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鄉鎮學校學生逐漸減少,好學生都去市裡上學這種現象,您怎麼看?

墨然她爸爸


鄉鎮學生去城市學校上學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不是鄉鎮學校的人數會逐年減少呢?從我們學校近十餘年的狀況看,倒也未必。種好梧桐樹,自有鳳凰棲。做好學校管理,除了少數學生希望通過讀市裡私立學校,保送國家重點高中外,多數學生還是選擇留在本鄉鎮學校就讀。原因:



市裡私立學校掐尖招生,非鄉鎮學校前幾名,不予接收。

市裡私立學校為形成良性循環,掐尖招生,成績非前列的,錄取不上;非鄉鎮學校前幾名的,中途不予接收。這樣鄉鎮學校的流失就沒有那麼嚴重。



市裡私立學校在升學上受政策影響,有利有弊

私立學校的吸引力:一是全校前十名,推免國家重點高中;二是對教師獎勵優厚,教師工作積極性高;三是生源齊整,在校時間長,學習氛圍濃厚,學生成績相對高一些。私立學校的弊端:一、能夠推免全國重點高中的,畢竟鳳毛麟角;二、本縣重點高中招生,各校分配名額,儘管因私立學校成績偏高,分配名額相對較多,但仍有部分成績遠高於鄉鎮學校的學生,不能考取縣重點公助生,只好拿培養費就讀;三、高中站到同一起跑線,潛力均得到充分挖掘後,鄉鎮學校優秀生的成績並不次於市私立學校的優秀生。這就使部分學生和家長去私立學校就讀的熱情大減。



鄉鎮學校管理嚴格,學生基礎紮實

鄉鎮學校基於九年義務教育,生源參差不齊,學校對教師獎勵力度很小等不利因素,成績比私立學校稍低一些。但鄉鎮學校的管理同樣嚴格,學校紀律嚴明,重視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工作態度端正,學生的基礎還是很紮實的。學生們升入高中,處於同一起跑線後,鄉鎮中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反而優於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也旗鼓相當。所以家長和學生對鄉鎮學校還是有很高的認可度的。



鄉鎮公辦學校除教輔資料費和生活費,沒有額外收費

相比較市裡私立學校,鄉鎮公辦學校除教輔資料徵求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自己繳費購買,再花一點生活費,沒有其他任何額外費用。與市裡私立學校相比,這大大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總之,鄉鎮學校做好自己的管理,加上相應的政策傾斜,自有自己的魅力。那些學生越來越少的學校,也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整頓作風,加強管理,相信他們也會迎來自己發展的春天的。


樓臺明月


(鄉鎮學校學生逐漸減少,好學生都去市裡上學)這是農村學生上學的普遍現象,尤其是初中階段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對於家長的這種決定我表示理解,也很贊同。

1.現在待在農村裡務農的年輕人很少,要麼到鎮上做生意,要麼去城市裡打工。在外面打工的人基本上比待在農村的人收入高很多,甚至不少的農村人在城市裡購房並安定下來。因為學生家長不在農村,於是便想把孩子也帶進城方便照顧。可是城裡的學校基本上只收成績較好的學生。因此便形成了好的生源都流向了城市裡的學校,也形成了城市裡面的學校教學成績越來越好。

2.因為城市裡面的教學成績越來越好,而現在很多學生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父母便會想方設法的將孩子送進城市裡面教學成績較好的學校上學。甚至有些家長不惜一年花費4萬左右將孩子送進私立學校上學。

3.因為好的生源漸漸流向城市,鄉鎮中學的教學成績便會下滑。這樣慢慢的形成了惡性循環,鄉鎮學校的生源就越來越少,甚至越來越差。

4.很多鄉鎮學校在設置班級的時候全是平行班。一個班級裡面的學生成績相差甚遠,老師在教學時,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很難把握,很難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因此,對於成績較好或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都不公平。而城市裡面的學校不僅有平行班,而且還設置有實驗班,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更有利。

無論是因為父母在城市裡工作將孩子帶進了城市,還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非常重視,認為城市裡面的學校教學成績較好而將孩子帶進了城市。他們的選擇或許都是明智的,一方面父母與孩子在一起,可以方便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城市裡的實驗班或快班擁有好的學習氛圍,更有更利於孩子學習和進步。


