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口誤!火燒圓明園!

眾說周知,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但至於為什麼火燒圓明園,我們的歷史書上一直語焉不詳,或乾脆不講。近期,筆者對相關資料進行梳理,發現火燒圓明園竟然是因為一句口誤。

一句口誤!火燒圓明園!

1860年8月,英法聯軍近3萬人連陷新河、塘沽、大沽口、天津,清軍退守通州。

9月9日,咸豐派怡親王載垣到通州與英法代表巴夏禮談判。經過多輪談判,巴夏禮提出公使駐京、賠款、開通商口岸等8項要求。

9月16日清晨,載垣以“六百里加急”速度將8項要求送到北京!並要求當日下午5點前必須批迴!否則後果自負!咸豐全部硃批“準”,加急發回通州!大家都明白這是城下之盟,不答應也不行,就盼著趕緊結束戰爭,讓洋兵滾蛋!

9月17日,雙方再次談判,按照劇本,應該開香檳慶祝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我們看到的歷史書上也沒有火燒圓明園章節了!但是又爆出一個炸彈,巴夏禮說要將英國國書親自呈給咸豐。(親遞國書在今天看來是正常外交禮儀,但是清朝人認為大清皇帝懷柔四海,不能隨便見洋人,而且是不願跪著的洋人,事關國體)。

9月18日臨晨,載垣向咸豐發出了緊急通報,咸豐當日下旨同英法決戰!當天,通州清軍將巴夏禮等39人全部扣為人質。

一句口誤!火燒圓明園!

兩國相爭 不斬來使,清軍的行為徹底激怒了英法,英法在張家灣、通州連續擊潰清軍。

9月22日,咸豐由圓明園逃往熱河。臨走派恭親王奕訢同英法議和。

一句口誤!火燒圓明園!

9月24日,奕訢與英法聯軍統帥額爾金溝通,表示只要不提親遞國書,什麼條件都答應。額爾金回覆,親遞國書只是外交禮儀,促進友好,不是打仗的理由。奕訢此時想必一臉懵逼,趕緊到北京大牢審問巴夏禮,飽嘗滿清十大酷刑的巴夏禮徹底成了軟蛋,說“親遞國書是我隨口一說,貴國不必勉強”。事情真相大白,趕緊議和。

但是英法沒有等到前來議和的奕訢,10月6日,聽說咸豐在圓明園開始入園搶劫。

10月14日,清軍釋放人質,但只有19人,其餘20人全死在滿清大牢。

10月18日,為報復清朝殺談判人員暴行,英法開始火燒圓明園!

假如沒有巴夏禮那一句“親遞國書”,想必通州談判已經結束戰爭,圓明園得以保全。但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圓明園又怎麼能躲過40年後的八國聯軍、77年後的侵華日軍?所以歸根結底,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