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轉發: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高考,既是國計,也是民生。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考關係萬千家庭和學子的夢想,關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然而,高考“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等問題,也伴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並將邁入普及化的發展進程,愈發凸顯。2014年以來,我國開啟了恢復高考以來最為系統、全面、深刻的高考改革。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河北、遼寧等14省市先後分三批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未來的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牽動著考生、家長和教師的心。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發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給出關於高考命題、評價與改革的權威解答。

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轉變一:從單純考試到立德樹人在教育功能上,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轉變。“為什麼考”是高考改革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也直接決定了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甚至教學的方法和難度。高考評價體系明確了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這意味著,高考內容改革將據此做好戰略定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確保高考為國選才的水平和質量。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統領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介紹,高考內容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把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奮鬥精神等浸潤到考查內容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強化憲法和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感,增強“四個自信”。高考是上接高等教育、下連基礎教育的關鍵節點,高考“怎麼考”對高中“怎麼教”具有反撥作用。高考更加強調招、考、教、學的有機統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動考試和教學良性互動與發展。


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資料圖:6月7日上午,2019全國高考首科語文考試結束,山東濟南的考生走出考場。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轉變二:從知識能力到綜合考查在評價理念上,高考由傳統的對知識、能力的考查向對知識、能力、素養、價值觀的綜合考查轉變。“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

,高考評價體系用這四層內容來概括回答高考“考什麼”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科學思想方法;是否能在面對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時,合理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有效整合運用學科相關知識和能力,高質量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表示,高考內容改革應促進培養學生應對生活工作實踐和未來學習所需要的素養。這裡的素養,既是基礎教育培養所要達成的目標,也是高校人才選拔的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高考評價體系吸收了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凝練成學科素養。學科素養的基礎支撐是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在測評層面的細化,必備知識則依據課程標準來確定。比如,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考科目將更好地發揮基礎學科和通用學科的作用,體現國家選拔人才的共同需求。

未來的高考考什麼、怎麼考?

轉變三:從解答問題到多維命題在評價模式上,高考從主要基於“考查內容”的一維評價向“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評價模式轉變。素質與應試往往被看作一對互相矛盾的概念。事實上,通過改革評價模式,高考也可從應答過程中綜合考查學生在知識應用、思維方式、學科素養方面的素質。據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介紹,高考評價體系將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維度與考查內容和要求對接,創設多維命題模型,將考查情境分為與學生聯繫密切、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具體到“怎麼考”的問題上,高考評價體系確立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比如,高考注重基礎性,強調基礎紮實,促進學生系統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進教學回歸課堂教材。又如,高考通過開放性、探究性情境設計,促進高中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積極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助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亞太教育雜誌社徵稿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