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法頂禪師說過:“人,不要只想著填滿,而要懂得留白,空蕩的地方,才能聽見靈魂的聲音。

別把時間安排得太滿,別把每件事做得太絕對,適時留出一些空當給自己、留點餘地給別人,我們才能擁有輕鬆、舒適的生活圈子。

學會留白,是當代年輕人的自救方式,也是一種高明的交往藝術。


1

作家馮驥才寫過一個故事。

一位叫楊巴的生意人,他的茶湯店開得紅紅火火,可真正讓他生意走上順途的,是那張懂得給他人留餘地的巧嘴。

有一天,中堂李鴻章路經此地,被當地官員邀請到楊巴店裡吃茶湯。

但李鴻章看到茶湯時,卻滿臉怒火地把茶湯打翻,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驚呆,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可只有店主楊巴想到箇中緣由,李鴻章把撒在茶湯裡的芝麻當成灰塵,這才勃然大怒,但楊巴覺得,把這事捅破肯定有損李鴻章的臉面,楊巴就另想了一個辦法。

只見楊巴快步上前,解釋道:“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愛吃壓碎的芝麻湯,大人不計小人過,求您饒了小人這次。”

李鴻章很驚訝,他沒有想到,楊巴是這麼一個會說話、會審時度勢的人,便當即賞他一大筆銀子。

楊巴的茶湯店也因為李鴻章的光顧,生意越來越好,吸引了眾多食客上門。

話不說滿,事不點破,給他人的無心之失搭個臺階,既保全別人的面子,也間接為自己積攢口碑和聲譽。

想起曾國藩說的:“凡事得留有餘地,留一點存量。”

留點退路和餘地給他人,大家就能在以後相遇的日子裡,減少矛盾,和諧相處。

在說話時懂得留白,就是無形中幫助自己,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2

曾聽同行小李講過自己的經歷。

在而立之年,小李進了一家大公司。

經過好幾年馬不停蹄的加班、不分晝夜的找資料、做報告,小李終於坐上現在人力總監的位置。

身邊有朋友羨慕小李,薪水比自己多了一倍。可每當有人提到這件事時,他都不想說話,一臉愁容。

小李告訴我們:

他本以為坐上這個位置後心裡會開心許多,可事實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

每天都在想,工作有沒有做完,交給手下的活有沒有出差錯,還要時刻注意老闆的動態,回覆他的消息。

下班後整個人身心俱疲,不想說話,有時一天下來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

我們這才明白,原來看起來事業、家庭雙豐收的小李,比我們更加不容易。

我們把自己當成上了發條的機器,每天連軸轉,卻忘記了一味忙碌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徒增勞累和煩惱。

心理學家阿摩司·特沃斯基說過:“保持一定程度的無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成果的秘訣。”

給自己留出一些空閒的時間,學會從海量信息裡抽離,我們就能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不被當前的困局束縛。

留白,是給繁忙工作按下暫停鍵,經過適時調整和查漏補缺,我們才能更快地向前奔跑。


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3

《慶餘年》熱播,讓主題曲的演唱者李健再度現身跨年演唱會。

這位因參加歌手走入大家視野的音樂人,卻不想在媒體前過多曝光。

15年在《我是歌手》中走紅後,無數採訪、商演、真人秀都想聯絡李健,想讓他給節目、品牌帶來熱度和話題。

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節目一結束,李健就跑到美國躲起來寫歌,他不關心自己的名聲能賺多少錢,他要做的只是找一處僻靜之所,靜心完成他的作品。

總有人說:“李健難得,拒絕名利。”

但李健卻坦言:“我不是拒絕名利,我只是不想讓名利損耗我對音樂的熱情。”

李健的家裡,有一間專門放置書籍的房間,他鮮少社交,也幾乎不去參加飯局。

他的時間,都被書籍、健身、寫歌這些有用之事填滿,正如李健自己說的那樣:“歌手應該專注於歌曲、音樂,而不應該忙於其他。”

因為始終專注於自己熱愛的事,所以他的作品也一次次得到觀眾肯定。

作者小野說過:“極簡不是生活的減法,它是身心的加法。”

我們的時間,不需要被太多的人與事擠滿,精力若被分散,就沒辦法專注做一件事。

學會給生活留白,化繁為簡,是把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少些應酬給素不相干的人。

捨棄掉無用的東西,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當下,活成自己希望的樣子。


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4

林語堂說:“看到秋天的雲彩,才知道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兒”。

給生命留點空白,我們就能看到從前不曾看過的風景,就會發現,空出來的時間,是最讓自己舒適、最有利於沉澱自己的。

學會留白,讓我們與他人關係融洽,找到工作節奏和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願今後的人生裡,我們都能學會留白的藝術。


做人的最高境界:學會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