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最近,面對確診人數每天兩萬以上猛增的危急狀況,特朗普終於開始改口

,說要放棄一意孤行求復工的“經濟第一”,而是聲稱“人命第一”。


“第一拯救生命,第二復甦我們的經濟”,並且把“封城令”(“社交隔離”政策)延長至4月底。


福奇談到這一政策改變時,說這是他們與總統“激烈爭論”的結果,並無不感嘆地說:謝天謝地,他終於看懂了。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這話沒說錯,為了這個要人命還是要經濟的問題,特朗普和下面的州長、市長們隔空互噴了好多回合了。


比如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州,民主黨籍的紐約市長白思豪就對著聯邦連續大發雷霆。


他說,特朗普作為一個“紐約人”,看見自己家鄉出問題,甚至連“一根手指都不願伸”。


而且之前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新冠病毒緊急經濟救助計劃,總共有2萬億,為資金短缺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總額是1500億美元。


但裡面給紐約市的就10億美元,杯水車薪。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白思豪開炮稱:


“我們這裡的確診病例佔到全美的三分之一,……他們僅撥給我們不到1%的援助資金,但我們可是有這麼多的確診病例。這簡直毫無道德可言。”


“紐約市和紐約州應該得到大數額的援助才對,這是參議院不用腦子都能想明白的問題。”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為什麼這麼少?


身為民主黨籍市長的白思豪,直指參議院本身,因為參議院共和黨是多數


“華盛頓的參議院共和黨人應該好好算數。”


“結果(大額援助)還是沒有實現,而且我們都知道原因——麥康奈爾(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不想撥款。”


白思豪覺得,紐約在援助上吃大虧,就是因為共和黨在人命關天的時刻還在搞黨爭,進行政治迫害!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1


白思豪這話是有根據的,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的疫情分佈: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美國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地區,集中於沿海地區,尤其是東西海岸各州


而沿海各州,恰恰多為民主黨的“地盤”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疫情確診排名前5均為民主黨的“鐵桿票倉”:紐約、新澤西、密歇根、加利福尼亞、馬薩諸塞(排名第8的伊利諾伊也是民主黨票倉)。


而且這六個民主黨票倉州,全部在大選中能貢獻12張以上的“選舉人票”(加州55張,全美第一;紐約州31張,全美第三),舉足輕重。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前十中沒有一個是共和黨的鐵桿票倉,只有路易斯安那為傾向共和黨的中間州,佛羅里達為搖擺州(華盛頓州則是傾向民主黨);共和黨票倉中疫情最嚴重的,是第11名的得克薩斯。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確診數字排名前十的州,有八名州長是民主黨人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這八個州州長及該州核心/最大城市市長的黨籍情況:


紐約州長:安德魯·科莫 民主黨人

紐約市長:比爾·德·白思豪 民主黨人


新澤西州長:菲爾·墨菲 民主黨人

紐瓦克市長:拉斯·巴拉卡 民主黨人


加利福尼亞州長:加文·紐森 民主黨人

洛杉磯市長:埃裡克·賈西提

民主黨人

舊金山市長:蘭登·布里德 民主黨人


密歇根州長:格蕾琴·惠特默 民主黨人

底特律市長:邁克·杜根 民主黨人


伊利諾伊州長:傑伊·羅伯特·普利茲克 民主黨人

芝加哥市長:洛麗·萊特福特 民主黨人


路易斯安那州長:約翰·愛德華茲 民主黨人

新奧爾良市長:拉託亞·坎特雷爾 民主黨人


華盛頓州長:傑伊·英斯利 民主黨人

西雅圖市長:詹妮·杜爾肯 民主黨人


賓夕法尼亞州長:湯姆·沃爾夫 民主黨人

費城市長:吉姆·肯尼 民主黨人


馬薩諸塞州的現任州長查理·貝克倒是共和黨人,但這位“麻省省長”還剛好是個十足的反特朗普分子,他此前甚至支持對總統特朗普發起彈劾調查……


麻省最大城市波士頓的市長,也是民主黨人馬丁·沃爾什。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合著新冠病毒跟共和黨是“天然盟友”唄,專門往民主黨的地盤跑?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美國東西海岸這些沿海州,也正是全美最發達、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波士頓這些美國最著名的大都市也雲集於這些地區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崔娃(Trevor Noah)和福奇對話的時候詢問:紐約疫情特別嚴重,是否只是因為檢測數量多?


