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最近穩定幣成為關注焦點,一方面是因為在3月12日幣價暴跌期間,穩定幣普遍超額溢價,特別是USDT場外高達8-10%溢價,另一方面是以USDT快速大量增發: 在三月份18天內增發19次,增發13億美元, 增發20%市值,總市值已達62億美金,排名位居第四,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和瑞波幣。而日交易規模已經全面超過比特幣,接近前三大幣種的日交易總和。


不得不說,穩定幣已經深刻改變了數字貨幣的格局。


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針對穩定幣現狀極其未來對行業的影響,凱叔最近多次接受媒體採訪,整理成下面9個穩定幣方面的問題。

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1.穩定幣USDT對人民幣為什麼高溢價?


場外市場OTC用人民幣買USDT存在不小的溢價,特別是在3月12日極端行情中,甚至有報價8.35元人民幣買一個USDT的15%以上超高溢價,這種溢價主要原因有3方面:


1)流動性需求:當疫情引發恐慌,產生流動性危機,持幣者爭先恐後把手裡的幣種拋售,換成穩定和流動性強的USDT,因此爆發對USDT大量需求。


2)衍生品保證金需求:當行情波動巨大,很多衍生品合約的觸及平倉線,需要持有者增加USDT保證金,因此對USDT需求暴增。


3)避險功能:很多場外用戶,在世界局勢動盪中受到驚嚇,偏好把手中的法幣,換成穩定而且能全世界快速流通的USDT穩定幣,主要用於避險和快速流通。


而以上三點,能解釋USDT對所有法幣的溢價。然而人民幣高溢價,則反映中國國內用戶對USDT需求特別旺盛:這主要因為國內外匯和資本管制,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其次是因為中國幣民交易活躍度大增:此次金融市場大跌,國內A股和人民幣資產相對受影響較小,因此從人民幣轉入幣圈抄底的需求大增。


然而即使大跌行情已過,人民幣計價的USDT依然保持相對溢價,其實這個道理和場外人民幣對美元溢價一樣,這是長期市場結構的原因(比如外匯管制)而不是短期市場波動因素。


2.搬磚套利有可能讓USDT人民幣溢價迴歸正常水平嗎?


在自由匯兌、交易成本很低的情況下,搬磚套利是能大幅降低甚至抹平溢價。不過目前國內對數字貨幣交易和大額人民幣轉賬監管越來越嚴,OTC大商家經常數百張銀行卡輪番上陣,也架不住經常被賬號凍結的損失。收款渠道困難重重造成搬磚套利成本大幅上升,這樣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的USDT人民幣高溢價。

搬磚和套利無法磨平這種長期市場結構造成的溢價。


3.高溢價影響入金嗎?高溢價會一直保持下去嗎?


會的,高溢價抑制入金需求。本身OTC是一個非常市場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結構,價格會根據需求調整,即OTC上高溢價會抑制入金需求。從這方面看,穩定幣發行方增發穩定幣是有一定的市場依據,本身增發也有利於市場的平穩運行。


很難判斷高溢價是否會一直保持下去,因為高溢價由長期的市場結構因素和短期市場波動因素相互影響,至少在短期內,長期短期因素都沒看出改變的趨勢,高溢價會保持一段時間。


4.USDT的持續增發會產生什麼影響?


USDT增發速度驚人,在三月份18天內增發19次,增發13億美元,市值已達62億美金,增發總量的20%,目前以總市值排名位居第四,日交易量超過比特幣,日交易量接近前三大幣種的總和。

客觀的說,有需求就有供給,USDT增發並沒有任何問題。問題的關鍵是:USDT的增發的量是否符合真實的需求?也就是說,USDT增發是否有水分?這個才是核心問題。


由於USDT的發行公司Tether頗為神秘,不受監管,1:1美元的保證金也不知道存在哪個歐洲小國的銀行,也不對外公佈財務報表,即使曾經公佈過也沒有信得過的審計,因此其增發有多少水分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能以最大的善意去期望Tether公司不造假、不貪婪、不操縱幣價、不挪用保證金、不要投資失敗。總而言之,我們只能期待他們是聖人一樣完美。

當然,其他穩定幣也大量增發,據第三方機構CoinMetrics數據顯示,3月份USDT的發行量上漲了51.5%,USDC的發行量上漲了55.4%,PAX的發行量上漲了26.5%,HUSD的發行量上漲74.7%。市值排名前四的穩定幣,3月發行量均出現了大幅上漲。


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在所有穩定幣大幅增發(加權平均增發總市值的18%)下,直接的效果就是推高所有幣種的以穩定幣為計價標準的幣價。因此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幣價上漲的主動力目前來自於穩定幣的增發。


大家可以做一道簡單的算術題,如果穩定幣整體虛發30%,也就是說,100億穩定幣其實只有70億美金儲備,那今天比特幣雖然交易價格為7000USDT,但是理論上卻不值7000美金,而是4900美元。這中間的差價,是由Tether公司信用撐起來的,可惜很多人看不透價格後面的真相


5.USDT的發行公司一直都面臨著信任危機,但是USDT的市場佔有率卻並未受到過多影響,為什麼?

