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在上篇“乾貨”文

《戶外多年你吃對了嗎?超全飲食攻略建議收藏!》中

我們講了戶外出行的頭等大事“吃”

今天小熊熊要和大家聊的

則是關於戶外旅行的“防裸奔”清單

它便是最不可忽略的裝備問題

讓小夥伴在躍躍欲試想要擁抱外面世界的時候

不被繁雜的行裝絆住即刻出發的腳步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老規矩由於文章較長,小夥伴們可以根據目錄選擇瀏覽:

01.你要去哪裡?

02.對裝備進行分類

03.分分鐘get裝備清單

04.如何正確打包裝備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01.

– 你要去哪裡? –

在決定“帶什麼”之前不要著急,我們先來考慮如下問題:

  • 你要到哪裡去:明確環境的特殊性,例如山區、沙漠、海洋、河流等
  • 你要進行的是什麼形式的戶外活動:例如徒步、登山、滑雪、漂流等
  • 活動將持續多長時間:單日、多日,還是幾個月
  • 活動期間的氣溫浮動範圍大概是多少,有可能出現哪些天氣變化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思考這些問題主要是對即將開始的行程,進行有效的分類梳理,從而形成更清晰的認知,“因地制宜”的對裝備進行準選取,這樣既可以快速的準備好可以適應環境的基礎裝備,也能針對活動的特殊性,準備一些特殊的技術裝備(如攀登裝備、雪地行進裝備、溯溪漂流裝備等)。

02.

– 對裝備進行分類 –

雖然在實際的旅行中,我們一般情況都會用一個揹包搞定之後幾天(甚至幾個月)的生活,但是這個包裡面卻盡是“江湖”,為了讓小夥伴們更簡單直接的瞭解其中的秘密,我們首先對裝備進行分類,其通用的基礎類目一般分為:服裝類、鞋襪類、揹包類、配件類、臥具類、炊具類(在上篇中有提及暫且不談)、綜合類(照明、通訊、工具、藥品及其他)。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圖片源於網絡

一、服裝類

保持正常的體溫和身體乾燥是戶外活動中要遵循的重要著裝法則。正確地選擇戶外服裝可以使人體更加舒適,更重要的是能夠抵禦因環境變化而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選擇戶外服裝時需要考慮下面的因素:重量、排溼透氣功能、乾燥時間/保暖/合身,而“三層著裝法”則是戶外服裝穿著的不二法則。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野外生存愛好者聯盟

  • 內層排汗:排汗層是指戶外的貼身內衣,比一般的衣服更能迅速排出汗,隨時保持身體乾爽舒適。速乾衣能將汗水迅速地轉移到衣服的表面,通過空氣流通將汗水蒸發,從而達到速乾的目的,一般的速乾衣的乾燥速度比棉織物要快50%。
  • 中層保暖:保暖層能保持體溫隔離外界冷空氣,現在比較常用的便是抓絨衣。
  • 外層絕緣防護:防護層主要是衝鋒衣,防風防水透氣是衝鋒衣必備的功能。在選購時可以注意一下幾個細節,購買時注意的幾個細節:

(1)線縫處是否用熱壓膠條來防止針眼處漏水

(2)裡面的壓膠條是否平整、有無起泡

(3)主拉鍊是否採用防水拉鍊或使用門襟來防止雨水滲入

(4)衝鋒衣袖口部位的收緊方式是否合適

(5)下襬或腰部是否有防風裙或者抽繩

(6)腋下是否有透氣拉鍊(這個設計並不是所有衝鋒衣都會有)

此外,根據極寒或雨季的需求,還應準備壓縮羽絨服(蓬鬆度越大越好)和雨衣(可罩住揹包)以備不時之需。

二、鞋襪類

徒步徒步,顧名思義,是一項要靠腳來完成的戶外運動。對於戶外旅行愛好者而言,一雙合適的登山鞋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護雙腳,提升戶外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還可以讓你的戶外體驗更加的完美,能夠更加親近大自然。


一雙好鞋應該滿足以下是3個特點:

  • 耐磨、抓地力強:這樣的鞋子可以讓你從容的通過碎石路段。
  • 能保護到腳踝:在徒步過程中腳踝無比脆弱、最容易受傷。所以一雙好的徒步鞋鞋幫可以不高,但是一定能夠保住腳踝,以降低崴腳的風險。
  • 防水:在遇見突如其來的雨天或者躲不過的河流時,鞋子是否防水就變得非常重要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CVA徒步網