福奇回答:在美國,無論檢測數量多還是少,由於人流密集、內外交往繁多,紐約這樣的沿海大城市必然是重災區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所以,民主黨票倉是美國新冠疫情的重災區,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情況。


最近與特朗普隔空“對線”的“封疆大吏”,清一色都是民主黨籍


比如說這段時間最大的“明星”——紐約州長科莫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24日,他怒批聯邦政府給的物資太少,說:“那你們來選誰死誰活!”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15日,他公開要求總統“向中國學習”,讓聯邦政府介入,動用國家力量: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16號,特朗普和全美州長開了個電話會議,會上特朗普表示,你們是成熟的州長了,“口罩、呼吸機,所有的設備,想辦法自己解決”,還點名了科莫。


17日,被點名回懟的科莫在推特上毫不客氣地再次開噴:


你是總統!你才該多做點事呢!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甚至進一步發出了“謀權篡位”的“危險言論”:


你要是幹不了,我行我上!把美國陸軍工程兵團指揮權給我。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另一名被特朗普“點名批評”的民主黨籍州長是密歇根州長惠特默


17日上午,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


失敗的密歇根州州長必須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我們正催促她把工作做完,我與密歇根同在。”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惠特默隨後回懟道:


“既然我已經引起了你的注意,總統先生,推特攻擊並不能解決這場危機,但迅速和明確的指導、檢測、個人防護裝備和資源可以。”


3月27日,惠特默在接受一家電臺採訪的時候又攻擊特朗普說:許多與我們簽了合同的醫療供應商被告知不要把醫療用品發送到密歇根,隨後她暗示這是特朗普政府下的令。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特朗普如果想幫下面的州,是有辦法的,其中最犀利的手段是各州的“重大災難狀態”(Disaster Declaration)是否予以批准。


因為按照美國法規,總統擁有最終權力,可以批准或拒絕各州州長的協助請求。


一旦被批准該狀態,表明認可災難已超出當地響應能力,聯邦政府將向該州各級政府提供援助。


3月20日至22日,最嚴重的紐約、華盛頓、加州三州首先獲批。


到25日,艾奧瓦州、路易斯安那州、得州和佛州也先後得到批准。


但是,如今已經全美第二的新澤西州,則遲至第8個才被批准。


疫情同樣嚴重的伊利諾伊、密歇根、麻省的申請,則被卡到28日才獲批。


回想一下,特朗普之前已經說過:聯邦援助只會流向那些善待我們的州


惠特默顯然覺得自己是被區別對待了。


在接受CNN採訪的時候,惠特默又說:“我們已經簽訂了很多采購合同,但隨著發貨日期的臨近,這些合同要麼被取消,要麼被推遲,有人告訴我們,這些物資要先發給聯邦政府。”


地方政府出問題了,聯邦政府不僅不保你,還要搶你!


除了這兩人以外,明確表達了憤怒的還有華盛頓州長英斯利和新墨西哥州長米歇爾·盧揚·格里沙姆。


他們都是民主黨人。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麻省那位反特朗普的共和黨州長貝克在同總統聯線時也吐槽說:“我感覺如果有人(同時)向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出售抗疫物資,我們很可能一次都買不到。”


你們感受一下貝克說完“我們在三個大單上輸給了聯邦政府”後,總統先生的迷之反應: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這哪裡是隊友聽完這話應有的表情。


好小子,就你支持彈劾我是吧,你也有今天……


哪怕那些民主黨州得到了聯邦援助物資,也有各種問題。


29日,加州州長紐森向媒體表示,聯邦政府送來的170臺呼吸機是壞的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反過來,共和黨的地方大員則會跳出來全力支持總統的觀點,力保川皇


那個說“國家經濟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的得州副州長,就是老共和黨了。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2


那這是不是說共和黨人就都是為了經濟不顧人命的,剛愎自用、不信科學、一意孤行?


是不是說民主黨州長們既正義又科學?


