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

01


小剛是一個來自偏遠農村的大學生,父親供他讀完大學已經用盡了積蓄。

終於到了畢業季,小剛給家裡打電話希望家裡人給點工作建議,電話那頭種了半輩子地的父親沉默了,良久的沉默之後小剛掛掉電話拿好精心準備的簡歷奔向了招聘會。

由於在學校表現優異,成績也很拔尖,小剛順利的找到了一家心儀的公司,開啟了職場生涯。

小剛給父親打電話說了自己的工作,說了自己租住的地方,電話那頭父親笑著說好,找到就好,工作要勤快,要踏實。

然而父親根本聽不懂小剛的工作是幹什麼,也不知道小剛租住的地方在哪裡,他只知道種地要出力,要勤快,所以他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全部告訴了小剛,算是對孩子工作的一點幫助。

02

小剛的工作慢慢的走上正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小剛開始找人生伴侶。

但是他深知作為一個農村孩子,要在城市立足安家就一定要有房,儘管房價是真他媽的操蛋,但是他必須要有。

小剛盤算了自己這些年的積蓄,發現離首付還差二十幾萬。

他拿起電話準備給父親打電話說買房的事情,剛準備撥號便放了下來,他站在出租屋的窗口對著林立的高樓豎起了中指。

小剛翻遍電話通訊錄,給以前的同學挨個打電話借錢,幸好平時小剛為人不錯,同學都願意幫他。

東拼西湊小剛湊齊了首付,他買到了在這座城市立足必須的東西,房。

之後小剛過上了還房貸的生活,小剛自嘲自己是一個房奴,後來發現自己錯了,他還是債奴。

小剛為了早點還清同學的借款開始加班工作,雖然買了房子但是回家的時間少了,雖然買了房子,但是談戀愛的時間沒有了。

幸而上天憐憫他,在他加班加點工作的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

03

小剛的女孩從來不要禮物,各種節日都是在家做飯吃。

小剛知道,自己的姑娘可以不要,但是自己不能不給。

小剛也知道自己給不了女孩額外的東西,那麼就給她一個家吧。

為此小剛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前工作為自己,為還債,現在工作更多的是為了一個家,這一切突然變得有了溫度,有了溫度也就有了動力。

終於機會來了。

小剛的部門領導退休,職位空缺。

小剛知道這是自己的機會,小剛也知道職場如戰場,想要得到就要付出。

小剛想送送禮,活動活動,但是發現自己的錢不是還了房貸就是還了債。

小剛為此愁眉苦臉,小剛的女孩發現後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那一晚小剛喝醉了,不僅醉了還哭了。

後來事情順利落幕,小剛升為了部門領導。

升為領導後小剛便陪女孩去見了女孩的父母,女孩的父母沒有多麼苛刻,最多的就是希望小剛照顧好自己的寶貝女兒。

婚禮簡簡單單的辦了,所有的一切都簡簡單單。

小剛工資越來越高,債也還完了,小剛家也迎來了自己的寶寶。

日子過得不緊不慢,一切有條不紊。

一晃畢業也快十年了,小剛迎來了第一次同學聚會。

04

小剛突然開始懷念起大學生活,那個沒有那麼多壓力的大學生活。

同學聚會上,大家懷念著青春的美好,說誰愛過誰,說誰為誰幹過什麼,當年沉寂在少男少女們心中的羈絆如今也能一笑而過。

聚會上,小剛見到了舍友小王,小王現在是一個地區的負責人。

大家都起鬨讓小王說一下自己奮鬥的歷程,好學習一下經驗。

小王笑著說起了自己的這十年。

大學畢業時家裡給小王分析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加上家裡的關係,小王到一個合資公司上班。

工作穩定後家裡給小王付了首付,然後開始給小王介紹門當戶對的女孩。

經過幾次鄉親,小王確定了自己的人生伴侶。

他們偶爾出去旅旅遊,長假去國外玩玩,感情越來越好,他們的婚事也慢慢訂了下來。

工作五年後有一次升遷的機會,小王的父母動用自己的人脈讓小王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升遷。

藉著升遷的喜慶又給小王辦了婚事,也算是雙喜臨門。

結婚後岳母送給了小王一輛三十萬的車,小王放假就開車和老婆自駕遊,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聽完小王的講述大家都沉默了,小剛端起酒杯喊了一句喝酒。

那一晚,小剛喝醉了,大家都醉了,人們開始說一些平時不說的話,唱一些平時不唱的歌。

後來,小剛的孩子慢慢長大,開始上大學,畢業時小剛給孩子分析行業趨勢,就業優勢。

看著孩子的簡歷小剛突然想到了自己大學畢業時的場景,想到那個和父親打電話沉默的下午......

05

不可否認父輩的資源對一個人能在社會競爭中取得怎樣的成就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父輩的資源往往決定著一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信息、階層、格局,甚至眼界。

尤其在一個重視裙帶關係的社會中,父輩資源則更加重要。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教育更像是掃盲教育,是一種社會需要,這種需要並不完全是工作需要,也有提高人素質的需要。

這樣,考入頂尖大學則成為了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選擇。

教育資源是有限的,頂尖大學的競爭往往更為激烈,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大學生考入頂尖大學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對於農村孩子,努力往往是他們考入大學的唯一途徑。

但是,單憑努力就一定可以上頂尖大學嗎?

有一個問題,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麼做?

進入清華以後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讓我們每個人填了一張問卷。

上面有兩個問題是:“你父母的職業?”和“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裡?”

問卷收上去以後,老師對我們說:“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你們的父母。”

他接著說:“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的學習環境,決定了你上的小學、初中、高中,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有了上述這些東西。”

怎麼樣,扎心嗎?

簡直扎遍了農村孩子的全身。

當然,頂尖大學除了清北復交,還有很多的985、211,但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考上這些大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麼這樣看來農村孩子就沒有出路了嗎?

不然,農村孩子的出路是,讀書。

是不是很諷刺?

但這確實是最容易也最有性價比的方式。

只是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積累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