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老胡”的肺“失而復得”

新華社武漢4月6日電(費茂華、王敏)“可以呼吸了!”4月5日下午,經過醫護工作者一番熟練的操作,依靠ECMO(俗稱“人工肺”)支持挺過40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老胡”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成功脫離這一設備,開始用自己的肺完成呼吸。至此,“老胡”的肺終於“失而復得”。

當天下午14點29分,撤機操作正式開始,由國家衛建委駐武漢市肺科醫院專家組專家鄭瑞強和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攜手來自北京、江蘇等地的醫療隊隊員共同完成。鄭瑞強負責頸部靜脈創口,胡明負責股靜脈創口。

ECMO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別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臟的作用。撤機操作就是把插入股靜脈和頸部靜脈的兩根聯繫著ECMO的管拔出來,重啟患者自己的心肺。

14點39分,撤機操作結束,ECMO關機,“老胡”的肺成功“重啟”,現場的醫護人員長舒了一口氣。

“一切都很順利!”走出ICU病房,胡明對剛剛完成的操作非常滿意。

看似短暫的10分鐘操作,背後是眾多醫護人員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老胡”今年2月上旬因發熱、胸悶、噁心、腹痛等症狀就醫,在無創呼吸及插管通氣等措施收效不大的情況下,於2月25日開始接入ECMO支持,並於3月15日轉入武漢市肺科醫院。儘管這名患者才40歲,但一些更年輕的醫護人員平時習慣稱他為“老胡”。

“患者轉入時,肺部功能幾乎喪失殆盡,我們在給予ECMO支持的情況下,對他採取了俯臥位通氣、氣管鏡吸痰等諸多救治措施。經過醫護人員的日夜守護和針對性的救治,患者各項指標開始向好發展。”鄭瑞強介紹說,最先出現好轉的指標是,在相同壓力下,患者肺部氧氣容量提升,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經過醫護專家一起對“老胡”的病情進行反覆評估,並多次進行了撤機前的測試,在逐漸減少ECMO支持力度的情況下,患者動脈血氣等各項生命指標均表現正常,最終決定實施撤機操作。

歷經40天,“老胡”完成了40天來的第一次自主呼吸。這幾乎是一個奇蹟——90%以上的肺功能喪失,依靠ECMO支持40天,最後成功脫機的病例在武漢市並不多見。

鄭瑞強說,能夠實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得益於有效的對症施治和護理,另一方面,“老胡”相對年輕,肺功能雖然一度喪失殆盡但仍是可逆的,所以在ECMO提供體外肺功能替代的情況下,肺有了恢復正常功能的時間。“這是最艱難的一關,接下來,患者要想康復,還有很多關需要醫護人員陪他去闖。”

撤機操作結束後,鄭瑞強、胡明與江蘇醫療隊的仇嘉誠、莫敏接力持續為“老胡”做後續護理。莫敏一邊為“老胡”身上的創口進行消毒,一邊俯下身子大聲在“老胡”耳邊說:“老胡,把這些管子給你撤掉,你就會舒服一些。放心,你的情況會越來越好的!”

“老胡”的嘴裡插著呼吸管和吸痰管,尚不能說話。他眨了幾下眼睛向大家交流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