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及啟示

美國特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及啟示

為推動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服務工作,經教育部批准,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培訓團赴美國進行了為期21天的專題培訓。

此次培訓聚焦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團組成員赴多所美國高校進行了學習、交流,包括馬里蘭大學、加州伯克利分校、舊金山大學、加州舊金山分校、斯坦福大學、聖荷賽州立大學等。

調研了具有特色的創新創業孵化器,參觀了眾多以創新為主題的展示基地館和實驗室,全方位、多角度地瞭解美國創新創業文化和美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情況。

為今後做好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服務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

1

美國特色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標題

從哈佛大學在1947年開設第一門創業課程後,到2000年,大部分美國高校都至少開設一門與創業有關的課程,這十年來創新創業活動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提供開放辦公室、設立孵化資金、組織競賽活動, 邀請一線商界人員進校諮詢或輔導、開設網絡課程等。

總體上來看,就如舊金山創新科技展館的願景: inspiring the innovator in everyone(激發每個人的創新精神)一樣,在訪問的高校中我們看到美國蓬勃發展的創業文化,看到各高校把這種願景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了每一項具體工作中。

創新就是“比過去做得好一些”

如何理解創新創業?Loyola 大學客座教授Bob Zhang 解釋說,企業家精神更深的一層的意思是“創”, 等於“冒險”,“創”是要付出代價的,它來源於法語, 意思是“開小作坊”,目前的詞意越來越複雜。

創業不一定是創新,創新在美國的語境中更容易被接受,更簡單一些,它就是比過去做得好一些,這樣理解的創新就相對簡單,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做得比過去好一些。

在美國大學中,創新創業也是生活,是文化,學生需要機會、空間去創新、創意,這是過去10 年美國高等教育的趨勢。

在談到為什麼在高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大學教授們談到以下幾點:

一是創業對社會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美國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 政府非常重視小微企業,政府中面向小微企業服務的機構有小企業管理局、小微和少數裔企業廳、區域性小微企業發展中心等機構,這些機構的重要職能是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

對於高校來說,鼓勵支持師生創新創業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途徑,同時高校也能從師生創業中獲得投資回報,增加收入。

二是職業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學術性崗位在下降,學生需要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小企業是最大的僱主,他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其次,現在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也比過去複雜,很多人不會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固定在一份職業上,高校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學生需要找到自己的機會,也可以在本職崗位上創新。

最後,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轉變,很多學生希望畢業後能為自己工作,為自己創造財富,而不是去大公司就業。

三是技術飛速發展,降低了創業的門檻。

目前學生獲得創業信息、創業資源的渠道越來越多,比爾·蓋茨、喬布斯這些榜樣讓學生看到青年人創業的可能, 而科技的發展甚至讓很多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也可以創業。

在大學裡,教授與地區產業代表合作,有可能提供資金、提供項目轉化的可能,在創業課程上也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可以提供信息和場所。

播下一顆種子,然後靜待花開

創業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何評估創業教育的效果?美國高校畢業生的創業率如何?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就以上的問題與不同高校的教授們進行了多次的探討。

從普遍的情況來看,在訪問的各所大學中,本科生的創業率都是非常低的,有的高校教師預計本校學生的創業率低於1%。

本科生創業率低與兩種情況有關,

一是美國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情況瞭解不全面,學生畢業後並沒有義務將個人的就創業情況向學校報告,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情況,但問卷的回收率往往也不高;

二是教授們普通認為,創業教育只是種下一顆“種子”,在合適的時機會生根發芽。

授課教師談到:發現和利用機會不僅在創業領域,在其他領域也很重要,學生通過這門課程可以拓展自己的商業視野,如通過一門課就可以學會運營、財務等知識,而不用去商學院學幾門課。

很多學生在畢業後都會去企業就業,可以先學習,這也是教學效果之一,學習創業的基本方法,進入社會後發現真實的問題,先到企業裡積累工作經驗,有了資金和人脈資源後再去創業。

馬里蘭大學的教授特別談到:創新創業教育並不是讓學生都去創業,而是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澄清興趣、訓練思維、培養髮現真實問題的能力。

創業教育不是讓學生建立一個公司,而是幫助學生培養創業心態。在碩士生階段,在商學院參加創業課程的學生的創業率就較高,在有些高校,這部分學生的創業率能達到20%。

不給一個胡蘿蔔澆水,照顧好整個家園

斯坦福大學工學院科技創業計劃組織(STVP) 的負責人在介紹情況時,問我們“如何找到第二個谷歌”?一個方式就是不只給一個胡蘿蔔澆水,而是照料整個果園,創造出一個生態系統這是科技創業計劃組織的理念。

