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精神怎樣使英國與眾不同

世界上所有的大國崛起中,英國的崛起是最值得研究的,它從一個彈丸小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影響至今。它崛起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關於英國的崛起的根本動因,一些教材上有標準答案,那就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作用毋庸置疑, 卡爾·馬克思曾說:“工業革命後人類創造的財富,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財富還要多,還要大。” 但是這個答案是有問題的,因為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英國的工業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也就是說,工業革命開始之前,英國已經崛起了,英國崛起的時間比工業革命要早很多。那麼英國崛起的根本動力和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只有一個根本因素,那就是制度精神。什麼是制度精神?簡而言之,就是指對制度的遵崇,就是契約精神。

英國的制度精神追根溯源是在歷史上有著至高無上地位的英國大憲章。1215年,英格蘭約翰王當政,獨攬大權集於一身,胡作非為,引起貴族起兵造反,貴族拒絕約翰王讓出的王位,只要求國王接受王在法下,王權要受到法律制度的規範,也就是用制度來限制國王的權利,這些制度寫進一部大憲章裡 ,國王簽字確認。大憲章內容全面,涉及到稅收、監護、甚至繼承、改嫁等等。整個中世紀,國王先後45次反覆確認大憲章。從16世紀開始,英國人開始更加系統地發掘大憲章的意義,讓大憲章的制度和原則為社會服務,使得大憲章的地位不斷加強。這樣,習慣的力量不斷累積,經過了幾代人漫長的持之以恆的努力,大憲章成為神聖的象徵

制度精神怎樣使英國與眾不同

英國的宗教制度改革不同於歐洲其他國家間宗教血腥的鬥爭。亨利八世國王發動的宗教改革博採了不同教義的長處,和議會合作,通過法律實施改革,用制度解決問題。使英國政治上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不再聽從羅馬教皇的,經濟上催生了中產階級,社會上形成了了安定寬容的環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英國革命的焦點仍是制度,而不是王權。1642年英國革命爆發,原因是查理一世重新要求用王權來統治國家,這與之前的王在法下的理念是衝突的,革命派還是要求用制度限制王權,於是就產生了革命派和保皇派的內戰。革命派最終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打敗了保皇派,查理一世被砍頭,從查理二世到詹姆士二世上臺後承認了議會的約束,但是仍然想擴大王權。跟其他國家革命爭奪權利不同,英國革命圍繞的焦點就是''制度'',制度的問題不解決,革命的目的就沒有達到。直到光榮革命,制度這個根本樞紐問題才解決,沒有流血的光榮革命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進一步確保了制度對皇權的約束,使英國人告別革命,告別內戰,這是其他歐洲大國沒有做到的。議會有了自己的法律程序,有了用制度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光榮革命成為英國告別革命的革命。

制度精神怎樣使英國與眾不同

圍繞財產權問題改革稅收制度。在稅收制度改革上,英國下足功夫,把以前的包稅制改為國有化和專制化,這在當時世界是首創,使得英國提高了徵稅能力,並且使交稅成為人們心中神聖的義務,一直到今天。

首創股份制解決政府的錢袋子問題。1694年,英國以法律形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由商人、國王、議會共同持有的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和其他的銀行以商人為主要客戶服於市場不同,英格蘭銀行把政府和私人資本聯繫起來,以稅收為抵押,主要貸款給政府,這樣私人資本就找到了一個不會倒閉客戶,就是政府。這樣通過財政制度加股份制銀行就解決了英國政府的錢袋子問題。在光榮革命之後,英國戰爭不斷,無論是18世紀中期的七年戰爭也好,還是拿破崙戰爭,還是英荷戰爭,英國總是資金充足,而戰爭的對手國都是去掏國庫的錢,國庫的錢越來越少,掏空了就沒法繼續打仗了,而英國政府通過發國債就輕鬆解決了這個問題。

海外擴張過程中,從設立全民捕魚日,促進漁業發展,推動航海技能;大三角貿易中的從種甘蔗局部試點著手而避免全面鋪開的全局視野;用《特許狀》鼓勵成千上萬的英國商人冒險殖民,用股份制把公司和政府聯合起來,拆分風險,降低成本,控制不確定性,這些都使它的殖民地規模空前,靠著制度領先使得英國超越遠遠比自己強大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站在了世界舞臺中央。所以使英國成功完成海外擴張,成為海上霸權的重要工具,並不是堅船利炮,而是制度。

到了工業革命前夕英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高度,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完善的專利制度和健全的法治環境激發了所有英國人的技術發明熱情,普通人也能成為發明家和企業家,比如發明飛梭的凱伊的是普通的鐘表工人,發明水力紡紗機的阿克萊特是普通的理髮師,發明蒸汽機的瓦特也是一個普通工人,制度似乎打通了每個人的血管和血液,整個社會呈現出真正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局面,使得英國的工業革命一波接著一波,把英國推向了世界第一強國的高度,所以,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革命,更是制度的革命

制度精神怎樣使英國與眾不同

制度精神不是簡簡單單的有形的規則規章,它需要每一代人的堅守和堅持。制度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根據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需求,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靈活調整,適時地運用,進而使有形的制度內化成更深層次的無形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