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在拉萨八廓街上有一座黄房子,传说是当年仓央嘉措与情人玛吉阿米约会的地方,现在是一家比较有名的藏餐吧。

酒吧的服务人员甚至会跟你讲仓央嘉措在这里密会情人的故事,有的服务员还会说,“玛吉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但事实上,大家关于仓央嘉措的美好想象

很可能只是被后人加工过的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这位玛吉阿米到底是何许人也?

她与仓央嘉措究竟有何关系?

“玛吉阿米”的确是仓央嘉措所作六十[六]首情歌的第一首中提到的女子形象。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这首诗歌最早在于道泉先生笔下是这样翻译的: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未生娘”底脸儿,在心中已渐渐地显现。

随后,刘家驹先生将它译作:

东山上,现出了皎洁的月光;

这时慈母容颜,不禁地萦绕着侬的心肠。

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沂暖先生将它翻译为:

从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时时浮现我心上。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我们从这些译文中也看到了人们对“玛吉阿米”的不同翻译,这也难怪人们对仓央嘉措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所以在圣僧和情痴之间,为仓央嘉措证明,都要从“玛吉阿米”的真正含义说起。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说法一:

为避免政治纷争的“欲盖弥彰”

“玛吉阿米”的字面意思就是于道泉先生所翻译的“未生娘”,或者更直白地说是“无生阿妈”,可我们怎么来解释这个既“未生”,却又成了“娘”的“玛吉阿米”呢?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这一罕见的表达方式,难倒了一干喜欢较真的语文学家们,有人给出了如下解释: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仓央嘉措是由“摄政王”桑结嘉措选定又秘而不宣的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十五岁才到拉萨“坐床”被正式认定。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在这段时间,藏王桑杰嘉措对仓央嘉措的照顾无微不至,视如亲生对待。其时桑结嘉措和掌西藏实权的蒙古拉藏汗不和,仓央嘉措也就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在他二十三岁那年,拉藏汗诛杀了桑结嘉措,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仓央嘉措泣不成声。

当时政治明争暗斗,仓央嘉措以诗抒怀,意象朦胧,意在混淆他人的理解,以免引来不必要的政治纷争。但对同母亲般的桑杰嘉措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描述出“玛吉阿米”的形象以及表达出来的感情,其实是仓央嘉措对桑结嘉措的一种思念。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说法二:

表达自己对宗教解读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法,学佛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度众生”,即把所有生命看作没有区别的、值得同情和拯救的对象。一切众生如父母,这是一个基本的佛学理念。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学者贾拉森先生认为,诗中被翻译为“未生娘”的玛吉阿米,是不能理解为少女、姑娘和佳人的,他的翻译在后面又用了“脸”的敬语“面容”,在他看来,这里指的是菩萨的面容,因而这首诗也就不是思念恋人的情歌,而是观想本尊的道歌。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事实上,在藏语里仓央嘉措的诗作,从来就不称作“情歌”,而是“道歌”(古鲁),因为原文的题目也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并非“仓央嘉措杂鲁”。“杂鲁”是有规范的,“杂”是名副其实的“情”。而“古鲁”的含义 是“道歌”,含劝诫意义的宗教道歌。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历来的高僧大德们往往以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和独有的风格来表达修得的佛法。例如米拉日巴的《道歌》抒发的就是自己的宗教情感:

初享田园似甚乐,随即身心受煎熬,耕犁挖掘 极辛苦,下种常不结果实。

薄田饥荒之村镇,一似幽魂无依处,终乃弃之 奔他乡,积罪家宅折磨心。

对比仓央嘉措的诗歌,从行文风格上可以看出,仓央嘉措深受其传统文化影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他所修得的佛法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这是符合历史符合逻辑的事实。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所以“玛吉阿米”正是仓央嘉措对宗教的解读,只不过是用了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而已。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世人仅仅根据仓央嘉措的几首看似描写爱情的诗歌,不问缘由,任意想象甚至添油加醋,试图将这位真情真性、修为深厚的得道高僧,脸谱化为一代“情僧。”

甚至将“玛吉阿米”做成了品牌、餐吧等的名称,现在已然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他呢?

仓央嘉措的玛吉阿米,真的存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