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作者| 臨公子


可能你們不知道,我解壓的方法之一,是看帶貨直播。

我這種消費慾已經快低到土裡的人,雖然很難被種草,可看著主播以各種方式帶貨,以及與觀眾們的熱絡互動依然是件很放鬆的事兒。看個5-10分鐘,滿血復活。

李佳琦,是我最經常看的主播。

去年有段時間,幾個熱搜將他推上風口浪尖。從頻繁翻車,到被品牌放鴿子,許多自媒體開始用“崩了”、“被努力毀掉”等字眼給他貼上標籤。

風開始往人設崩塌的方向吹。

網絡是如此:

當你風光無限時,努力和拼命得到一片盛讚。

當你馬失前蹄時,努力和拼命就是你的原罪。

我不知道李佳琦在其中是不是迷失了,但無數人,已經在群體導向和觀點中迷失得不要不要的


01

我們不缺觀點,

缺的是理性判斷


李佳琦是誰?

人們熟悉的A面是:18秒賣光了10000瓶防曬霜,5分鐘賣光15000支口紅,30秒塗口紅最多吉尼斯記錄保持。

人們不太熟悉的B面是,李佳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IP

他背後是一家叫做“美腕”的300多人的線上服務公司,有專人負責選品、招商、運營、QC(質量控制)等等。李佳琦只是出現在鏡頭前的那個人,其餘部分由團隊完成。

李佳琦作為帶貨主播,拼命程度幾乎被視為行業上限。

一年累計直播389場,身高177cm的他體重一度瘦到不到110斤,還得了嚴重的支氣管炎。他的工作範圍不包括、也不可能去做產品把控。

這麼說當然沒有洗白的意思。

翻車後,李佳琦轉發了所屬的美腕公司發表的道歉聲明,表示“引以為戒,提升自我,不辜負消費者信任”。

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簡單來說,兩個意思。

第一,承認錯誤。李佳琦在介紹時將“陽澄狀元”大閘蟹說成了陽澄湖大閘蟹,造成消費者誤解。

第二,給出解決方案。公司會對消費者負責到底,可聯繫客服處理售後。

算是一個有誠意、有邏輯的道歉了。

出現問題,可以罵,要認錯。

但把問題簡單地歸因到“他太過努力”,是不是過於輕率了呢?

在媒體的情緒導向下,許多人開始頻頻點頭,原來如此啊,他就是因為太努力了才翻車了。

難道躺在家裡休息,就不會出錯麼?

難道放棄成功的慾望,就不會出錯麼?

難道別太拼命,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麼?

放大細節,忽視主因,其實並沒踩在“如何避免問題”的紅點上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證實性偏見,指的是我們支持某種觀點時,傾向尋找那些能夠驗證觀點的信息,對相反的信息視而不見。

有句老話說得好,世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一個人若沒有理性客觀的判斷體系,註定只能被喧囂紛雜的聲音牽著鼻子走


02

交易裡講“你我”,

合作裡講“我們”


李佳琦合作過不少品牌,品牌方的態度有時挺耐人尋味。

有一位網友曬出她與嬌蘭客服的對話。

輕蔑之情,透屏而出

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我看過李佳琦與該品牌合作擔任線下專櫃“一日店長”的視頻, 他對護膚品牌的專業度,在我看過的許多帶貨主播中算出類拔萃的。

幫客戶體驗產品過程中,他快速地講出某款產品的特點、成分、針對性,試用時的手法恰到好處,讓客戶能心甘情願地痛快買單。

然而,這一切都彌補不了以剛才那位客服為代表的許多人的偏見:

“你只是個網紅而已


李佳琦和幾位明星一起受邀為某品牌站臺,上海外灘的大屏幕上輪流播放藝人的單人照,唯獨沒有他。

“他們不認可一個網紅可以上大屏。”李佳琦在採訪時說。

再比如百雀羚在雙11放李佳琦鴿子。


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品牌方承諾會帶來優惠,李佳琦在直播間預熱了兩天。雙11晚上9點,品牌方沒有按照預定的時間出現,給出的答覆是“11點就來”。

於是,當晚3000多萬粉絲繼續等了兩個小時。

到11點,收到的消息是:品牌方不來了

他們去了另外一個女主播薇婭的直播間,帶去大量的優惠活動。

以至於不少用戶氣憤不已,甚至已購買都選擇退貨。

我相信品牌方有自己的考慮和權衡,但這種做法,不僅失信於主播,更失信於那天晚上幾千萬眼巴巴在直播間等優惠的消費者。

好的合作,不是出錢的是大爺,拿錢的是孫子,而是彼此尊重,共同獲利。

這個時代無論哪種關係,“雙贏”都是主旋律,即便在曾被認為以僱傭關係為核心的職場。


Linkedln創始人裡德·霍夫曼在《聯盟》這本書中,聊到個觀點:

眼下公司和員工的關係不再是單純的僱傭關係,開始轉向合作關係。公司選擇你,你選擇公司。

為了一部分共同的使命和目標,我們形成聯盟,雙方付出,共同收穫。

A賺了B虧了,即便你是賺到的那個,這都是一次失敗的合作。


03

成功不可複製,

但我們可以選擇性地複製


有人可能認為,帶貨主播再厲害又如何?對普通人而言壓根沒參考價值嘛。

確實。

李佳琦草根出身,從線下銷售顧問做到中國首屈一指的網紅帶貨主播,這類由底層爬到頂層的勵志故事,幾乎不可複製。

可古往今來,誰的成功是可複製的呢?

可惜很多人習慣於將他人的成功,歸因於自己沒有的東西,哪怕那些是自己假想出來的。

看到同齡人創業戰果累累,覺得一定是富二代。看到大V粉絲百萬,覺得背後肯定有團隊。潛意識只有一句話:

“我要是如何如何,我也可以……”

只能說,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很難有多大成就


李佳琦:27歲,年入千萬,我怎麼就被努力“拖垮”了?

任何一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身上都有大量閃光點值得我們效仿與學習。看不到可學習的點,反而啟動自我安慰模式,自然無從進步。

真正的強者,不是將矛頭對準他人,而是將矛頭對準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個兒下狠手的人。


04


人是群體性動物,周圍聲音一多,本能會產生趨眾心態。

今天覺得誰被努力拖垮、明天認為給錢的是爸爸、後天附和誰誰的成功一文不值,聽了太多想法唯獨沒有自己的判斷,更談不上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這是個很善變的時代

善變到,同樣一個人,可能幾個月後公眾對他的評價就快速發生變化。善變到,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思維模型,事實本身不是真相,看到的東西才是真相。

這是個很寬容的時代

再不是隻有傳統精英才能成功,誰都有可能通過雙手打拼抓住機遇,攫取財富與影響力。我們可以看到太多恐怕一輩子都無法遇見的人和事,並且從中汲取養分,進化成更好的自己。

在這個善變又寬容的時代,其實沒那麼多“拖垮”你的事。

人云亦云地捕捉並放大消極的那面,只會讓你迷失在喧囂的群體情緒中。

2019年已過去了,2020年也快過半,希望我們都看得更清晰,活得更清醒。


—END—

作者: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互聯網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簽約作者、是傳媒公司合夥人、是海內外房產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