他們認為創業是大眾都需要的東西,不應該只是針對特定群體,要在更大範圍內開展創業教育,並且要鼓勵試錯,寬容失敗。

美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文化可以追溯到冷戰期間,美蘇對峙,在科技、軍備等領域開展競爭,美國政府將科技的發展置於國家利益的層面來考慮,對研究型大學的基礎研究進行購買,或者對武器、核、醫療領域的科研進行資助,這直接促進了美國的“學術企業家精神”,這種精神在斯坦福大學的表現尤其明顯。

從斯坦福大學現任校長馬克·特榭- 勒溫個人的經歷可見一斑。

馬克·特榭- 勒溫不僅在研究領域蜚聲科學界,在斯坦福大學任過生物系教授,在洛克菲勒大學任過校長,他還曾任基因泰克公司副總裁,創辦生物技術公司併為其主要科學顧問。

斯坦福大學因為研究和教學的優秀而舉世聞名,它催生了以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硅谷、奠定了生物技術產業的基礎,影響著世界的發展,這與師生與校友的學術企業家精神密不可分。

據介紹,斯坦福大學教師創業人數非常多,學校允許教師每週有一天不上班,可以用一年時間去創業,有些教師會支持自己的博士生創業,教師則當顧問,這樣的模式讓教師和學校都有收益。

從總體上看,美國創新創業文化的興起與四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研究者的自由、制度(行政部門)支持、學界商界相互流動、政府在關鍵領域的支持。

政府在技術創新領域發揮著三種角色:贊助者、使用者和參與者。

近年來在農業研究、航空領域等領域,政府正從贊助者向參與者角色進行轉變。

不過,政府如何選擇自己的角色很微妙,一方面要保障基礎,滿足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又不能做太多,以免干擾市場。

2

美國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雙創教育緊扣經濟政治發展需求

創新創業教育於二戰後萌芽,當時,美國經濟逐步恢復並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一時期的美國處於大工業時代,工業文明高度繁榮,經濟增長迅速,社會需要一些有生氣的中小企業來激活市場活力。

高校為了適應社會與市場的需求,開始探索創業教育,以 1947 年哈佛大學開設的創業教育課程《新創企業管理》為標誌,到1970 年為止,美國一共有16 所學校提供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

創新創業教育於20 世紀70 年代起步,小企業的興盛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各大高校的創業教育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注重對學生實際創業技能的培養。

有研究顯示,1979年有50餘所學院和大學開設創業相關課程,到 1986 年這一數目增加到253所。

高校創業活動也日趨豐富,為越來越多的學生提供了實踐學習的機會。

從20世紀90年代起創新創業教育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知識經濟到來和技術革命推動使更多的國家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至關重要。

美國創新創業教育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得以延伸,出現“大眾化”與“尖端化” 趨勢,即有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機構開始致力於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轉變為市場產品。

美國高校雙創教育的特徵和導向明顯

鼓勵跨學科的創新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跨學科特徵主要體現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團隊、學生生源,以及教學內容上。

在師資方面,由專職管理人員、學術型教授、校內外創業型教師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已經成為美國高校開展這方面教育的師資基本組成模式,指導老師一般都來自多個學科領域和產業領域。

在學生招募方面,一般會面向全校的多個不同學院,來自不同專業和學歷層次的學生。

目前的創業研究也表明,創業活動實踐對創業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創業人才需具備相應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課程內容涉及管理、戰略、財務、法律等多個學科;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業實踐聚焦在科技創業領域,這意味著教師必須掌握相關科技知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

鼓勵基於科技的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會選擇聚焦於本校學科優勢,特別是對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突破的學科方向。

一方面,聚焦於科技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對商學院傳統的創業教育的發展和升級,進一步推動了高校人才培養與課程改革。

另一方面,基於科技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定位的資源需求與學科優勢、周邊氛圍等方面可以高度匹配,有利於整合學校教育發展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來建立各種合作關係,共同提升創新創業水平。

一批高水平一流大學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高科技領域的創業創新領袖。

不斷升級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美國眾多高水平大學都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升級完善作為重要建設目標,經過不斷探索,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多個因素:

多元化的高水平師資;高水平的理論與科學研究;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這個幾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密切的大學- 產業合作關係

可以說美國產業界深度參與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通過不同方式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教育體系設計階段,企業的種子資金和捐贈席位起到關鍵作用。

