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文|桃花月球

  (本文首發有書)

  

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有家,有愛,有生活。

  家作為我們的人生的基點,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地方,給我們照顧,也讓我們牽掛。

  它塑造了我們的底色,藏著我們的運氣,也鋪砌了每個人未來的路。

  因此,家族興旺,人丁興盛,家庭和睦,才能福氣滿滿。

  《禮記》裡講:“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用最簡短的幾個字告訴我們,家庭的興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兄弟和睦,夫妻同心,父慈子順,家人之間相互包容,才能富貴且興旺。


1: 兄弟同心

  家庭關係的第一重心是處理好兄弟關係。

  很多關係,需要後天培養,兄弟姐妹卻是父母給我們的天然財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曾國藩在《與父母書》裡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意思是說:兄弟之間如果能夠和睦相處,即便窮困也不怕,一起努力會有發達的時候。

  兄弟之間如果不和睦,即便是身居官宦的興旺之族,也一定會衰敗下去。

  春秋時期,宋桓公有兩個兒子,茲甫和目夷。

  茲甫是正妻所生,嫡子。目夷庶出,年齡比茲甫大幾歲。二人非常友愛,關係好到不分彼此。

  但由於哥哥庶出,按照嫡子繼承的法則弟弟茲甫應該繼位國君。因此宋桓公去世的時候,就把茲甫叫到身邊讓他繼承王位。

  但茲甫卻說:"哥哥比我年長,應該把王位給大哥。"

  沒想到哥哥聽說了以後對父親說:"弟弟都願意把國君之位讓給我,說明他比我仁義,而且他是嫡子。我寧死不做太子。"

  為了躲避弟弟的讓賢,目夷偷偷的離開了宋國,前往了衛國避嫌。

  這時候,還沒有找回哥哥,宋桓公就去世了。弟弟茲甫只好繼承了王位,史稱宋襄公。

  別的國家都是為了王位繼承打得頭破血流。而宋國的繼承者卻相互謙讓。

  宋襄公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哥哥接回來,任命他為國相,哥哥推辭不下,只好就任。

  自此以後,兄弟兩個齊心協力,共同來治理朝政。

  

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兄弟齊心,黃土變金。

  因為兄弟和睦,商量著來做事,宋國上下,一片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國力逐漸強盛。最後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姐妹連肝膽,兄弟連血肉,心往一處使才能創造奇蹟,如果不和睦,很容易讓外人乘虛而入,損害利益。

  詩經說:“憶今之人,莫若兄弟。”

  一人之力有限,兄弟相互扶持,共同面對,凝聚力增大,才能無往不勝。

  2:夫妻和睦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能夠陪伴我們到老的,只有我們的伴侶。

  “夫妻反目,不能正室。夫妻好合,如鼓琴瑟。”

  妻子賢惠,丈夫有擔當,有勁一處使,有事一起扛,家庭往往能夠興盛。

  至元二十五年,管道昇與趙孟頫結為夫妻,二人有著相同的志趣,喜歡繪畫,喜歡書法,幸福和睦。

  當時的皇帝很傾慕趙孟頫,就聘請他入仕做官,但是當皇帝知道趙孟頫還有一位書畫卓絕的妻子的時候,更是驚歎無比。

  當時便宣召管夫人覲見。管夫人當場彈奏一曲,並且出示自己的書畫作品,一時間驚豔四座。

  家有如此賢妻,皇帝覺得趙孟頫一生也不會離譜到哪裡去,自此越發看重他。

  夫妻相隨,最終趙孟頫平步青雲,仕途波瀾無驚。

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管道昇相夫教子很有一招。

  趙孟頫是個書呆子,管道昇有時候就模仿自己丈夫的筆記,向親人問安,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夫妻二人平常無事,就是研習書畫技藝,栽培子孫後代,讓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傳承家族風尚。

  這期間趙孟頫受到時代納妾的影響,曾經想要再娶,管夫人就用一首《我儂詞》,讓夫君打消了念頭。

  “趙氏一門”因為這種家庭氛圍,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趙雍、趙麟等更是名冠一時。

  後來元仁宗將趙孟頫、管道昇及他們的孩子趙雍的三段書跡裝為卷軸,“命藏之秘書,”彰顯後世!

