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如今總聽人說,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汪涵似乎越來越不夠娛樂了。

01、離“優秀主持人”這個身份越來越遠?

今年9月19日,汪涵成為湖南省監察委員會首批特約監察員之一的消息刷屏,人們才突然發現,原來他早就身兼多職——湖南省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文教衛體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民進中央委員……一隻腳穩穩踏入政壇!

反觀在主持業務上,汪涵這幾年似乎進入了瓶頸期。

首先,《天天向上》收視率下降,汪涵節目製片人的位置被人擠下,跳槽風波更是鬧得滿城風雨。其次,破天荒試水網絡綜藝節目,效果被指一般。第三,怒懟王一博的“媽媽粉”引發爭議,被人吐槽他沒被粉絲撕是因為他“糊”。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很多人覺得,這位昔日的“策神”(“策”是能侃能聊的意思)似乎已跟不上娛樂圈的變化,一身正氣偶爾也顯得格格不入。有些人更罵他是“官迷”,一身上位者的官威總是時不時就拿出來懾人。

事實真是如此嗎?

非也,其實汪涵他並不看重“名利場”

他說:“到了40歲的時候就在考慮將來以一個什麼身份和世界道別,如果是以一個主持人的身份我都不好意思揮手,不好意思回頭去看看我曾經走過的世界。來過一場,你給這個世界到底留下了什麼呢?所以,一定要去做點什麼。”

45歲的汪涵,其實是在很努力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他只是需要一個讓他可以有能力做到某些事情的身份。

02.官迷?

在因為“兼職事件”上熱搜之前,很多人對汪涵的印象可能就只有一個:與何炅並列的湖南衛視“臺柱子”。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但事實證明,你涵哥就是你涵哥,人家追求的是“文政兩開花”

除了是湖南省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委員,汪涵還曾擔任過湖南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博物館第一屆理事會理事、湖湘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各類大使頭銜更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正是因此,難免有人化身“酸檸檬”,

質疑他是不是“官迷”

這些人不知道的是,汪涵其實曾三番五次拒絕湖南經視副臺長職務,因為“所謂的行政級別對他沒有特別大的吸引力”。而早在10年前,汪涵就曾計劃“收攤子”開始歸隱生活。那時,他的事業如日中天,健康卻亮起紅燈,於是他有了退休的打算;

但他的老師虞逸夫先生攔住了他:“釋迦摩尼講法的時候才千二百五十人俱,你現在說話可以讓多少人聽見?你如果說的都是很好的東西,而且還有一部分人願意接收,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你應該更加努力!”

一語點醒了汪涵。

養好身體後,他不僅沒從電視臺退休,還在2011年費勁巴拉地當了湖南省政協委員。前者是向大眾傳遞價值觀,要求“會說話”。後者是給領導提建議,不僅要“會說話”,更要“敢說話”。

“(敢言)是一種勇氣,這種勇氣來自自身的一種硬朗,自己內心所謂正能量的充盈。”汪涵自認是個敢說話的人。

他意識到自己手上不僅有話筒,還多了一個省政協委員才有的特別亮的“探照燈”,而他有責任用這個“探照燈”去“照亮”別人,或者“照醒”別人。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顯然,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事情上,他開始注入更多“汪涵式”的思考和實踐,“事情不一定在我的手上解決,在我手上開始也是好的。”

此後,他不僅圍繞百姓生活提出了不少新建議,還推動了許多老建議落地生根。經過他與多方的共同努力,湖南省在2012年對古城牆的處理達成了兼顧各方意見的方案,2015年初取消城市“路橋費”年票制收費,2016年成功舉辦首屆湖南戲曲春晚並順利建成湖南省語言資源保護中心。

汪涵很少提這些事情,也沒人知道這背後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是某次和記者閒聊時,他指著窗外湘江沿岸那些著名的老宅子和公館說:

“統共有594處這樣的宅子、公館,我都做了表格,報到湖南省政協去了。我還把那些領導叫到我家,好茶招待上,然後就給他們講,這些地方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需要保護。”

如果這叫“官迷”,我只想說,那這樣做實事的“官迷”,請再多一些。

03.有錢任性?

這些年,汪涵其實做了不少“賠錢買賣”

別人寫書,他也寫書。可別人寫的是自傳,他寫的是十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因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那些正在慢慢消失的傳統文化。

別人開店,他也開店。可別人要麼開潮牌,要麼開飯店,賺得盆滿缽滿,他開了家書店,起名“培榮書屋”,室內人流一旦超過20就關門,裡面的藏書僅供閱讀、概不出售,因為他只想給真正願意讀書的人提供個安心之所。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這些都還只是小打小鬧。

2013年,汪涵和妻子楊樂樂發起“果實計劃”,每年出資數十萬扶持大學生校園戲劇走進大劇場。他還自費籌建抗戰老兵數據庫,花了6年時間,最後的成果將無償捐獻給崔永元的抗戰博物館

