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歷代都沒法超過三百年?

中華四千年,夏商時代屬於部落聯盟,沒法討論。周朝雖然八百載,但是前期也是部落聯盟,後期邦國林立,成周不過苟延殘喘,也不能作為討論範疇。然後扣除動亂時期,也不過是這幾大統一王朝。其中兩漢都是兩百年,唐明清都是三百年不到,兩宋加在一起勉強三百年。秦晉隋則都是二世而亡,轉瞬即墨。總結這些,我想大概三個方面。

為什麼中國的歷代都沒法超過三百年?

首先,人口膨脹。馬爾薩斯人口陷阱大家應該都聽說,大家可以查一下古代人口,兩漢時期到了四五千萬後就一直徘徊了一千五百年,知道清朝才破億這個數字。為何?其實很簡單,土地有限,生產力有限,農作物有限。土地上實際古代中國的核心就是漢地十八省,生產力上其實到了唐朝曲轅犁出現才開始開發南方地區,而古代中國人口的頂峰期就是出現在唐朝天寶年間。至於說農作物大家應該都清楚袁隆平的貢獻。如果仔細去讀歷代人口變化圖就會發現當人口到六七千萬的情況下,必然就到王朝崩盤的時候了。如西漢初年人口不過1500萬,到了西漢末年6300萬。而過了幾十年東漢初年人口2700萬,再到桓帝時期人口又回到6700萬。然後就是黃巾起,三國興。以後歷代莫不如此,答案其實很明顯,就是人太多,很多人被社會拋棄,心中滿是憤恨。社會就變成一個火藥桶,這時候只要一點就著。這也是王朝末年民變四起的原因。

這裡說兩個題外話,一個是關於每個王朝初期盛世之治的原因。其實根本就是經過上個朝代的人口淘汰,王朝初期地廣人稀,君主只要自己不作,無為而治。經歷一兩代人的人口繁衍,人口紅利出現,那時候時候將會是人口對於這塊最佳匹配,必然經濟發展,盛世出現。所以說這跟某些君王聖明真的關係不大,自然由之。

二個話題是說說太平天國。清朝因為玉米紅利,在1741年人口1.4億,然後人口突然井噴,五十年後人口就過了3億,道光年間人口過4億。人口膨脹的背後不是欣欣向榮,而是社會不堪重負。這是在馬爾嘎尼訪華的見聞錄有清晰記載的,他們普通百姓普遍營養不良,流民到處都是。具體可看張宏傑的《盛世下的真相》。所以幾十年後為什麼洪秀全為什麼能夠席捲大半中國也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中國的歷代都沒法超過三百年?

回到主題,剛才我說了人口陷阱的問題。接下來要說的跟這個相似,我給他起名是統治階層的陷阱。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老朱家子孫,朱元璋的時候這些加起來不過千,而到了萬曆年間到了三十萬,而天啟就到了六十萬。這幾乎佔了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他們消耗的確遠遠大於這個數。所以有人說明朝就是被這些王爺吃窮的。其實除了這些,冗官冗員現象歷代都有,而且這種現象是不可逆的。因為官僚是國家統治的基礎,而官位又是國家獎勵的最重要獎品,所以必然造成官員越來越多。但是官員本身並不創造社會價值,而是消耗。這就必然給社會的負擔越來越重。

為什麼中國的歷代都沒法超過三百年?

還有最後,這個是根據上一點引申而來。統治力的下降!冗員的結果必然造成國家核心和社會基層的距離拉大,這樣的後果則是統治力下降。何為統治力,就是國家核心發出的命令能否實行的執行力。歷代建國之初,官員少而精,但是執行力高。但是到了後期,卻往往政令不出京城。而且恐怖的時候當核心權利的缺失,龐大的官僚網會自發的構成區域權利中心,這樣這架權利機構就會失控。舉例來說把,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一道聖旨可以殺了在外統軍的高仙芝封常清。但是百年之後黃巢進長安幾乎不費勁,因為地方的軍為了自保幾就放黃巢進京的。這就是說明唐皇的的命令沒人聽了,也就是統治力下降了。所以不過二十年,輕鬆被朱溫代之。而清末的東南互保也是典型,中央政府對外宣戰,下屬地區居然說是保持中立,這難道不是說明清政府的威信喪失?所以不過十年,武昌槍響而全國獨立,其實在當年的東南互保就看得出端倪了。明末的也是如此,北方雖然被搗碎,但是江南確幾乎完好的。但是縱觀整個明末,江南都好像一直在作壁上觀,直到清朝南下。這就是我的第三個觀點,統治力下降。所以末日王朝就像個脆弱的胖紙,一推就倒。

其實從本質來看,中國曆代從來沒超過三百年的,到了兩百年基本這個朝代就到了極限了。東漢雖然也是打著漢家的旗幟,但是經過了社會打洗牌,新建的王朝實際上建立的是全新的體系。而南宋雖然表面看著也是趙官家的天下,但是經過靖康之難,之前的政權體系已經被打破,南宋是一個新的社會架構了。

以上,就是為什麼中國曆代難超三百年的原因。因為人口陷阱,造成自然環境承載飽和。同時統治階層的人口膨脹,對基層的負擔過大。進而影響了政權的統治力,最後新的勢力出現,奪權,又開始新的輪迴。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怪圈。

我是大胖,一個愛好歷史的胖紙,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