在課程和實踐過程中,企業通過提供資助、師資、實習崗位等方式有力地支持了課程建設、實踐培養等關鍵人才培養環節。

在學生創業初期,企業界的關係網絡也為創業學生募資、指導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也獲得更多接觸高校創業資源的機會,這種雙贏的結果進一步強化了高校與產業的合作關係,併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發揮各級各類組織的資源聚集功能

眾多美國高校成立了諸如創業學院、創業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專門協調機構。

這些機構旨在整合創新創業教育的各方資源,推動實現教育目標。

這些機構主要職責包括:向師生髮布創業資訊、組織創業計劃大賽、開展創業教育教學和研究活動、開展創業研討會、提供創業服務和資金資助等。這類機構結合高校學科特色具有不同的聚焦側重。

這其中包括不同側重和組織模式,教學型創業中心主要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教學和課程,如百森商學院的布萊克創業中心;

研究型創業中心主要從事創業教育研究工作,如百森商學院的全球創業研究中心;

服務型創業中心主要為師生提供創業服務和資源支持,如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創業辦公室;

綜合性創業中心具有教學、研究與服務等綜合職能的機構,如哈佛商學院的阿瑟·羅克創業中心;

關注特定群體(如婦女、少數族裔、殘疾人群、高校畢業生等)創業教育的創業中心,如百森商學院的婦女創業領導力中心。

為更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1996 年成立了的“全美創業中心聯盟”(2007 年更名為“全球創業中心聯盟”)是在高校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成立的聯盟,旨在為美國各高校創業教育中心提供合作平臺。

到目前為止,該聯盟在全球共有200多個高校創業中心,其中約150個位於美國。

3

美國高校

創新創業課程建設

經過六十餘年發展,目前美國高校已形成全面又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課程體系完善,高校創業教育支撐體系完備健全,並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已形成獨特規模:超過1600 所學校共開設了2200 多門創業教育課程,共有277 個捐贈席位、44 種相關英語學術刊物以及100 多個研究中心。

而不同的學校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模式也存在多樣化,形成了符合學校自身教育體現和現狀的教育模式。

課程理念新穎,形式多樣

美國創業教育旨在幫助學生成為社會上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因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所以美國創業教育重在發展通識教育課程來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和創新精神。

在他們看來,創業是一 種態度和責任,應貫穿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美國的創業教育課程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主要針對商學院和管理學院開展的專業性創業教育課程,被稱為聚焦式(Focused) 創業教育,其目標是促進創業學科的發展;

二是針對其他學院以及全校性的創業教育課程和活動,著重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

課程設置針對性強,涉及面廣

美國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針對性強,每所高校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課程,側重點不同。

如: 斯坦福大學、哈佛商學院、百森學院等設立的創業教育計劃都屬於綜合性的;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大學、馬里蘭大學等高校的創業教育則著重高科技創業;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霍普金斯大學等高校創業教育計劃的主要方向是大型機構創業和創新、生命科學應用等;

舊金山大學、聖荷賽州立大學等主要根植硅谷,為學生提供基於創業企業的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在課程的實施上,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實施類型有很多,如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浸入法、問題中心教學法、模擬創業、講座、在線課程、社會考察、與企業高管的對話等多種形式。

以具體學校為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採用“項目開發式”創業教育方式,讓學生在課程中嘗試起步創業項目。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業技術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興領域,在課程和專設項目中將新興領域的知識學習與創業項目設計同步展開。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開發的創業課程,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體驗創業行動中項目計劃、設計、實施、評價的全過程。

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教育公開課“供應鏈管理專題”課程是以授課與討論的形式進行,同時邀請公司主管作為演講嘉賓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康奈爾大學的“社會創業法”課程是採用案例研究法和課堂活動教學。

開設多層次的創業教育課程

每個學生的個人經歷、知識背景和成長環境都不一樣,他們對創業課程的內容需求也有差異。

美國高校的創業課程類型多樣,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發多個側重點的創業課程,使學生可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儲備和能力情況來選修自己所需要的課程。

通識類課程:依託網絡課程。

馬里蘭大學、斯坦福大學網絡創新創業課程的內容必須完全符合通識教育的寬口徑、各學科互通、知識相關的理念。

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需求開發創業基礎課程,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大學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實效,實現本科生知識面寬、高效學習、知識融會貫通的高等教育目標。

在通識教育課程中融合創業課程是普及創業教育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識類教育通過慕課模式已經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

進階課程:專業教師+ 社會資源。在通識類課程的基礎上,進階課程主要是美國高等學校創業教學模式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校會吸收一些既有一定創業經驗又有資深學術背景的社會人士擔任兼職教職工作。