不是,民主黨人噴共和黨為了黨爭不要人命,其實自己也是一樣,沒被火燒上身不知道疼。


就拿紐約州長科莫來說,這段時間他是圈了很多粉,但就在不到一個月前,他還在自信滿滿地說:


8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後,都會自我治療,自我康復

。他們以為他們得了流感,因為都是相同類型的系統(疾病)。”


我們應該放鬆,因為這是形勢所定。我理解人們的焦慮,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認為,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系統。”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紐約市長白思豪也說:


“所有紐約人都應該注意新冠病毒。我們現在有很多信息,這些信息讓我們有更多的理由保持冷靜,繼續我們的生活。”


現在搖身一變開始重視人命了,一是因為主要受影響的是他們,二是疫情是拿來攻擊特朗普最好的彈藥,為此他們不惜給不少屍體做了檢測。


以科莫現在在美國的人氣吧,如果今年大選民主黨還輸,下一屆十有八九是科莫上,現在是積攢政治資本的好時候。


州長以外民主黨各位大佬的表現更加明顯,只要是談到疫情的問題,肯定要趁機多噴幾下特朗普。


拜登說:“聽這位總統講話真令人沮喪。他應該閉嘴,讓專家發言吧。”


隨後特朗普就抓著拜登“咳嗽姿勢不正確”

猛烈回噴。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佩洛西嘲諷:“總統在瞎搞,美國人正在死亡邊緣掙扎。”


隨後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馬上反擊,指責佩洛西是“第一個把人民的死亡歸咎於另一個政治家的政治家”,直言佩洛西所言是“現代史上政治家說過的

最可恥、最噁心的話”。


希拉里最近的推特更是各種陰陽怪氣,“精準踩雷”,挖苦特朗普“的確承諾要讓美國領先(America First)”。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美國媒體也開始隨著政客分化了。


最近的美媒有一撥,不惜以誇讚中國的措施為代價來反特朗普。


另一撥黑中國比之前更厲害了,緊跟特朗普高喊“中國病毒”,總統本人都不再喊了他們還喊得歡。


現在美國的政治光譜,簡化來說,是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而美國的主流媒體代入這條光譜,人們熟知的CBS、NBC、CNN、MSNBC、紐約時報等,都在橫軸左邊。


而右邊有類似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幾乎就只有福克斯(Fox News)一家。(華爾街日報和雅虎新聞幾乎卡在兩派中點上。 )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而與此同時,在近十幾年時間內,美國新聞從業者的“左傾”也日益明顯,到2013年,共和黨記者的佔比已經只有個位數。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所以,現今美國的媒體,主流是偏向民主黨,反對共和黨的。


在多數美媒眼裡,特朗普就是極右翼的民粹危險分子;


而特朗普就和寫日記的方方一樣,只要自己是極右,這些反對他的偏左媒體在他看來,自然就是極——哦不——“Fake News”!


所以從參選以來,特朗普就毫不猶豫地給整個美國媒體圈釦上了這頂帽子。


而Fox以總統御用媒體的身份,一個打十個。


比如前面說到佩洛西和格雷厄姆的對噴,報道佩洛西的是CNN,而報道格雷厄姆的就變成了Fox。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再比如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賽斯·梅耶斯(賽金花)在節目中盤點了美媒對“中國/武漢病毒”的跟風情況,但其實就是Fox大集錦: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他盤了六七條相關媒體報道,愣是沒有一家其他媒體亮相,被Fox包圓了


再比如4月1日特朗普的疫情發佈會,CNN和MSNBC播著播著直接掐了直播信號

Fox則堅持直播完整場發佈會,總共持續兩個多小時。


你看上去現在是民主黨更在乎人命一點,其實兩黨都是一丘之貉,無非是共和黨為了利益表現得赤裸一點,民主黨暗地掙政治資本。


如果兩黨位置互換,他們的表現都是一樣的。


不要相信在野黨,上臺之後都一樣,這就是西式民主的政治生態。


不信?你把時間拉長到南北戰爭時期,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今天美國的兩黨範圍,正好跟南北戰爭時完全顛倒過來了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當時北方“自由州”才是共和黨的地盤,林肯就是共和黨,南方才是民主黨。


結果到了現在,雙方打出了一波“換家”的驚人操作。


這一現象,被日媒稱為“現代政治史上最重大的政治移位之一”。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3


