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前段時間,看到有些小夥伴認為印度的軟件業相當發達,其軟件開發能力遠超中國,稱印度的IT業很發達,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落後。那印度的軟件開發能力究竟有多強?IT業又有什麼不為我們所知的地方呢?

我們具體看看幾個說法。第一,班加羅爾被譽為印度的硅谷,中關村卻無此殊榮。第二,美國硅谷的亞裔工程師中,印度裔的比例佔到80%。第三,歐美互聯網公司的軟件程序,90%都由印度代工。第四,印度把持了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問題來了,IT業如此發達的印度,為何沒在互聯網黃金10年,2005~2015誕生出一批大型互聯網企業呢,要知道,起初一直受西方所詬病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都誕生出如華為、阿里、騰訊、京東、百度、小米、中興等一大批世界頂級的互聯網企業,反觀印度IT業,不僅沒有一家全球性的互聯網企業,反而被中國按在地上摩擦,比如在中國混的不太好的uc瀏覽器,居然是印度市場成了第一大瀏覽器,2017年印度貢獻了小米全球銷量的29.3%,是當前印度最火的手機。騰訊進軍印度,驀然回首,騰訊突然發現,他最強的對手不是印度本土企業,而是一家中國企業阿里巴巴。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在吹捧印度軟件業的文章中,相信很多人都忽視了軟件外包這個字眼。什麼叫軟件外包?其實就是基礎的軟件代碼堆砌,通俗點,就是純粹搬磚那種,業內人稱為碼農。軟件的核心是架構和設計,堆砌代碼很容易,稍微培訓點編程語言就能幹,說白了,印度的It產業承接的就是西方It業低端產業鏈,就像中國電子廠裡的員工,流水線三天教給你如何生產組裝手機,電視,但要他畫圖紙和設計,簡直天方夜譚。當然,除了本質上的缺陷,印度沒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原因還很多,印度可以承接國際軟件外包業務的最大關鍵在於他曾是英主殖民地,我們都知道,It軟件編程都是用字母寫的,而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這種殖民思維讓印度津津樂道,只安心做西方It產業的低端代工廠。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當初Facebook剛進入印度的時候並非沒有對手,印度自己就有個社交軟件,另外還有個谷歌的orkut。Facebook忽悠印度,先一起幹掉谷歌,然後平分市場,印度信了,結果Facebook幹掉谷歌後,立馬調轉槍口對準印度本土企業,毫無疑問像Facebook這樣的世界級巨獸,印度哪家企業能幹得過?很快印度本土企業在Facebook的攻勢下全線崩潰,後來乾脆做西方企業的服務商,至少能喝點湯,這種情況在中國會怎樣?答案肯定就一個,幹它。2002年,全球電商巨頭ebay收購了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電商平臺易趣網,並投資40億人民幣搶佔中國市場,在佔據各類絕對優勢下,ebay為了扼殺一切潛在競爭者,又出鉅款同新浪等主要門戶網站簽署排他協議,在線上徹底封殺淘寶網,淘寶沒慫,與ebay短兵相接,背水一戰,直接把廣告打到馬路邊,公交上。至此,中國本土企業與西方企業展開了長達數年的廝殺血戰,4年後,淘寶網全面反超ebay,各類指標均高居國內第一。ebay從此銷聲匿跡,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僅此一點,就體現了中印的差距,中國企業明白只有先征服了中國市場,才有基礎征服全球市場,中國商人從來就有不畏強敵的勇氣,不勝則亡的豪氣,印度恰恰相反,殖民久了,甘願做西方奴僕的思維深入骨髓,打仗,先打一波,幹不過就投降,反正跟在西方屁股後面喝口湯也挺好。

