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距武漢疫情爆發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了。

這段時間我一直待在家裡,眼看確診數字一天天上漲,疫情地圖慢慢飄紅。

眼看朋友也開始被隔離觀察,自己住的小區開始封閉測體溫。

眼看就在昨天,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搶救無效去世。

心裡的惶恐,也一點點隨之上漲。

但當我跳出這一切,重新審視這次肺炎事件,卻有了不一樣的發現。

今天要寫下的,是一群前線醫務工作者的故事。他們與李文亮一樣,都是疫情下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但他們的故事,卻絕不平凡。

謹以此文,向李文亮及他的同行者致敬。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這是武漢天河機場。

從前天開始,它密集地迎來13趟來自全國各地的航班,13個省(自治區)集結了1400名醫護人員再度馳援武漢。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在濟南開往武漢的馳援航班上,機長如是說:

“本次航班由濟南經停武漢,載有121名白衣天使。請全體旅客於經停時,務必保重好身體,保護好自己。121名,我們還要把你們一個不少、安全帶回家!”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一句承諾,如有千斤重。

他們也知道,前路兇險,很可能一去不回;

他們也知道,責任如山,肩負全國人民的沉重期望。

但此時此刻,他們戰勝了恐懼,不安與焦慮。

只因他們的名字,叫醫務工作者!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她叫敖忠芳,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專家室組長。

她今年92歲,仍然堅持活躍在抗擊肺炎的戰場上。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她說:


“作為醫生來講,醫學的戰士死在戰場上,是死得其所。我自己願意來的,我承擔這一切。”

這句話,是對“醫生”二字,最好的詮釋。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除夕夜,護士李瓊告訴主任:

“來,你幫我把頭髮剪掉吧。”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明天,她就要奔赴戰場。

敬業的她顧不得擔心自己,只怕一頭長髮會影響穿防護服......

那一刻,醫者仁心超越了性別,身份,乃至生命...

那一刻,她就是最美的巾幗英雄。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這雙手,滿是傷痕,慘不忍睹。

這雙手,屬於一位22歲的姑娘,胡佩。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她是一位前線護士。

穿上防護服,她就不再是愛美的小姑娘,也不再有歇息的時間和害怕的權力。

她必須終日帶著有滑石粉的手套。

脫掉以後,還要浸泡在消毒液、洗手液之中。

她必須時刻奮戰,晝夜不停。

以至於一雙白嫩的手,被腐蝕得不成樣子。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負責患者核酸檢測工作的他,每天不間斷工作12小時以上。

因為手部長期捂在橡膠手套裡,汗水無法排除,陳軍的手長滿紅斑。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這就是白衣天使的手,救人的手。

密密麻麻的傷痕,印在他們的手上,臉上......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他們自嘲,這叫“天使的印記”。


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張張最可愛的面龐。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超負荷工作的他們,來不及脫掉防護服,就睡了過去。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沒有床,沒有被,能在地上休息一會,已是萬分幸福。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密封在厚厚的防護服裡,身上背後早已被汗水浸透。

寒冬臘月,這種感覺難受極了。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但無論多難受,他們都必須堅持。

以至於在下班脫掉防護服的那一瞬間,醫生髮自內心地大笑起來。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笑容滿面,卻叫人看得想哭。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凌晨1點,河南人民醫院護士賀懷瑩剛下晚班,猛喝半瓶水後暈倒。。

醫生診斷,她是“勞累導致的眩暈綜合症”。

換句話說,是累倒了。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在遠方的火神山醫院,一名年輕的醫護人員中暑暈倒在工作崗位上。

因為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即便是年輕的身體,也終於不堪重負。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一個記者採訪醫生,等這次疫情結束,你最想吃什麼?

醫生微笑著回答:不想吃東西,只想好好的睡一覺。

誰知我們安寧的歲月背後,是多少人用汗水來支撐?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一對醫生夫妻在隔離病房前相遇。


穿著嚴實的防護服,讓他們不敢確認是對方。


“請問,你是陳炳嗎?”

“是的,你是小奇?”


