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叫它“賊蔥”,它到底什麼來頭?看了這5點才恍然大悟!

說到大蒜,都不陌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蒜”,卻不是那種普通的大蒜,而是一種“野蒜”。

農民叫它“賊蔥”,它到底什麼來頭?看了這5點才恍然大悟!

野蒜在農村路邊很常見,小時候經常拔著玩。每年春天三月時,農村地裡就能看見很多綠芽,那個綠油油的葉子雖然不像小蔥一樣水靈,也不像大蒜那麼辛辣,但吃起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帶著泥土氣息,在老家,把它叫作“賊蔥”,這究竟啥呢?

1、口誤成“賊蒜”。

一到春天,農村路邊、田地裡都會長出小蒜,到處都是綠盈盈的一片,像極了韭菜。如果是生長在城市裡,估計沒見過,冷不丁一瞅,還以為是韭菜,他跟韭菜很像,叫小蒜,是野生的;這個時候的小蒜最鮮,有見識的老農,會下地回家時,順便挖點小蒜帶回家,淘洗乾淨後變著花樣吃;在有些農村地區,管這種小蒜叫“小崽蒜”,或“香根菜”,有些地方因為口音問題,會把“崽蒜”叫成“賊蒜”。

2 野蒜:燒不盡的野草

農民叫它“賊蔥”,它到底什麼來頭?看了這5點才恍然大悟!

咱們農村常見的小蒜,學名叫“野蒜”,是多年的野生草本植物之一,屬於蔥類的植物,書面語有叫薤白、賊蒜、山蒜、野小蒜等,生命力頑強,不管在哪,它都可以生長,在路邊、田間地頭,河邊、山溝等,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它都能不斷地成長,且繁殖得很快。以前會燒荒嘛,一把火下去,地裡就乾淨了,誰知道“春風吹又生”,第二年就在地裡到處冒出一大叢來,從這個方面來說,這個屬實有些“賊性”。

3、賊蒜傳說。

農民叫它“賊蔥”,它到底什麼來頭?看了這5點才恍然大悟!

關中一帶的農村,流傳著關於賊蒜的傳說。話說過去某年,關中大地接連遭受乾旱和水患,官吏不減百姓的賦稅,許多老百姓都缺衣少食,民不聊生。這年在一座山頭盤踞著一夥劫富濟貧的山匪,專搶地主老財和貪官汙吏家的財物,有時還接濟窮苦人家,燕不騷擾當地的農民;但次年的春天,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日子,山上的日子也到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境,許多匪徒面黃肌瘦,飢寒交迫;山賊首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又束手無策;這時的山匪的軍師建議,發動眾匪到山上尋找可以食用的野菜,首領尚無良策,就只好同意了軍師的建議。

4、野小蒜很好吃

農民叫它“賊蔥”,它到底什麼來頭?看了這5點才恍然大悟!

小蒜挖回家吃法花樣,可以涼拌生吃、用鹽醃、炒著吃、熗拌,還可以做湯, 還可以做成餃子餡,仔細擇去黃葉,淘洗乾淨,控幹水分切碎,與炒好的雞蛋加上調和麵拌勻,唉呀媽呀,別提多好吃了。以前,農村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農民貧窮,蔬菜少,下地幹活回家就在路邊拔些小蒜回家當菜吃,在那樣的年代很受農民歡迎;而如今,農民的日子富裕,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吃慣了大魚大肉的農民,在春季吃小蒜,就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美味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