無憂草lucky


在我們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出臺許多優惠政策發展農村教育。

一、建設農村寄宿制學生,滿足家長需求。

農村大部分年輕人出外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因爺爺奶奶年齡大,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許多家長紛紛提出住校。近年農村學校佈局定點,把附近學校合併在一起優化了教育資源,建設寄宿制學校,為學生提供生活學習條件,學生可以長期住校,有專門教師晚上輔導作業,保安和值班教師負責安全,大大減輕了爺爺奶奶們的負擔。



二、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農村生活補助不低於省定標準,按照鄉、村、教學點提高到200元/月、300元/月、500元/月。解決農村住房條件,建設農村商品住房,優惠不低於20%。提高高級職稱比例,在原有基礎上,增加5%至8%。在農村教齡男滿30年女滿25年,符合條件的,可不受崗位指標限制,直接聘為中高級教師。

三、農村縣直學校結對子,實行集團化辦學。我們縣直小學接收了一個農村學校,成為我校的第二校區,我校年輕教師派去任教,我校一箇中層領導擔任負責人,兩個校區統一辦學理念,統一課程設置,統一教育資源,統一業務交流等等,十年的實踐,生源得到了穩定。

我縣自從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後,農村生源開始迴流,人數逐漸增多,但與預期目標仍有差距。造成因素有很多:

一、城鎮化發展較快,進城經商、務工人員增多。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擁擠,大班額得不到緩解。

二、破除觀念制約。人們總是認為城裡教學條件好,老師教的好,學生學得多,許多家長削尖腦袋往城裡擠,辛苦賺錢,購買學區房,導致小縣城房價飆升不降。

三、農村教師調動頻繁。近些年招聘的年輕教師或者特崗教師,呆個三五年,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想辦法調回城裡,農村基本上留不住年輕教師。教師不穩定,家長們認為農村沒有好教師,紛紛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我的老家,原來一年級還能收個三五十個學生,今年只收了三個,其中一個還是智障。當時一個家長找我想讓孩子安排到我們學校,出於對家鄉教育的支持,我沒幫這個忙,總不能讓老家學校關門呀。

農村教育任重道遠,我們滿懷期望,祝農村教育越辦越好。


教育採擷


這是另一種形式的“農村包圍城市”,有的農村學校學生還沒有老師多,城裡學校班額超大,據說有的班級人數都70多人了,擠得講桌旁邊都是學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真的是因為城裡學校教學質量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低嗎?非也,非也,背後估計另有隱情。

我私下裡猜測只以我所在的縣城為例,這裡包其實包含著城市管理者高超的智慧。我們縣約有人口104萬,縣城人口約有15萬,計劃在2022年前後,縣城居住人口要達到50萬。

這個目標如何實現呢?兩條路!一條是加大農村拆遷補償力度,提高拆遷補償款,配套措施輔以“農改房”、“商品房補貼”。“農改房”就是在縣城附近建造“多層”或“小高層”,以政府補貼的形式降低房屋價格。商品房縣城裡都高達7000-11000元每平方,“農改房”的價格只有其一半,3900元每平方。拆遷戶如果購買商品房,政府將補貼將近10萬元!

第二條就是孩子進城上學。這些年縣城房子購買對象一般都是有孩子進城讀書的家庭。幾年前,我班裡基本上都是住校生,也就是學生的家大部分在農村,走讀生一個班裡不超過10個人,現在一個班級裡住校生不超過10個人,絕大部分都是走讀生,即使住校生,家裡也有房在縣城。

這些年縣城房子能夠維持高價運行,與這些進城的家城也不無相關。所以說,農村孩子進城讀書,表面上是城鄉教學成績的差距,但是背後的原因卻是城市化進城的必然舉措。


這樣回答,不知您是否滿意,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我在那裡再與各位討論。

青衫李探花


鄉鎮學校學生人數逐漸減少是不爭的事實,有很多農村學校的校舍空置,成績好一點的學生都到城裡去上學了,有的村小甚至出現了倒閉潮。對於目前的這種情況,我有以下看法。

一、教育資源不平衡

城裡學校擁有較好的教育教學資源,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校園環境來講,城裡學校都有著絕對的優勢,他們有德高望重的教師,有配備齊全的多功能實驗室,還有足夠大的學生活動場地,這些都是吸引學生和家長的資本。在我們地區的城裡學校,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城裡教師嚴重缺編,不得不對外考聘教師,由於城裡學校工作量大,需要招聘很多的老師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運轉秩序,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紛紛考調進城,導致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越來越薄弱,家長不願意讓孩子在農村學校讀書也是很正常的事。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庭,幾乎都讓孩子在城裡學校讀書。