這個有歷史和現實兩方面原因


從歷史上看,USDT是第一個出現的穩定幣,在2018年9月前,在沒有任何其他穩定幣出現的情況下,USDT一家獨大佔據95%穩定幣市場份額。後來由於監管壓力、正規銀行拒絕提供服務、以及一些司法糾紛,再加上其他穩定幣崛起,到2019年年初,USDT份額下降到70%,依然是絕對主導,但是相對份額下降不少。2019年以來,USDT多點開花,積極奪回失去的領地,在多個公鏈BTC,ETC,EOS,TRC,(OMNI-USDT、ERC20-USDT、TRC20-USDT和EOS-USDT)持續增發,重新取得80%以上的穩定幣市場份額。

面對USDT這樣具有先發優勢,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已經形成用戶習慣的穩定幣,即便很多交易所有自己穩定幣,也不得不“符合用戶習慣”大規模使用USDT。譬如為什麼英國開車靠左而其他國家開車靠右,這就是習慣的力量,非常難以撼動。

除了歷史習慣原因,現實中:USDT的絕對數量80%,碾壓其他39個穩定幣20%份額,同時USDT積極發展多公鏈,多點開花,加上USDT不受管制,反而有助於資金快速轉移。這些現實因素,都成為造就穩定幣霸主USDT的主要原因。

最後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原因,是USDT至少目前還能相對穩定兌換,時間久了這讓擔心的人產生麻痺大意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會是那倒黴的最後一個人接盤俠。


6.隨著法幣交易對的增多,USDT會不會失去市場?


目前看不到法幣交易對能取代USDT的趨勢

。法幣兌換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跳過USDT,理論上可以取代穩定幣,可是現實中,只要碰到法幣,就需要和銀行打交道,就需要涉及合規和監管問題,因此手續複雜,成本較高,因此法幣交易對的交易量目前不太可能取代USDT,特別是在世界各國監管對數字貨幣還抱有謹慎態度的大環境下。也就是說,USDT的不合規不受監管,反而促成它的霸主地位。


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7.穩定幣的增發和減半行情有關嗎?


凱叔個人認為減半行情即使有,也被嚴重高估。然而換一個角度,站在穩定幣發行方來說,是一定會極力鼓吹減半行情。


因為只有上漲大行情,才會有穩定幣的需求,才能順理成章增發穩定幣。就像印發法幣會引起通貨膨脹一樣,大量增發穩定幣,自然會水漲船高,抬升比特幣的穩定幣價格,造成減半行情的錯覺。


目前疫情造成比特幣暴跌到谷底,很多人期望反彈行情,加上計劃中的減半行情,此時是穩定幣增發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也解釋為什麼包括USDT在內所有穩定幣都在大規模增發。可惜穩定幣USDT的不透明,我們無法核查多少超發,只能“善意”地認為1:1美元發行。大概率,這個前提並不成立,因此我們看到的比特幣價格,並不是真實,而是虛高的穩定幣價格。


8.USDT什麼情況下會爆雷?


USDT的這顆雷,是所有幣圈人心中的魔鬼,所有人都希望這個魔鬼能被裝在寶瓶裡永遠不被放出來,否則數字貨幣行業將地動山搖。


有三種可能USDT會爆
1)自掘墳墓,慢慢引爆:從量變到質變,USDT如果按照現在的瘋狂速度增發,很快就會把自己的僅存信用磨損殆盡,用戶會本能少持有USDT,換成美元,或者其他穩定幣,或者持有比特幣等,不斷削弱其地位,直到某一天到臨界點,USDT無法按1;1兌付美元,持有者擠兌,瞬間貶值,最後悲劇收場。


2)被強有力競爭者替代: 市場急需有強大信用背書,透明公開,受監管而且方便使用的穩定幣,比如最近醞釀中的美元版Libra,就是非常符合大家需求的很有潛力的穩定幣未來霸主。這種穩定幣出現,很快就會取代USDT,過程相對緩慢,但終究難免一爆。


3)監管採取劇烈措施,直接引爆: USDT在監管眼裡臭名昭著,美國政府無論如何也不肯把“數字貨幣行業的美聯儲”大權,輕而易舉送給一家神秘莫測遊離法律體系之外的公司。任何執法行動,都能導致USDT遭受滅頂之災。


最極端情況,那就是3種情況同時發生,比如USDT大規模濫發後,美國監管為了扶持美元版Libra,針對性開展對USDT執法行動。這種極端情況可能性很低,但是經歷過2020年這麼多百年不遇的黑天鵝,誰能保證這是絕對不可能呢?


9.穩定幣對數字貨幣的整體影響如何?


穩定幣對數字貨幣行業影響譭譽參半。


不可否認,穩定幣的發行者承擔其數字貨幣行業央行的職責:統一數字貨幣計價衡量標準,極大提高交易的方便性,降低交易成本,成就了繁榮的幣幣交易市場和衍生品市場,也讓數字貨幣流動性有了緩衝蓄水池,有了管理流動性蓄水池的可能。同時穩定幣也逐漸取代比特幣部分功能,成為避險資金的寶地,以及轉移流動資產最佳工具。

凱叔訪談:穩定幣終極9問

然而以USDT為代表的穩定幣,不受監管,不公開透明,已經長成幣圈龐然大物的隱形霸主,無節制的增發濫發,不受控制的影響力終究會被用於操縱幣價。


現實一:整個數字貨幣行業,已經被牢牢綁在USDT這輛戰車上。

現實二: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抗拒“鍵盤上敲一串數字就能直接變成銀行存款”的誘惑。

這個兩個事實聯繫起來,讓人既唏噓不已,也令人毛骨悚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