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当地时间5日晚上8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通过电视向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就抗击疫情发表了特别讲话。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她说"我们以前也面临挑战,但这次不同。我们与全球其他国家共同努力,用先进的科技和本能的同情心去治愈。我们会胜利,而胜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事实上,这是女王在位68年以来,在国家危急时刻发表的第四次讲话,前三次分别是2002年女王的母亲去世后、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前和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这四次讲话中最充满神奇色彩的便是1997年关于戴安娜王妃的葬礼,有一部名为《女王》的电影就专门剖析了这一事件。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如果说2020年女王的发言是为了鼓励备受疫情折磨的英国民众,是她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

那么《女王》的背后则是充满了心酸,它展现的女王形象不再是人们心中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极其被动的女王甚至妥协的女王。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明明不喜欢戴安娜王妃的抛头露面,最后却不得不主动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对其逝世的哀悼。

首相上任

电影从首相布莱尔上任开始。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1997年,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刚刚在大选中战胜了18年来牢牢占据执政党地位的保守党,并当选为英国首相。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不幸的是,他上台没多久,就发生了戴安娜王妃在巴黎因车祸身亡的重大事件。

女王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戴安娜现在不是皇室成员了,也就不再是殿下,这只是一件家事。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所以他们根本不会就此发表哀悼声明,就连刚开始查尔斯王子想坐皇室专机去巴黎看望身受重伤的戴安娜都被拒绝。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但是对于群众而言,戴安娜的意义不一般:她是天使,是梦想成真;她的离婚,是灰姑娘的心碎,是寻找自由与真我;而最后的逝世,是梦想的破灭。

可想而知,皇室冷酷的态度与民众的意见相左,自然会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布莱尔作为人民选举上台的领袖,自然知道民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哪怕他们未曾反击,但早已是暗流汹涌。

于是他不得不在安抚人民情绪的同时,积极与女王交涉,请求皇室做出适当的回应。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他公开发表了演说,将戴安娜称作"人民的公主",顿时上任不久的布莱尔就收获了巨大的民众支持。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从这可以看出英国社会已经不是女王任命丘吉尔担任首任首相的年代了。

不过他的努力,一开始并没有获得女王的认可。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反而当布莱尔建议女王降半旗时,女王十分生气了,并说了一句"我坚信他们随时可能会开始排斥这种被报纸煽动起来的情绪,转而抑制悲痛,私下进行平静的悼念,这就是这个国家的规矩,冷静而不失高贵,是全世界都钦佩我们的理由。

"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们赠送的鲜花很快就阻塞了白金汉宫的南大门,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即使对王室冷漠态度的不满,也只是通过留言卡片来宣泄。

王室妥协

女王一气之下决定开车去散心,结果不顾现实硬要开车趟过河流,最后因车辆坏掉而被迫中断旅程的她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现状与此情此景颇为相似。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她甚至默默地背过身去抽泣。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后来出现的一只麋鹿,让她开始转变,那一刻,她的眼神是平静而祥和的,而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女王。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于是王室做出第一次妥协,他们承诺举行公开葬礼,开放皇家公园。

根据英国宪法,首相名义上是王室统治者任命的,内阁成员也是在首相提名后经王室批准才能上任,所以影片中女王在首次接见布莱尔时会教导他说"作为一国之君,我有权利赐予你首相的职位,你可以组建新内阁"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但现实中,首相其实是赢得下议院选举的政党领袖,他与他的内阁不是对国王负责,而是对下议院负责,所以换句话说,首相应该是真正代表了民意的权力中心。

不过在电影里首相并不是反派角色,反而是积极拥护和理解女王。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当布莱尔的幕僚都说出了"革命"的字眼,布莱尔选择站在了女王的一边。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后来女王的私人秘书罗宾特意向布莱尔解释,女王从小受的教育是上帝让她成为女王,却从未告诉她会有民意反对女王的一天,所以她面对这次事件的第一想法其实是不知所措。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布莱尔更加坚定地做着自己调解人的工作,努力让女王做出正确的决定。

女王不是傻子,媒体、周围的人都让她意识到,继续沉默只会导致民众越来越不满,于是她开始做出妥协,布莱尔建议的她都一一答应。

后来她在电视上进行了人生中第二次危机演讲,通过对戴安娜的哀悼,来彰显自己对于戴安娜王妃逝去的抱歉和民众意见的重视。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尊严的逝去

归根结底,女王虽然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元首,但仍然要受惯例和英国民意的约束。

在民意和惯例发生冲突的时候,女王最终向民意妥协了,英国又一次恢复了平静,但女王妥协的又岂止是那些形式,她曾经认为的那些尊严早就不在了。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曾经她的祖先可以任免首相,而到了她这一代却只是走走形式,维持着表面的和谐罢了。

所以即使最后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却成为了横亘在女王和布莱尔之间的一根刺。

到了影片结尾的两人握手时,女王说着"您是把羞辱当成了宽容了吧"。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女王》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英国改革的缩影。

原本君主制的国家因为改革成为了君主立宪制,但随后这么多年的演变,他们手中的权力却慢慢流逝,而他们本身却在没能在这种变化中醒悟。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伊丽莎白女王就是一个例子,她不明白,那个热衷于曝光的前儿媳戴安娜,为何能够得到民众如此的爱戴。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她不明白,王室的荣耀为何在一个已经退出王室的人的葬礼上变得一文不值。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位五十多年以来兢兢业业,还是有四分之一的民众痛恨自己,想要废除皇室……

如今,女王仍旧在位,23年前的那个夏天绝对不会被她忘记,只是她永远无法理解那些发生的事情。

妥协的《女王》:为前儿媳戴安娜办葬礼、下半旗,却认为是被羞辱

而那个被她视为心灵寄托的麋鹿最后死在银行投资家的枪下,麋鹿美丽的逝去,也是女王尊严的逝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