如斯坦福大學開設的“創業管理”課程, 就由學校專任教授和兼職教師兩人共同開設,“技術創業”和“創業機會識別”則由三位客座教授共同開設,這些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無一不有豐富的創業和企業管理經驗。

其中,“創業機會識別”課程的任課教師指導選課學生組成商業計劃開發團隊,他們還幫助學生聘請有創業投資經驗和豐富創業經驗的業界資深人士擔任顧問。

美國特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及啟示

4

社會資源

參與創業教育實踐


充分發揮校友在雙創教育作用


校友資源實現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

美國高校注重在學生的創新教育和創業培育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校友資源,形成校友資源培養與利用的生態模式,讓校友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整合的重要節點,也讓校友成為在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的榜樣。

例如,成立於2011 年的斯坦福天使和企業家團體是斯坦福大學官方的校友聯盟組織,旨在促進潛在創業者和投資人之間的關係。

這個以校友為主導的組織為學生、校友、初創公司及教育項目搭建了一座橋樑,提供了學生與天使投資人和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及資助的機會。

此外,斯坦福創業工作室通過一系列項目與資源支持任一階段的學生創業,從最初的頭腦風暴到早期的成立與籌款,申請常駐的學生可以在工作室設計併成立公司,校友導師與其配對並進行點對點輔導。

由此,斯坦福創業工作室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支持性環境,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斯坦福創業團體中來。

高校通過類似的組織將校友資源整合起來很好地實現了創新創業的良性循環。

讓市場力量參與到雙創教育各環節

一是企業深度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由於聯邦政府的資源有限,許多高校正在積極尋求創新創業的發展資源,特別是來自於行業企業的支持。

高校可以為行業企業提供人力、研發、創新創業基礎設施等資源,因此,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中的設施與研發優勢,加深合作程度,降低商業風險,同時也可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研究的實踐機會。

美國大部分高校與世界許多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如寶馬汽車公司、聯邦快遞公司、約翰遜控制公司、IBM、思科公司及寶潔等先進企業。

這些穩定的合作關係讓美國高校師生能夠接觸到前沿的創新創業領域,並能夠協助企業解決技術研發問題。

它們在科技創新領域目標一致、相互協作,從創新人才的培養、應用到創新技術的研發、生產都保持著高度緊密的聯繫,正因為兩者相互影響、互相促進才造就了二者在科技創新領域不可動搖的地位。

二是以技術轉化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美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成果轉讓方面出臺了很多法案。其中,意義重大的當屬1980 年出臺的《貝耶多爾法案》。

《貝耶多爾法案》實施的直接效果是使大學等研究機構所擁有的專利數量有了大幅度增長,並使這些機構樂於轉讓他們的專利技術,對發明的商品化起到了有益的促進作用。

今天的大部分美國高校都會設立技術轉讓辦公室,旨在保護其教師及學生的研究成果,通常的做法就是研究成果商業化、申請技術專利。

美國大學的技術轉移中心和技術許可中心是大學創新創業者與校外工商業領袖協商洽談研究成果商業化的中樞。

近年來的高校創新創業熱潮極大地提升了技術轉移中心和技術許可中心的作用。這兩個機構已經不再僅僅關注單項研究技術的商業化,而是作為教師、學生、校友、企業領袖、投行和創業交互聯繫的中心。

高校在進行技術轉換中具有很大的優先權,因此,能夠更加有效地識別市場潛力。

三是對接各類投資機構推動創新創業教育。

美國高校也積極對接各類投資機構,在校內外設立創新創業業孵化器,發揮各自的獨特優勢,加速創新創業研發進程。

在學生培養方面,一部分高校甚至收購了地方小企業,並讓學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以幫助學生髮展創新創業技能。

這種方案降低了地方企業的成本,同時也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環境中親自操作, 使地方企業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美國高校的教師也通過教學、指導和倡議推進地方企業的發展進程。許多高校致力於發展教師與地方商業社區的關係,共同應對創新創業發展挑戰。

教師作為創新創業技術研發的主體,通過加強與地方企業與商業 團體的合作,不僅促進了創新創業技術的發展,也打開了接納多種市場機遇的大門。

政府資源積極擴大雙創教育影響

在聯邦、州政府層面,設立專門支撐保障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機構SBA,同時為高校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數據分析、指導諮詢等服務,資助和組織相關創新創業比賽、博覽會等,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最新的趨勢是,地方政府與高校合作,盡力發揮各自的優勢,研究實際經濟狀況,以提升地方創新創業水平,豐富就業機會。

例如,為了刺激創新創業,地方政府制定了提供撥款資助、減少創新創業稅收的相應政策。

美國高校也正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扶持基金,並有意向直接扶持校園內的創新創業活動項目,更為直接地促進地方創新創業的發展。

