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桑地亞哥

臺灣作家李湃曾說過:我在想,男人的骨子裡缺少一點什麼的時候,就自然會想到海明威。海明威是 20 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實主義傳統,一方面又在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是他後期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後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鬥,終於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儘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鬥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

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發表的一些短篇小說裡,海明威描寫了一些拳擊師、鬥牛士、獵人等形象,在這些下層人物身上,他塑造了一種百折不撓、堅強不屈、敢於面對暴力和死亡的“硬漢子”性格,《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的形象就是這種性格的發展與昇華。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徵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鬥中,表現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並沒有被打敗。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可以說,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了作者所說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海明威被譽為美國國民靈魂塑造大師,其塑造的頑強堅韌、自尊自強、富有探索開拓精神的硬漢成為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雛形,影響了美國國民,但卻是海明威的無意而為之,而相對應的有意塑造我國國民靈魂的大師魯迅,其筆下的懦弱卑瑣、封閉保守又愚昧無知的懦夫形象,體現得卻是希望通過無情的鞭撻來改造國民,或許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大師們已然作古,留給我們的卻是久久的沉思......

黑格爾說過:人格的偉大和堅強的程度,只有藉助矛盾對立的偉大和剛強的程度才能衡量出來。

而今再讀《老人與海》,總讓人想起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的話“

這就對了,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你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劍下算不上丟臉,那叫雖敗猶榮,要是不敢亮劍你以後就別在江湖上混啦。咱獨立團不當孬種,鬼子來一個小隊咱亮劍,來一個大隊也照樣亮劍。”也許這就是“人的靈魂的尊嚴”。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重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無論在人生的大海中遇到何種艱難險阻,都不要輕言失敗,向厄運低頭,向對手投降,而要“扼住命運的喉嚨”,沖天一吼,拼死一搏,“生要生得偉大,活要活得精彩,拼要拼得勇敢,贏要贏得磊落,輸要輸得光榮,敗要敗得慷慨,死要死得壯烈。這就是“人的靈魂的尊嚴”,一個男子漢的宣言,也是一個人高尚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