武林風宣揚“民間高手有和職業選手一戰的能力”,將一龍推向職業擂臺,並在裁判的幫助下成為一位明星。“武僧”也成為太極實戰的標誌,成為一龍的獨特稱呼。

20年傳武熱,前十年是由於決策引起,後十年發展全部歸罪於武林風。傳武遺毒,從“一龍”開始。

一龍作為從百姓擂臺走出來的,不像王洪祥一樣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打的比賽也不是非常職業,也不像閆西波一樣在此基礎上努力訓練走出自己的MMA道路。

力捧付高峰取代一龍本末倒置,武林風是否還致力於中國搏擊(中)

作為一個只有三流技術,但是擁有一流體力與抗擊打的搏擊選手,在中國職業搏擊發展的前期,的確有發揮很好的機會。因為當時中國搏擊賽事沒錢,真的請不到牛逼的國外選手,當時的“外國拳王”的確都是王洪洋、王知亮同一水平的選手(此處並非貶義),跟現在的西提猜、播求、雅桑克萊等根本沒法比。一龍與許多其他搏擊選手在許多搏擊賽事,用此種方法大賺眼球。

然而到了2013年前後,從“46號”文件開始,體育總局連續下發指令,直指“2020年體育產業5萬億”的目標。再次基礎上,搏擊行業也獲得一個飛速發展的契機。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有錢了。各種融資,各種賽事,各種交流。也是從那時開始,真正的世界級高手、拳王進入到中國比賽,而中國的比賽也在世界上有了一定話語權。

力捧付高峰取代一龍本末倒置,武林風是否還致力於中國搏擊(中)

而“外國拳王”還好用不?在一龍身上依然好用。

打不過真的江佟猜,那就打“江通猜”,還打了兩遍。打不過巔峰的播求,就打33歲的播求,最終實現“復仇”。

一龍再怎麼厲害,他已經是“少林寺弟子”,不能全部代表中國搏擊。因此武林風邀請體制內的選手登上擂臺。方便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創下連勝率,打下“死神”名號,但是他見好就收直接退役,結果付高峰就成了散打與自由搏擊較量的犧牲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