  憑藉著和睦,這個家族走到了未來。

  恰恰是夫妻相扶相攜,把彼此身上優秀的品質,帶給自己的孩子,帶到自己的事業中,也帶到人際關係的相處中。

  致使福澤深遠,恩榮倍至。

  3:孝順父母

生而為人,最基本的道德就是孝順父母。

  百事孝先行,萬事由此起。

  孟子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意思是說兒女不孝敬父母,不是一個合格的人;你不讓父母高興,也不算合格的兒女。

  西漢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

  醫生淳于意,有5個女兒,非常孝順。

  有一次淳于意給一個商人的妻子看病,沒想到商人的妻子吃了藥卻去世了,於是被告草菅人命,因此被判押解至京城,削去鼻子,砍去手腳,處以肉刑。

  父親遭逢磨難,五個女兒,相擁而泣。

  

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淳于意想到男孩志在四方,女孩終究因為柔弱無法依靠,長嘆道:“生女不生男,遇到急難終究不行。”

  聽完父親的哀嘆,15歲的小女兒淳于緹縈非常的心疼,就對父親說:“您不要憂愁,誰說女孩不如男孩,我願意陪您前往長安。”

  於是緹縈追著父親的囚車,跟隨其後,到了長安。

  淳于意被押入獄中,淳于緹縈在旅店想到老父親,如果受此刑法,凶多吉少,不由得悲從中來。

  為了營救父親,緹縈寫了一奏書,請人轉達當時的皇帝漢文帝說:

  我的父親廉潔奉公,陰差陽錯,被判肉刑。人死不能再生,受了肉刑,軀體復原,我願意賣身成為官奴,代父受刑。

  聽說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為父親請命,皇帝為孝心和膽量感動,於是下詔,在全國範圍內廢除了肉刑,改判了打板子。

  淳于意由此免於酷刑,只是捱了幾下板子就平安的回家了。

  緹縈用自己的孝心創造了奇蹟。

  父母是給我們兜底的人。

  家庭和睦,有父母在我們尚有歸途。家庭分裂,父母不在了,我們除了孤獨,更是無根可循。

  孝敬父母,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反哺,將這份人倫之情盡到極致,才會一生情有所依,內心豐盈。

4:包容之心

  蒙田說:“治理一個家庭比統治一個王國更難。”

  家庭的興旺,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家庭成員之間具有包容之心是最重要的。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

  “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和友,夫妻之間,觀其琴瑟。”

  曾經有人盤點過中國歷史上那些幾百年人才輩出的家族,他們往往嚴格遵守著共同的家庭契約,具備父母慈愛,孩子孝順,兄弟友善,夫妻契合這些人際關係的和諧。

  比如最昌盛的錢氏,以“耕讀傳家”,“孝和”傳承千年,人才輩出。

  比如清代的曾氏家族,主張“八訣立身”,“六戒”傍身,一門三傑,後人先後出現了300位名人。

  具備包容之心,才能創造最持久,最旺盛的家庭原動力。

  家庭中的和諧不僅僅是不吵架,還是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是相互理解,尊重互助,信任團結。

一個家庭走向富貴興旺,缺 不了這四樣東西

家也不是一個用金錢關係來衡量的地方,它需要的是愛。

  家更不是一個只有索取的地方,它還需要每個人的情感支持和奉獻。

  任何和諧的家庭,都需要齊心協力的付出。

  家庭和睦了,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

  家庭和睦了,才會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情。

  家庭和睦了,也才會懂得任何關係都要彼此真誠。

  願我們對父母多一點關心,對兄弟姐妹多一點有愛,對自己的愛人多一份理解,相扶相攜走過一生。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