根據用途的不同徒步鞋也可以分為3類:

  • 週末遠足:低幫,面料多為尼龍,鞋底較軟舒適程度高
  • 輕裝徒步:中幫,面料以皮為主,鞋底較硬舒適一般
  • 重裝穿越:中幫,面料以皮為主,鞋底最硬,主要是針對高海拔惡劣複雜路面所設計,功能性強舒適性較差

此外登山、雨林、沙漠、長途徒步,建議選高幫,可以有效阻隔砂石、毒蟲、水汽進入鞋內,尤其沙漠徒步,最好穿鞋面光滑無網紗的。

如果說鞋子是外套,那襪子則是同樣重要的“內衣”。適合戶外的襪子需要增加很多功能性的設計,比如在腳踝處增加厚度和加緊彈性,這不僅可以保護腳踝,還可以減輕徒步過程中的疲勞感;腳底和鞋子直接接觸的部分也會做加厚處理

,增加耐磨性。

三、揹包類

比起服裝和鞋襪,小熊熊認為揹包更為重要。登山包的結構可分為:揹負系統、裝載系統和外掛系統。

  • 揹負系統:保證承重及揹負的舒適性,結構上包括五帶功能(雙肩揹帶、受力調整帶、胸帶、腰帶、腰底調整帶)、支撐裝置、通風裝置和調節裝置。
  • 裝載系統:指登山包裝載物品的部分,通常由主袋、頂包、側包、附袋等構成。
  • 外掛系統:揹包外掛系統功用是為增加攜帶物品的數量,方便綴掛不規則物品。揹包外掛系統具體可分為頂掛、側掛、背掛、底掛等,通常採用點固定或條固定方式。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國家地理中文網

按照出行時間來說,如果出行時間較短,且不準備在戶外宿營,攜帶物品不多,宜選中小容積的揹包,一般說25升至45升就夠了;若出行時間較長,或需攜帶露營裝備,則要選一個大包,以50升-70升為宜。若需裝載物品奇多或體積較大,可選80+20升的大揹包,或外掛較多的揹包。

無論是那種揹包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揹負堅挺的,減少肩背受力;選擇耐磨、耐刮、耐磨損的面料;選擇有網兜等細節設計的,方便旅行途中對所需物品的收、取。

四、配件類

裝備中的小配件主要包括遮陽帽、抓絨帽、手套(薄厚)、墨鏡、魔術頭巾(天冷時戴在脖子上做圍脖禦寒,風大時戴在口鼻上防沙防塵,天熱時將頭巾溼水可以防暑。)等常備小物件。

五、臥具類

經歷了一天的辛苦,能暖暖和和的睡上一覺是非常解乏的事情,所以臥具的準備是提升“幸福感”的大事。在需要露營的情況下,通常我們需要的“基本套餐”為帳篷、地席、防潮墊、睡袋、睡袋內膽,而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的便是如何選擇。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 帳篷:為了滿足戶外山野活動的需要,建議選擇雙層、防水、透氣性能良好的帳篷。選購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輕量化:雙人帳的重量在1.5公斤以內算是超輕的,重量在2公斤以內算正常,3公斤的話就略重了。(2)搭建難度:簡單說杆越少,越容易搭建;需要穿杆的不如掛扣的容易搭建。另外就是搭建是否可以先搭外帳,這樣在雨天搭建時,可以先搭起外帳再搭內帳,收起時可以先收內帳再收外帳,避免弄溼內帳。(3)防風防水透氣:一般三季帳,內帳是網布的較多,外帳也不完全貼地,透氣較好但保暖就比較一般。四季帳內帳是保溫的材料,外帳貼地封死進風口,會更保暖但相對悶熱,所以一般都有透氣天窗。
  • 地席:保護帳篷底面,免受磨損,可選擇鋁膜材質攜帶輕便。
  •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衝氣墊讓你更舒服
  • 睡袋:首先羽絨、重量輕、體積小、易壓縮,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溫標適當的睡袋。
  • 睡袋內膽:一般情況下配備一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睡袋內膽就可以。