而在所有項目中,汪涵投入心血最多的無疑是“響應(響應)計劃”。

之所以發起這個湖南方言調查計劃,是因為他從小就對方言很有興趣。他常說自己是“江湖混血”,因為父親是江蘇人,母親是湖南人。兒時的左鄰右舍就是個方言大熔爐,當時他就覺得,“多學一種方言,就可以多交些朋友。”

所以當得知鄉音正以每兩週消亡一種的速度在減少時,他驚了。他想把現在的這些方言採集起來,建成一個大型語料庫。

“普通話讓你可以走得更遠、走得更好,但是方言是為了讓你不忘記你是從哪出發的。”

想實現這個心願,汪涵需要一筆不小的投入。為此,他向妻子申請了500萬活動經費。

2015年7月,“響應計劃”正式開啟。

汪涵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最終在全國找到十幾位湖南籍語言學家,帶領他們的研究生,搭建了11個組,利用寒暑假在湖南的57個方言片區做田野調查,預計在5到10年內進行語音語料的採集。

最後,他將把整理的內容無償捐獻給湖南省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

很多人並不理解汪涵,為什麼要費時、費錢、費力地去做這個看起來沒什麼回報的事情?

汪涵給的回答是:“500年後,如果一個湖南的年輕人走到湖南省博物館,輸入‘吃飯’兩個字,‘睡覺’兩個字,有57種湖南的講法,而且都是500年前先人的聲音,那個聲音出來之後,他有可能感動得掉下眼淚來。就算為了那一滴眼淚,也要做這個事情。”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眼看汪涵總幹“賠本買賣”,老婆楊樂樂也內心打鼓,問汪涵:“為什麼別人都拿自己名聲賺錢,你卻拿名聲總乾花錢的事?”

汪涵嘿嘿一笑:“有錢,任性!”

這當然是汪涵在和妻子開玩笑,後來他解釋道:“說實話,用粉絲經濟來掙錢也是因為別人喜歡你,我個人覺得老紮在裡面還挺羞愧的。老想著掙錢就會把日子過得很緊,壓力很大。你看我現在拍廣告不就為了掙錢嗎?但現在錢有了另外的去處,(我)覺得很舒服。”

04.越來越討人嫌?

今年,汪涵鬧得最大的一個新聞,當屬他懟王一博粉絲一事。

一位參與錄製《天天向上》的觀眾在微博吐槽稱,休息期間,有粉絲對王一博喊“媽媽愛你”。汪涵對此非常不滿,當場把粉絲教育了一通:“你們是不是有病,我問你們,你們對自己的媽媽說過這種話嗎?真是不知廉恥!”

有人覺得懟得好,也有人相當吃驚,這尖刻的言辭真是出自高情商的涵哥?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很快,現場錄音曝光,汪涵的原話原來是這樣:“你們就不害臊嗎?怎麼了你們就媽媽就愛了,你們知道媽媽是什麼意思嗎?”

聽起來倒像是來自老父親的“說教”。

在汪涵的價值觀念裡,“父母”的分量一直非常重,是絕不能輕易拿來開玩笑的。而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因為“父母”這個話題教育人。

比如他教育粉絲,“有的年輕朋友為了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跑很遠很遠的路,然後在門口呼喊他們的名字,你們有多長時間,沒有這麼花一分鐘時間看一下自己的父母?”

再比如,節目嘉賓自爆“特殊愛好”,喜歡在網上看直播,而且每次看都必定打賞,百分之八十生活費都給了主播,汪涵立馬就問他,能拿出多少“打賞”父母?

忘記主持人身份?官迷?有錢任性?汪涵,你真的變了嗎?

不得不說,汪涵身上至今有一股老派明星的風骨,以及自覺“我有責任”的包袱。

每當有觀眾告訴他“我是看你節目長大的”“你的《天天向上》讓我看到了很多東西”“因為你,我才考了那個大學,我才怎樣怎樣”,除了欣慰,他也害怕:“原來我在他的生命中起了這麼大的作用,於是我就會緊張,就會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而正是因為內心有這份責任感,他似乎正變得“討嫌”。

觀眾們想要看嘻嘻哈哈的節目,但汪涵卻很警惕觀眾的笑聲——觀眾到底是因為什麼而笑?

“我們主持人在臺上模仿一個打屁,觀眾也笑,但我寧願大家不笑,也不願大家那樣去笑。你一定要有這種很高級的、真正意義的幽默,讓他發出由衷的開懷的笑,純淨的笑,平靜的笑,乾淨的笑。”

是的,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汪涵看起來似乎不夠娛樂了。但其實,以他的聰明才智,如果想學得更娛樂,甚至偽裝得更娛樂,都不是難事,但他沒有。

他就像個一身正氣卻無所適從的老父親,辛辛苦苦做事,卻總會聽到質疑聲。強調仁義禮智信,卻開始被吐槽老調重彈好沒勁。

誰都喜歡看偶像們甜甜的笑臉,但汪涵這樣明知“討嫌”還堅持初心,讓人保持清醒的辛辣和澀味,也很珍貴,不是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