電商的第一大核心-產品

其次,印度It業沒有本土巨頭,原因之一是空調太少,按照相關數據,除中國,空調普及率達50%以上的國家,人均GDP都高於14萬RMB。2018年印度人均GDP約1.40萬人民幣,空調普及率不到8%,除軍隊政府兩大系統及富豪所有,印度空調普及率不足1‰。印度所處的南亞地區常年高溫,人們工作的意願本來就低,像互聯網這種80%的人都坐在辦公室,沒空調簡直就是災難。空調這個點,可以說是印度製造業匱乏的縮影,而印度互聯網的失敗與垃圾的製造業有很大的關係。電商是互聯網產業一大標杆,有媒體說,印度有龐大的人口市場和廉價勞動力,未來電商必定超過中國,這個說法缺乏起碼的客觀,嚴謹性,拿阿里京東來說,絕非單純的電子商務平臺那麼簡單,在他們的背後,是龐大的製造業產業鏈和發達的交通體系,看看阿里和京東的位置,一個浙江,一個江蘇,都屬中國製造業中心,而江浙地區又是中國小商品集散中心,這就是阿里京東成功的先天優勢,你看淘寶旗下的店家,有80%都集中在浙江批發市場,這種優勢印度有嗎?你看印度前幾大城市,班加羅爾軟件中心,新德里政治中心,加爾各答購物流中心,孟買金融中心,根本沒有一個跟製造業扯上關係的,就憑德里那幾家代工廠,你拿啥支撐數億人口的商品需求。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電商的第二大核心是什麼?交通,物流。

2018年,中國國內起降航班1108.83萬架次,鐵路通車總里程13.1萬公里,高鐵超2.9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14.26萬公里,全國公路總里程484.65萬公里,全國99.65%的鄉鎮,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2%的鄉鎮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車。可以說交通網遍佈全國幾乎任何一個地方。交通,物流的發達,也是電商成功的關鍵。回頭再看看印度,高速公路里程5萬公里,鐵路6.5萬公里,高鐵零,更奇葩的是速度,印度列車平均60千米每小時,約等於中國t字頭一半,d字頭1/3,G字頭1/5,印度就這種效率搞電商,恐怕只能坐到新德里地區包郵,其他地方自取。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IT產業的核心-人才,服務

印度服務業產值佔GDP70%,這種經濟結構必然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撐,但是印度13億人口中,每10個人就有三個不識字,這導致了兩個極端現象,在國內,由於印度軟件外包業務擴展太快,人才供不應求,用工成本上漲,為了解決問題,各幫直接把文盲抓過去培訓一段時間就送去當程序員,在國外,由於印度硬件設備匱乏,It長期處於低端產業鏈,很多的精英分子選擇留在國外不回去,這也是硅谷為何印度工程師這麼多的原因。2015年,印度留學生返國率不超過7%,同期,中國在30%以上。

另外,中國人力資源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即國家重點戰略項目,千人計劃,說白了,就是收攬天下英才為我所用。如阿里有個達摩院,那裡的人有很多外國專家,不是跳槽就是被引進過來的。馬里奧這個人也許你沒聽過,但在美國,他的大名如雷貫耳,作為兩次獲得哥德爾獎計算機最高獎項的世界頂級計算機專家。2017年底,馬里奧接到一個來自中國的神秘電話,一個多月後,這位世界頂級計算機專家突然宣佈,辭去美國職務,正式加入中國阿里巴巴達摩院。

中印IT業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印在人才戰略的區別,註定了印度人只能從事低端的IT代工,無法躋身中高端產業鏈。印度IT業的確比較發達,但和中國比根本不在一個層次,首先印度沒有一家世界級互聯網企業,而中國卻有BATJH這類世界級行業巨頭!

其次,就算在印度引以為傲的軟件外包業務上,印度也無法與中國抗衡,2006年,中國的IT產值是印度的1.5倍,2010年,中國的IT產值是印度的3倍,2013年,中國IT產值是印度的5倍,2017年,中國的IT產值是印度的8倍。至於,印度軟件開發能力比中國強,IT業也很發達是根本不存在的。那印度IT產業的發展對中國有木有意義,當然有,龐大的印度市場,就是中國企業征服世界的第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