在美國南北矛盾激化之前,其實共和黨都還沒有形成。


當時的美國最大兩黨,是民主黨輝格黨


但隨著西進運動的推進,美國吃了墨西哥以及原殖民宗主國的地盤,新進入聯邦的西部州是作為蓄奴州還是自由州,就變得關係特別重大。


就因為爭論這個事,輝格黨陷入分裂,共和黨應運而生,它並不要求廢除已存的奴隸制,更不要求種族平等,只是堅決反對擴大奴隸制


到1860年,共和黨成長到贏下整個北方地區,共和黨也是原輝格黨人林肯當選總統。


不服的南方蓄奴州宣告獨立,聯邦拒絕分裂,這就有了眾所周知的美國南北戰爭。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內戰獲勝後,為黑奴帶來“解放”,維護了國家統一,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共和黨,自然是威望極高,從林肯開始,一直到一戰之前,在大選中的選情都死死壓制了民主黨。


美國大選,看的不是一人一票的“普選”結果,而是“選舉人票”制度,“贏家通吃”,在某一州佔優的政黨將拿走該州全部的“選舉人票”。


選舉人票總數決定大選結果。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所以在歷次美國大選中,你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


選舉人票看上去是獲勝者佔據壓倒性優勢,祖國山河一片紅/藍,但是選民總票數上其實十分接近


道理很簡單,每個州的人數是不一樣的。


你在每一個州都以51%對49%勝出,看起來是全線飄紅獲勝,但實際上200萬人贏下51%和1000萬人輸了,只拿下49%,最終“普選”票數未必比對手多。


比如說美國大選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2000年,最終共和黨的小布什僅以5票的微弱優勢勝出

(271比266)。而當年的大選地圖是這樣的: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美國一般以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


乍看上去是大勝。


然而,這場大選,

戈爾獲得的普選總票數比小布什多33.7萬張


小布什最終險勝的關鍵,是拿下了最大搖擺州佛羅里達的25張選票。最戲劇的是,在佛州,其實戈爾只輸了區區幾百張普選人票,最後25張選舉人票就全部拱手於人……


再比如1984年的大選(里根連任),只看圖裡根是全面碾壓對手: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選舉人票數里根對民主黨的蒙代爾是525比13。


但是普選票數上里根還不到60%,慘敗的蒙代爾仍然拿到了超過4成的選民票。


那麼,這樣的制度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在自己的鐵票倉州死磕是沒意義的。


因為就算在某些州你拿到90%的選票,也和你拿到51%的選票是沒區別的。


經營的重點應該在於去中間州,以及到對手陣營“挖牆腳”


於是,兩黨換家的操作就來了。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民主共和兩黨採取了同樣的策略。


在極力爭取對手選區和選民的過程中,兩黨都在逐漸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據研究表明,早在19世紀70年代中期,也就是內戰結束剛剛十年,共和黨就放棄了“改造南方”的努力。


加上兩次世界大戰時的民主黨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特殊環境下擴大聯邦政府權力、加強政府幹預,引發了北方私人資本家的反感;


而兩戰間歇的時段,則是共和黨總統柯立芝和胡佛,反向推行小政府、高關稅、一切由私企和市場決定的政策。


兩黨在選民中的“臉譜”就這樣發生著變化,但此時選舉的版圖還沒有完全發生逆轉。比如威望極高的羅斯福和艾森豪威爾在大選中的情況:


1936年大選(羅斯福523比8):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1940年大選(羅斯福449比82):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1952年大選(艾森豪威爾442比89):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即便在這種一邊倒的形勢之下,少數黨最頑固的支持者仍然來自他們傳統的票倉——共和黨的北方、民主黨的南方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真正的逆轉,是1960年的大選(約翰·肯尼迪勝選),選舉版圖畫風驟變: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同樣來自民主黨的哈利·拜德分走了15張選舉人票,因此民主黨基本沒有丟掉自己的票倉,但是共和黨的陣地卻被大量攻克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換家”大戰中民主黨搶先“偷家”成功,然後開始得寸進尺,在肯尼迪遇刺後接手的副總統林登·約翰遜政府把“黑人權利”這面大旗接到自己手裡來了;


共和黨則乾脆反其道而行之,徹底轉向保守,推舉的候選人是黨內“少數派”的極端保守人士戈德華特


兩黨的調性由此發生了根本的逆轉。


1964年大選,是民主黨一場“狂勝”,選舉人票486比52,選民票數也達到4300萬比2700萬的絕對優勢!