六、綜合類

綜合類是指我們戶外旅行過程中需要準備但經常被遺忘的“小零碎”,一般包括照明、通訊、工具、藥品及其他物品

  • 照明:頭燈/手電、防風打火機、防水火柴、營地燈
  • 通訊:基本防迷路通訊產品是需要的,手機、對講機、GPS、求生哨
  • 藥品:外傷藥(跌打損傷、紗布、棉籤、膠帶、止血貼),口服藥(感冒藥、胃腸藥、散利痛、驅蟲藥、藿香正氣丸/黃連素),如果是高海拔地區還應準備高原反應藥。
  • 登山杖:登山杖需要從把手,腕帶、材質、長度、重量、裝置等各方面衡量。建議選擇手腕帶較軟且有彈性;手柄尺寸與形狀與手吻合;軟木或泡沫塑料材質的手柄。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北京戶外那些事

  • 充電設備、保溫水壺、戶外手錶、護膝、洗漱用品、個人證件等


03.

– 分分鐘get裝備清單 –

知道了裝備構成,接下來小熊熊為大家準備了幾個 在不同環境下裝備清單 ,方便查閱

A

「常規多天戶外徒步裝備清單」

  • 行走裝備:中高幫徒步鞋、沙灘鞋/營地鞋、戶外襪(大於2雙)、登山杖
    秋冬或寒冷天氣:+雪套、冰爪/防滑鞋
  • 服裝類:上衣:速幹T恤(2件以上)、長袖速乾衣、絨衣/軟殼、衝鋒衣、備用衣物秋冬或寒冷天氣:+保暖衣、羽絨服下衣:排汗內衣(2件以上)、速幹褲、單層風褲子、備用衣物秋冬或寒冷天氣:+保暖褲
  • 配件:遮陽/保暖帽、魔術頭巾、手套
  • 背囊類:揹包及防雨罩、防水袋、垃圾袋
  • 睡眠類:帳篷、睡袋、地席、睡墊
  • 綜合類個人裝備:飲水及餐具類:水壺/水袋、個人餐具廚具類:套鍋、爐頭、引火物、GAS氣罐、多功能刀具、擋風板防護用品:太陽鏡、防曬霜、唇膏衛生用品:衛生紙、溼紙巾、洗漱用品(可降解的)通訊工具:地形圖(防水地圖袋)、指北針、GPS、路書照明工具、急救包、雨具、戶外手錶、口哨、本筆、個人證件、少量現金

B

「野外攀巖個人裝備清單」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C

「高山探險個人裝備清單」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04.

– 如何正確打包裝備 –

總體來說,一個收納有術的揹包,可以讓你在行走中感覺舒適,能夠始終保持平衡,不會經過長時間的跋涉後開始晃盪。

簡單來說,收納的原則有三點:好拿、平衡與儘可能地能壓縮(即儘可能的佔用更小的面積)。因此,不能直接將凌亂的各種裝備放入揹包,而是需要對其做分類收納,即將相同的物品放置在一起,一方面節省空間,方便尋找(即好拿);另一方面是儘量讓可壓縮的物品佔用最小的空間。

四個打包原則:

  • 不常用的裝備放在底部(從輕到重):將睡袋、枕套、睡墊等體積較大,但在一天行程中最後用到的裝備放在揹包的最下部。帳篷杆則應用綁帶收納好後,豎著側放於揹包內部。
  • 越重的裝備越貼近背部:在睡袋上,應該放置最重的裝備,例如炊具、油爐、油罐、鍋具、乾糧等物品。記住,讓與背部接觸的部分保持為一個可以緊貼的平面,避免背部靠到有稜角的物品。
  • 常用的裝備放在頂部(或腰包)
    :手機、GPS、零食等經常要用的物件,可以放置在揹包頂部的專用分隔中,也可以放置在腰帶上的口袋中。
  • 平衡使用外掛:如登山杖、冰爪等工具以及水壺,分別放置在揹包的外掛上。
你還在山野裡裸奔嗎?

©北京戶外那些事

#厚度旅行敬請期待#

“這裡有你最想了解的小眾目的地,有你最想體驗的旅行新玩法。在這裡你可以“零基礎”制定旅行攻略、實時分享旅行遊記,一鍵生成你的專屬時空機。”

**更多小眾秘境分享,請搜索頭條號【厚度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