二、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家長也意識到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沒有文化知識在社會上不能立足的道理,父母這輩就是由於文化知識不夠,在社會上吃了很多虧,看到別人生活得豐富多彩,自己沉下心來慢慢找原因,就怪自己當時讀書不努力。所以,家長越來越深刻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想方設法都要把孩子送到師資力量強的學校去讀書,也是學生進城讀書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工子女進城讀書的較多

隨著社會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越來越多,他們的子女就隨著父母一起到城裡讀書,一是方便照顧孩子,二是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很多農民工在城裡也買得有商品房,對於他們來說,孩子入學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農村學校由於大量優秀老師和學生流失,教育教學質量不容樂觀,新畢業的師範類大學生又不願意到偏遠的農村學校去任教,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更加匱乏。


國家也很重視中西部地區的農村教育,並不斷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政策上也向農村地區傾斜,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農村教育隊伍中來,不斷促進農村地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讓教育資源變得均衡化。也可以讓城裡的學校到農村學校去支教,進行“一對一”幫扶,給農村學校帶去先進的管理經驗,讓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


Lance課堂


●農村學校師資差

現在鄉鎮學校的學生逐漸減少,好多學生都去城市裡面的學校上學,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差,與城市學校之間的實力有著較大的差距。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農村學校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無法吸引年輕老師再次長久的教書工作。很多農村學校附近的基礎設施是很差的,老師們住的房子可能還是土坯房附近沒有太多的娛樂設施、生活設施、交通設施,年輕老師在這樣的地方上班的確是很辛苦的。


●家長覺醒

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選擇外出務工,他們去外地務工的時候見識也更廣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深刻的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在內心中樹立了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樣將來才不會像他們那樣,只能去工廠裡面打工。

在十幾年前二十幾年前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大多是在農村務農,他們可能沒有見識過太多外界的世界,所以在教育意識方面並不如現在的年輕父母們。



●家長有錢了

在一二十年前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大多數是在農村務農,那個時候外出務工的人員還是比較少的,農村父母的收入也比較少,沒有實力把自己的子女送入更好的學校讀書。

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了,他們在工廠每個月能夠拿到好幾千的收入,如果夫妻二人都在外地打工的話,他們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可能就會將近1萬元,這對於農村人來說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了;況且那些有孩子的年輕人相對來說也比較能吃苦,如果生活節儉一下的話還是能省一大筆錢的。這些年輕的父母有了一定經濟基礎以後,就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入更好的學校讀書,比如說送到鎮上學校或者是縣城的學校,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將來也會有一個更好的前途。


●交通條件變好

現在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了,大部分地區都有通班車,而且很多農村家長還購買了小車。家庭條件好了以後,這些父母就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縣城讀書。

●政策調節

把孩子送入縣城學校讀書,還需要有人照看,這會增加年輕父母的家庭經濟負擔,最根本的措施還是要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政府方面可以出臺一些政策調節措施,能夠吸引優秀的年輕教師留在農村學校當老師;現在很多地方學校都有鄉鎮補貼,可以在鄉鎮補貼上做文章,比如說學校距離縣城比較遠的話,鄉鎮補貼就比較多一些,這樣能夠吸引到優秀的教師在此長久的工作。另外可以提升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讓這些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到更多的遠程教育資源,這樣也許能夠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饕餮視聽


隨著社會發展,城鎮化程度的提高,這種現象應該說是非常普遍,鄉鎮學校合併到一塊。以前小學是一個村或者幾個村的學生上一個學校,現在合併之後可能一個鎮上只有一個小學中學,更集中化管理。但是也導致了鄉鎮學校沒人上,城裡學校爆滿的尷尬局面。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來所有的年輕人都在外買房,相應的下一代自然而然也就在城裡留下。二來也是最重要一點,中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你不能指望人大附中的孩子和鄉村小學的孩子享受一樣的師資和硬件,也就造成了人人都回去選好學校,因為縣區學校永遠比鄉鎮要好,市裡也比縣裡好,省裡更比市裡好,中央也要比地方好,外國的那就更香了。


這樣,學生逐漸減少,留下來的學生也會產生去意,學生越流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這種惡性循環,這一點小編也有深刻感受,小學時好多家長都把孩子往城市送當時還要交一筆借讀費。隨著逐漸的發展,小編的小學被整合了,接著沒兩年又被整合了,初中也被整合到一個更高級的校區說得好聽其實是一所高中被整合,初中自然就頂了上去,所以自然而然小學也順利被整合到原初中舊址。

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還是要靠我們的政府,新建擴建學校,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但是這兩點是任重道遠,只能在這裡為偉大的祖國祝願了


風轉了幾個彎


在人們重視教育的今天,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農村學校因為自身發展的侷限性,導致學生不斷的向外流出,最終因為生源的稀缺而導致學校無法正常經營的狀況常常發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農村學校的學生外流呢?