然而,他們卻歷史性地丟掉了自己在南方的傳統票倉,再倔強的支持者也看不下去了……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當選總統後,約翰遜簽署了“民權法案”,在名義上禁止了歧視黑人;在內戰中搞“解放黑奴宣言”的共和黨,卻搖身一變成為南方保守勢力的支持者。


王境澤果然是哲學家,人類就是逃不過真香定律。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約翰遜簽署“民權法案”後不久就悲嘆道:“我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都把南方交給了共和黨。”


不過到這時,兩黨換家之後還不夠穩定,現在穩固的票倉還沒有形成,尤其是其最大的票倉——民主黨的得州和共和黨的加州,還沒有對調,仍然是各自最穩定的陣地。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美國大選的局勢往往是“大起大落”,至少在選舉人票上經常出現一黨席捲的狀況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其實這種大起大落倒是相對體現著兩黨制較為良性的一面,因為這表明有相當數量的選民是因對現執政黨表現的不滿/支持,或對在野黨未來政策期望而進行選擇的,即選擇的更多是政策(期望)而不是政黨本身。


但同時,承平之日久,這種格局也帶來負面的作用,因為不管誰上臺嘴上說的都是那一套——說得好像對每個群體都有利。


選民們也不是傻子,他們慢慢明白了,競選者的承諾也就能聽一聽,反正誰上也實現不了那些美好的願景


這就逐漸養成了當選政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執政心態,反正不犯錯誤就是穩穩的兩屆任期。


這種政治慣性在二戰後的美國相當穩定。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除了民主黨吉米·卡特僅一屆任期,以及緊隨其後的里根到老布什共和黨連續三屆勝選(里根兩屆、老布什一屆,共計12年)之外,基本都是一黨幹滿兩屆8年,必然換另一黨上臺。


這種狀況下,兩黨的執政政策變得愈加沒有區分度


共和黨籍總統艾森豪威爾,其實本來代表哪黨參選都行,僅僅是因為個人關係才選擇了共和黨;尼克松更被對手認為是“共外民裡”,甚至有民主黨人得意洋洋地說:“(尼克松當選)保守主義者得到的是名,我們得到的是實!”


常年“和稀泥”、企圖“討好所有人”的總統競選,民眾也會疲倦:反正選誰都一樣,那就選“我的黨”


冷戰後,美國大選的遊戲又回到了原點——兩黨各自抱著自己新的忠實票倉,爭奪少數搖擺州。


看看90年代以來的大選,就能清楚地感受到這一現象。


1992年大選(比爾·克林頓勝選):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2000年大選(小布什勝選):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2008年大選(巴拉克·奧巴馬勝選):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2016年大選(唐納德·特朗普勝選):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近三十年的大選中,兩黨各自的“基本盤”一脈相承


你執政黨做得再好,也恐怕很難獲得敵對黨鐵桿票倉的選舉人票。


相反,特朗普從其他各國包括中國的抗疫中也看得明白,政府無法做出十全十美的工作,稍有不慎,自己的反對者非但不會感激,不反過來找你算賬就不錯了


那麼,面對敵對黨州疫情嚴重時,選擇見死不救,就成了幾乎是必然的選擇,不是特朗普心狠不狠的問題,你跺你也麻。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還是交給那些反對黨的州長們去煩心吧,反正死的又不是“我的人”,哪怕特朗普真的是個紐約人。


正在殺死美國人的不是病毒,而是黨爭


有人曾打過比方,說民主國家的兩黨制,好比是兩個蘋果,起碼讓選民有選擇,可以自己吃不爛的那一個,一個就沒得選了,怎樣都得吃。


可是他們不曾好好思考過,某些問題,正是因為有兩黨之間的黨爭才造成的,蘋果不一定非要是爛的。


試問,如果美國能上下一心,能恢復到二戰時期那個動員狀態,即使這次的病毒厲害,至於變成現在這樣嗎——美國連個第三世界國家都不如?


隨著黨派與社會撕裂的加劇,美國式多黨制(實際上即兩黨制)顯現的問題愈加嚴重。


“選舉人票”越來越無法代表真實的民意和對國家政策的立場。


在危難關頭,選票取代最基本的人權、道德,成為聯邦政府施政的最高依據,不得不說,為人不齒。


民主、共和兩黨之爭,是從美國在分裂邊緣開始的,它會在美國再次分裂的邊緣終止嗎?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