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下焦村:水路歡歌"引"來幸福生活

汝州市下焦村:水路歡歌

"以前天一旱,村子裡就沒水,我們要挑著擔子跑三個縣找水吃。那時候的路也窄,都是土路,挑著擔子累了,想換換肩膀都不成。"談起以前的吃水情況和出行問題,今年86歲的汝州市下焦村貧困戶許章貴感觸頗深。

靠天吃水是汝州市下焦村民長久以來的吃水方式。大峪鎮下焦村地處汝州市東部山區,位置偏遠,人口居住分散,道路出行不便、吃水非常困難,再加上沒有支柱產業和致富門路,群眾一直處於深度貧困。

"那時候,家家戶戶家裡都挖的有水窖,下雨天收集一些雨水存在水窖裡,等雨水澄清以後,人畜吃水都用水窖水。天旱的時候,人緊巴著用,牲口只能使人使過的。"下焦村村委會副書記馮國增介紹說。

汝州市下焦村:水路歡歌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各部門、駐村工作隊和各界幫扶企業在"吃水"、"修路"上下足功夫,下焦村先後實施了引水工程和生產道路整修、擴寬工程。

為解決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先在老村子打了深水井,水直接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家各戶的水窖裡。下焦新村易地搬遷項目建成後,又為新村建設了引水工程,在邢窯村的取水點架設了三級提灌,把清涼的地下水直接通到84戶貧困村民家中,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吃水難問題,足不出戶就能用上甘甜的地下水。

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是下焦村道路最真實的寫照。汝州市公路局駐村扶貧以來,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先對老村子的主幹路進行了加寬硬化,還鋪設了通往農田的道路和出村道,與靳馬線聯通為環線。現在新村的道路也實現了全部硬化,徹底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

汝州市下焦村:水路歡歌

"以前別人都盼著下雨,可以收集雨水,我是害怕下雨。一下雨,院子裡街上到處都是泥水,我根本出不了屋門,悶死了。"今年42歲的陳許召是下焦村的殘疾貧困戶,十幾年前在礦山工作意外砸斷胸椎,造成了下肢癱瘓。談起現在的新居生活感嘆萬千。"搬到新村後,在家裡煩悶了,順著水泥路自己就可以出來轉轉,就是下雨也不怕了。自來水也直接通到家裡,不用為吃不上水發愁,早上起來,院裡就能洗臉刷牙。"

清涼的鄉風吹拂著道路邊的格桑花,傍晚的下焦新村廣場上格外熱鬧,新潮婦女舞步翩翩,太陽能路燈下孩子們在花間追逐嬉戲,老人們搖晃著蒲扇納涼聊家常......



通訊員 王婉璐 宋樂義 黃耀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