第一: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從而導致學校整體的教學實力不強

比起城市,農村的發展相對來說要滯後的多,這導致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並不完善,而且生活條件也沒那麼的便利。

這些不利因素的累積,讓許多人不願意前往農村來教學,那些優秀的教師就更不必說了,這樣的情況就導致農村學校很難招到質量過硬的老師,從而使學校的教育水平也有所欠缺。



第二:農村學校的生源來源比較單一,不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

農村學校的學生基本上就來自於周邊的幾個村鎮,這導致學生的競爭面太小。在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可能不需要太怎麼的刻苦努力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然而城市裡的學校,學生來自於五湖四海,你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去學校,就會見識到更多厲害的人物,這會激發孩子的鬥志,從而讓孩子越過最高的山峰。



第三: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尤其是教學所用的器具,可以說根本就沒有相關的配置

在所有的學科中,化學和物理科目都是要通過做一些實驗,給孩子們講課,讓孩子去學習相應的知識的。

然而農村學校因為資金的短缺,常常會缺少相關的設備,甚至是沒有。這就導致學校難以有完備的實驗器材,去給孩子們講解更通俗易懂的課程知識。

最後:“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按照現在的趨勢,鄉村學校的衰落是一種必然,這也是人們重視教育的結果。


行止將將


鄉鎮學校生源少

學生都往市裡跑

不是學校不夠好

亦非教育投入少

硬件設施沒差異

師資力量來比較

鄉鎮老師比較老

年輕教師比較少

教學觀念難更新

教育創新難做到

城市教師機會多

學習培訓去充電

教育觀念常更新

學生成績提升快

這都不是最根本

根本在於鄉鎮人

人們生活富裕後

不願孩子在身邊

家庭條件能支撐

享受更好的環境

為了孩子的教育

付出多少那都行

還有一些中小學

跑到農村去招生

各種優惠去利誘

拔走農村好學苗

鄉鎮學校也沒招

總體來看大趨勢

只要孩子教育好

鄉鎮市裡不重要


宇宙最好老師


鄉鎮學生逐漸減少,學生,注意,不一定是好學生,包括一般學生和比較差的學生,都去城裡上學,這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現象,而且,可以說,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現象,沒有必要驚恐,適應就可以了。

學生進城,是隨著家長進城而來的,也就是城市化帶來的。城市化,本身就是社會的進步。我們很多人看著農村人越來越少,就憂心忡忡,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農業人口占比太高的社會,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城市化是社會的進步。

農民都變成市民了,雖然現在戶籍改革的步伐還沒跟上,戶籍二元制還存在。但這種現象,遲早會消失,人口自由流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不僅要人在城市,戶口也同樣要在城裡。在城裡的農民,便不再是農民,而是市民。市民的孩子,當然要在城市學校讀書,你總不能要求市民的孩子跟父母分開,留在農村讀書吧?

我反對一些人所說的農村教育太差,孩子才逃進城裡的說法,農村教育一直以來都較城裡教育落後,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以前這麼多年學生為何沒有跑進城裡?因為父母也在農村,往哪裡跑?其實並不是不想進城,而是條件不具備,現在條件具備了,去城裡讀書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麼,農村教育怎麼辦?該怎麼辦還怎麼辦。首先要保障農村的師資質量,要有數量夠用,質量達標的教師,然後,把留下來沒有走的學生教好。政府和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應該把眼睛盯在走了的學生身上,而應該關注留下來的。留下來的,才是自己的學生,走了的,已經不是自己的學生了。

對於學生流失嚴重的學校,不成班了,很簡單,合併。該撤併的撤併,不要去樹什麼一個學生還有老師堅守的學校這種典型。除非這樣的學校是在深山之中,否則沒有一點意義,純粹是資源浪費。

對於農村學校出現的現象,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想走的,悉聽尊便,祝在城裡學校天天進步。留下的,全力以赴,教好他們,提高質量,如此而已,沒有必要杞人憂天。好像有人特別擔心現在種田的都是老人,年輕人不會種田,這是典型的杞人憂天,當傳統的農民消失,沒有人種田之時,新型的農村早就出現了,新型的農民早已在科學種田了,一個人種百畝千畝早已不是事,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