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苦日子真的來了,工薪大眾如何應對?

據《瞭望》記者近日在部分省市採訪調研發現:新冠疫情對各地經濟社會造成了較大沖擊,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地方政府稅收下滑,社保基金徵繳縮水,基層政府面臨“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大難題。

應當說出現這樣的局面,並不讓我們感到意外。我自己平時居住北京郊區都有著切身的體會。政府的稅收狀況到底困窘到何種程度不清楚,但疫情讓社會經濟商業活動停擺卻是實實在在的。儘管現在政府已經號召復工復產,但街面上還是有大量的商店、餐館和其他服務業處閉店狀態。前些天,我頸椎痛,到自己熟悉的小趙師傅的按摩店去調理。結果發現他那裡都還只是偷偷營業。首先是手下的按摩師被隔離外地無法回京;再有就是街道居委會不停地檢查,讓他不厭其煩。在他旁邊的理髮店也是,2月底只開店了幾天,就又被迫關門,因為惹不起各方的檢查。這些小生意,小商業,固然創造稅收有限,但還是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員的。再這樣持續下去,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怎麼著落。小趙和我講,他的營業房子多虧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而那些需要交房租,卻又開不了店的人,他們的困難就嚴重多了。

其實,按照常識經驗來說,政府窮一點是不可怕的,只要老百姓手裡有錢,就不會出大問題。在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政府經常窮的叮噹響,但老百姓收入有保障,社會照常運轉。而我們的情況正相反,政府手裡的錢經常是嘩嘩的,而底層老百姓則收入低微。我們到中國的一些窮困地區去,也會看到漂亮的政府大樓,儘管政府稅收入少,靠舉債過日子,一樣也不差錢兒。

當然今天的情況正在發生著大變化。從前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通道,至今年一季度又遇到了疫情大災難,所以從中央到地方,稅收收入下降是必然的,只過是各地下降多少的問題。現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實行了極度寬鬆的金融政策,中國也適時推出了可能高達10萬億的資金投放規模刺激經濟。金融政策放水,儘管可以起到短期救市、提振信心的效果;而長期看能不能走出經濟谷底,進入正常發展軌道,還是需要打問號的。

對於未來我們的經濟發展前景,怎麼看?對於時下老百姓如何度過自己生活的難關,有什麼策略?謹談兩點個人想法:

第一,中國經濟未來前景越來越具有不確定性。

一方面是我們內部經濟結構嚴重不合理,國有資本在政府強力輸血扶持下不斷壯大,而民營資本、外國資本一步步退卻。在有些領域、有些行業,國有企業完全一統江山,壟斷、低效率的局面長期固化,沒有破冰跡象。與經濟體制改革息息相關的政府改革、治理改革推進步履維艱。事實上,中共十八大以來所確立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也是堅定的;但在執行層面我們看到的困難、障礙和阻力遠比想象大得多。而且我們的經濟發展週期,也處於不利階段,即使沒有疫情添亂,今年整體的經濟形勢也是不樂觀的。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和著名法學家江平老師所共同呼籲的“法治的市場經濟”,無論體制和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都離我們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至於一些具體領域的改革,也很可能因為經濟下行以及疫情原因而被擱置。

另一方面是世界經濟環境,特別是美國的經濟狀態也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中美兩大國互為經濟貿易最大夥伴之一,儘管總有人希望兩國政治上對立,經濟上完全脫鉤,但事實上卻更像是一對吵架的夫妻。夫妻有可能反目為仇,但徹底一刀兩斷、打離婚,並不是一個雙贏的結果。至少從我們可以預期的時間裡,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乃至更長遠的未來發展,缺少了與美國的友好關係,缺少了美國的龐大市場,缺少了對美國高科技的學習,缺少了美國的資本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而美國經濟感冒,中國經濟感冒是一定的。這可以從我們的資本市場表現,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證。

當然我個人對於我們經濟更長遠一點的未來前景,還是有信心的。我們中國人可以吃人間別的民族吃不了的苦,我們中國人也可以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折磨。大家都知道,在海外,洋人休息度假去了,可華人餐館還是照常開門迎客。中華民族對於賺錢有著無窮盡的動力——可以說這可能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終極動力。當然我們除了吃苦耐勞之外,還有聰明智慧,我們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觀察近幾十年來,凡美國人發明的成功的商業模式,被我們學習移植到中國,都做得不差,甚至許多東西超過了老美。這樣的例子,在互聯網領域不勝枚舉。可是我必須說明一點,

中國經濟美好未來前景有賴於兩個前提:一是世界和平、中國和平;二是中美友好,中歐友好。

第二,時下普通老百姓如何度過自己的生活難關。

首先是我們必須知道,苦日子真的來了。前幾年說過緊日子,還有打預防針性質,而現在則是實實在在的嚴酷現實了。特別是我們的工薪階層和普通百姓,都應當有過幾年苦日子的精神準備。儘管疫情已經明顯緩解,但接下來生意冷落、企業倒閉、失業待業等等問題,都可能會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去面對,去解決。

再有就是談談我們應對苦日子的策略。個人總結如下:

1.保住工作、保住飯碗是第一要務。

這樣的特殊時期,如果沒有特別讓你心動的機會,就不要跳槽了;也不要因為工資和心情不好,就輕易向老闆提出辭職;如果企業遇到了困難,應當和企業一起共度難關。

2.在自己已有的謀生技能的基礎上,再儘量多學習和掌握一二種謀生技能。

比如熟悉會計業務,還可以再增加學習行政管理的知識;比如會一門外語,可以再多學習一種;比如會寫作,也可以再學習美術設計。總之“技不壓身”這句老話,在今天越發有現實意義。個人還有個建議,就是將你自己的業餘愛好,發展成工作技能本領,這會非常實用的。比如,你喜歡做飯,那就將你做的美食拍攝成照片放到網上去,也許你就成為了一名網絡美食達人了,發展為你的第二職業。

3.遠離高風險投資。

在經濟不景氣的階段,會經常暴出“黑天鵝”來。所以,不建議工薪百姓參與股市、期市等高風險投資,那樣很可能讓你血本無歸的。如果有一點閒錢,也要做最保守的“保本理財”或者儲蓄;即使是保本理財和儲蓄,也建議你到工、農、交、建和中國等大型股份制銀行去辦理,不要去小型商業銀行——也是沒有保障的。

4.儘量不要舉債搞家庭建設。

經濟下行階段,應當是“現金為王”。哪怕是必須要花的錢,也要量入為出,儘量不舉債。這樣的階段,資產的變現能力是很差的。如果舉債還不上,你的資產抵押出去也是不值錢的。

5.不要忽略掙小錢的機會。

人一生掙大錢的機會是有數的,往往也是都是經濟繁榮時期才可能出現。而掙小錢的機會則一生無數。擺地攤掙飯吃,並不丟人;開淘寶、上鹹魚賣小商品一樣賺錢;就是賣苦力開滴滴、送外賣,也是謀生之道。

6.要早早培養子女的自立意識和賺錢意識。

中國人大多對自己苛刻,而對子女過於溺愛。所謂“窮漢養嬌子”現象十分普遍。但苦日子來了,也正是培養子女“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時機。外國人講財商,而財商教育是從小培養的。美國富豪巴菲特很小的時候,就會賺錢了。中國富豪、京東創始人上大學時,就到中關村電腦配件市場練攤兒了。

苦日子來了,苦日子總會過去,好日子終將回來。人生坎坷,人生苦短,人生目標不能倒。


疫情背景下:苦日子真的來了,工薪大眾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