5

對我國高校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與中國有很多的不同,各州之間,各校之間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各具特色,同時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高度重視多學科的交叉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所有的高校都非常重視多學科的交叉,為了更好地實現多學科交叉,斯坦福大學成立了設計學院,學院要求每門課程必須由兩個來自不同的學科老師聯合授課,學生團隊也必須來自不同專業。

伯克利大學電子工程專業非常強調文理、工商聯、藝術的聯合。

創新創業課程與學科專業融合非常普通,在本學科專業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美國高校的普遍做法。

為更好地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 所有的高校都非常重視公共空間的打造,我們訪問的大學裡,路過很多種類型的公共空間,在空間設計上,非常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流動更加便利,讓不同領域的人實現不同的合作,就能產生不同的市場機會。

大力推動師資隊伍多樣化

美國高校中的專職教授、客座教授、普通職員的流動比國內大學要活躍,很多教授和職員有過真實地創業經驗,或在企業從業的經驗,學校與企業的關係很密切。

中國高校的老師多是校門進校門, 缺乏行業經驗,缺乏創業經歷。中國高校、教師應該與產業、行業更多融合,邀請既有創業經驗又能授課的專家介入創新創業教育。

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對創新創業師資拓展和培訓的力度。

一是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培訓、輪訓、實訓和交流,使其創業心理得到調整、創業意識得到增強、創業知識得到豐富和完善,不斷提高其創新創業教育能力。

二是學校應積極選派具備條件、具有潛質的專業教師參加各類師資培訓,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並幫助教師創造機會到國外高校進修,拓寬教師的國際化視野。

三是聘請創新創業領域的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知名專家學者對教師進行企業實戰、創業體驗、教學方法、最新研究領域等培訓,不斷更新教師的現有知識儲備和教學技能。

四是高度重視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依託政府和企業現有資源與條件,加強科技園、創業園等創業實踐基地建設,為教師創業體驗提供平臺,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

推進雙創教育體系設計與課程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開發開設專門的創業類課程,如“創業基礎”等入門課程和“市場營銷”、“創業融資”等進階課程。

同時,高校應充分挖掘專業課中的創新創 業教育資源,在專業院系開發依託於某一學科專業或交叉學科的創業課程,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

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有機結合,近年來,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新型在線開放課程迅速興起, 拓展了教學時空,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

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高校應在開設線下課程的同時, 開發一批資源共享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

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有機結合。顯性課程是學校教育中列入培養計劃、有計劃、有組織實施的正式課程,是課程的主體。

此外還有一些未列入培養計劃的潛在的“課程”,如校園文化、同輩影響等“隱形課程”對學生的培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就創新創業教育而言,高校要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納入學分管理的創新創業顯性課程。

同時,也要注意隱形課程的開發,把創新創業文化特別是創客文化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營造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氛圍環境,加大創新創業價值宣傳,發掘樹立創新創業先進典型,弘揚創新創業正能量,以榜樣力量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不斷改進創業教育效果評估

美國大學對創新創業課程的效果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比如學生的滿意程度,教師的自我評價等。

創業率並不是評估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核心要素。在馬里蘭大學,選修過創業課程的碩士生中,30% 會去創業,30% 加入初創公司,40% 在現有企業從事創新創業工作,比如所在公司有新的產品要推向市場。

但本科生的創業項目是非常少的,雖然很多本科生學習熱情很高,希望儘早接觸創業文化。

斯坦福商學院介紹創業教育的願意和目標時,提到三點:改變生活(change lives),改變機構(change organizations),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ld)。

在舊金山大學,我們同樣看到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ld) 這樣的標語。

風物長宜放眼量,創新創業教育要追求長久的精神底蘊。

不斷完善雙創政策和保障體系

創新創業對接服務國家需求,在高校引導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引導是要大力加強的。

加強政策配套,進一步強化對我國中小學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嚴格控制各種各樣的應試教育培訓班,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育觀,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拓展融資渠道,政府近年來逐步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資,各高校也可在此基礎上加大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

與此同時,還應採取鼓勵校友設立專項基金、吸引風投基金等方式,逐步拓展創新創業教育融資渠道,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切實的資金保障。

建立健全教育資源共享幫扶機制,加強政府統一助推及高校主動出擊的力度,讓高校通過技術轉讓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讓企業經常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切實加強校企合作。

推進國內一流高校與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加大國內一流高校幫扶其他國內高校的力度,建立健全不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相互共享等機制,讓廣大師生都能享受優質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