各自為工作奔波的夫妻倆,已經好幾天沒見。


隔著防護服,他們來了個深深的擁抱。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幾分鐘後,他們又不得不各自離開,回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前線發生。


醫護人員們逆流而行,離開家鄉,離開愛人,義無反顧奔赴一線。


人人道他們勇敢,卻無人體會他們的心酸。


浙江一家定點醫院的護士小胡,這天接到了一通電話,就著急地下了樓。


原來小胡的愛人,帶著兩歲的孩子來看她了。


不到10米的距離,一家三口只能隔著紅色隔離帶遠遠看上一眼。


見到女兒那一刻,她哭著喊道:“媽媽好想你啊!”


抹去眼淚,小胡也只能轉身離開,重新回到崗位中。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抖音上有個令人心疼的視頻。


一個小女孩大聲的對著媽媽喊叫:我不要媽媽走!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原來小女孩的媽媽是抗疫一線護士,回家不敢上樓,只能在樓下看著孩子。


不能理解的小女孩,在樓上痛哭失聲......


因為愛,所以請戰一線。

因為愛,所以痛苦不已。


這是人性中,最偉大的時刻。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即便在最殘酷的抗疫一線,也有許多感動人心的淚目時刻。


除夕夜,堅守戰場的護士,隔著隔離區的玻璃門,用卡片寫下對簡短的新年祝願。


“父母,身體,健康。”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我們會一起安全回家。”

“寶貝,健康。”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醫生們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下各式各樣的話語,為彼此加油鼓勁:


“別怕,加油!”


“劉銀鑫,棒棒噠。”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年輕的護士張茜,不得不在病房中度過她的24歲生日。


同事為了安慰她,在她的防護服寫上:


“24週歲,生日快樂!”


為她過了一個特殊且難忘的生日。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是的,病毒殘酷,天災無情。


但人心的溫暖,人與人的羈絆,卻始終刻寫在我們心間。


正是它把我們集結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再可怕的災禍,都能昂然走過。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災難當前,病毒猖獗,愛卻始終沒有離開。


在四川派往武漢的醫療隊送別現場,丈夫帶著哭腔說:


“趙英明,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老子包一年的家務我做。聽到沒有!”


妻子戴著口罩頻頻點頭,淚水早已模糊了雙眼。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2月4日,護士陳穎在進入隔離病房一線戰場11天后,終於和男友第一次見面,他們只能隔著玻璃接吻。


陳穎和男朋友商量好了,等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從醫院出來就去領證。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在疫情爆發之前,江蘇省醫護人員劉麗,已經拍好了婚紗照,正面臨婚期。


可當任務來臨,她果斷踏上征程,推遲了婚期。


臨別之際,這對“準夫妻”的對話真切得叫人動容: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還有一對共同奮戰在前線的“夫妻檔”,妻子在醫院內救治病患,丈夫在門外24小時輪班值守。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他們僅僅一門之隔,卻久久未能相見。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只能趁著閒暇時,偷偷打上一通電話:


“喂,正在忙著!”

“你放心,我沒事。”


對話簡短清脆,卻是我此生聽過,最動聽的情話。


如果說世間有一種力量是天災永遠無法戰勝的。


我會說,是愛。


愛人,被愛。這種人類傳承千萬年的羈絆,終將使我們強大起來,驅散黑暗。


李文亮的同行者們,你不該忘記


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林生斌,捐贈了5000只口罩;


武漢的秦師傅,踩著三輪車為醫生送去自己籌集的24箱蔬菜。


武漢一位店主,每天做800份盒飯送給醫院,並且把家裡的父母兄弟姐妹全都叫來幫忙。


歌星韓紅四處奔走募集物資,直到自己累倒在病床上。


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了希望。


有人說:


世上從來沒有超級英雄,不過是無數普通人在散發著光亮。


是的,這些醫護人員們,支援前線的林生斌們,他們從來不是超級英雄。


他們就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奮力戰鬥,就像泥沙抵擋洪流。


也正是他們構築的長城,牢牢守護著我們平凡的幸福。


如果你問我: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結局?


實話說,我也不知道。


但我堅信的是: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春天就在來的路上。


挺過苦難,就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