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在亦莊遠程駕駛房山的汽車、智能燈杆可以根據周圍環境自動調節燈光亮度……世界5G大會今天(11月21日)開幕,2萬平方米的大會展覽也將揭開神秘面紗。新京報記者昨日提前探營發現,5G智能應用已經佈滿整個場館,觀眾將在互動性中體驗5G為生活帶來的改變。

此次展覽圍繞“展成就、望前瞻”“智慧城市、智生活”“智慧交通、享出行”“智能製造、創未來”“智慧醫療、更健康”“高清視頻、看世界”六大主題,展現5G發展最新成就和最新場景應用案例。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11月20日傍晚,北京亦創會展中心,工人在做最後的準備工作。2019世界5G大會開幕式、主論壇將於11月21日上午舉行。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物流監控

包裹傳送卡帶探頭“秒級”報警

今年“雙11”也有5G的加持。在京東物流展區,觀眾帶上AR眼鏡,可以在京東亞一園區沙盤模型上感受車輛無感入園、智能導引、數字月臺等物流生產情景。5G可以助力視頻實現對貨車滿載率、停靠位置、發車是否準時等情況的監控。

據京東物流研發部負責人者文明介紹,除了物流生產,物流管理也用上了5G。很多場景基於計算機視覺,比如倉庫內有很多安全通道,通道上不能有包裹等障礙物,倉門也不能打開,以前傳統模式用人工巡檢瞭解這些情況,可能幾十分鐘才能發現。使用5G之後,攝像頭進行目標識別,高清視頻將實時傳送到雲端,並進行報警,“從感知到傳到雲端,到計算出結果發出報警,是秒級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智慧物流系統的無人倉。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今年‘雙11’包裹很多,在亞一園區每天有百萬級的出庫量。有些包裹偶有出現異常,比如卡在傳送帶或者掉落,有了5G我們可以進行視覺監控,發現異常及時報警人工干預。”者文明說,小目標識別對於精確度要求非常高,未來將使用4K、8K的視頻,而4G是傳不動4K視頻的。

自動駕駛

亦莊踩剎車信號40毫秒傳房山車輛

在中國移動展區,一個自動駕駛模擬座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技術人員在亦莊的駕駛模擬器上操作,控制信息通過5G網絡傳輸到房山自動駕駛示範區的自動駕駛車輛上,實現車輛前進、加速、剎車和轉彎。外場車輛傳感器採集的實時數據也將通過網絡回傳至駕駛模擬器上,讓體驗者擁有較真實的駕駛體驗。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工作人員展示5G遠程駕駛。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我面前有六塊大屏幕,能實時顯示房山車輛的行駛情況和周圍路況。這輛車的駕駛位上有一名安全員,在開放園區的測試道路上可以和其他車輛混行。目前車輛行駛時速為15公里。我這邊踩一下剎車,40毫秒(1秒等於1000毫秒)就能傳到房山的車輛上。”

技術人員說,依靠5G網絡低延時、大帶寬、高可靠性的特性,未來5G車聯網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尤其在無人區、礦區、垃圾運送區等人員無法到達的環境惡劣區域和危險區域,可以通過5G網絡精準控制,提升安全係數。他說,隨著科技不斷髮展,如果未來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上路,且做好安全保障,遇到車主聚餐飲酒的情況,車主的家人也可通過遠程駕駛將其安全送回家。

遠程醫療

浙江、四川、北京用上遠程救護車

用上5G,大城市的好大夫也能為農村地區患者就診、甚至手術。在中國移動展區,“醫生”操作超聲探頭,藉助5G可以遠程操作異地的機械臂,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診斷。超聲影像和病人影像的畫面也通過5G回傳至醫生操作檯,“目前我國存在醫療醫院分佈不均的情況,用上5G,可以使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工作人員頭戴AR頭盔進行5G智慧遠程醫療展示。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中國移動醫衛行業拓展部項目經理李鑽說,今年3月,全國首例基於5G的遠程人體手術——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植入手術在北京和海南之間完成,“遠程手術需要毫秒級的低時延和毫米級的精確度,5G具有低時延、大帶寬的特性,大醫院的醫生基本可以實時看到手術的過程。”

她說,目前遠程急救也應用了5G,“急救車和心電等設備上都搭載了5G信號後,病人在急救車上檢測的數據可以實時上傳到醫院。病人還沒等到醫院,醫生就能通過遠程視訊和檢測結果等提前瞭解情況。目前浙江、四川、北京等地都用上了這種救護車。”

影視傳輸

橫店拍攝電影可異地實時審片

5G時代來臨,也會引領影視行業。“在傳統的傳輸方式中,影視素材量大,每天可能在10T左右,存儲空間告急。素材傳輸方式效率低,速度慢、成本高,傳輸數據也沒有保障,原片被洩露導致票房受損。異地拍攝多方協同審片,耗時耗力,由於網絡傳輸速度限制,大部分審片素材是通過‘人肉’傳遞,需多輪收集審片反饋,過程繁瑣。”

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說,騰訊展區提供了以上問題的智慧影視解決方案。方案提供了全球高速文件傳輸工具,海量影視數據通過5G技術在雲端實現全球高速傳輸,傳輸文件大小無上限,並且提供多重安全保障。

通過5G大帶寬的特點,方案提供高清審片平臺,一部高清電影上傳到騰訊智慧影視平臺的速度極快,通過智慧影視的AI審片工具,將可以實現異地、多人同時審片,“比如在橫店拍攝,能在北京實時審片,提升行業製作和宣發的效率。”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5G+8K轉播車。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智能燈杆

做5G基站“支點”實現“9合1”功能

在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一個“穿戴”了一身“裝備”的燈杆,看上去非常“隆重”,不過儘管“裝備”複雜,但沒有一項是多餘的。博大網信工程部部門經理甄摯給記者數了數這根燈杆上的“裝備”數量,足足有8種。具體來說,包括充電樁功能、緊急報警按鈕、LED顯示屏、音箱、雲臺攝像機、無線WiFi、環境監測裝置、可自動調節燈光亮度的燈頭。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2019世界5G大會上,一名記者正在直播介紹5G智能燈杆。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例如,緊急報警按鈕對於遇到突發狀況的市民就非常實用,市民按動燈杆下方的緊急按鈕,便可與後臺的中控部門取得聯繫,尋求最及時的幫助。環境監測裝置可以監測PM2.5、PM10等多項汙染物,監控範圍為方圓50米。“後期我們會與環保部門溝通,如果可以,這些監測數據可以及時反饋在LED屏幕上供市民參考。”甄摯說。

可自動調節亮度的燈頭也非常實用,如果周圍環境亮度比較亮,燈頭就會自動調節到相對較暗的亮度,既節能環保,又能令行駛在該區域的司機視覺效果比較舒適。

既然參加的是5G大會,這根已經集中了8種“裝備”的燈杆在5G方面自然也不能落後。甄摯告訴記者,這個智能燈杆可以作為5G基站安裝的支點,類似於現在4G信號的基站。屆時,這種燈杆將實現“9合1”功能。

甄摯表示,明年亦莊地區計劃安裝5000根智能燈杆,目前已經有大約700根。

升級版“明廚亮灶”

廚房員工違規操作及時抓拍

“明廚亮灶”是指消費者在餐館就餐時可以通過顯示屏看到後廚的情況,如今北京市不少餐廳都實現了“明廚亮灶”。在5G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了升級版的“明廚亮灶”系統。這套系統不僅能夠監控後廚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景和狀態,還能自動抓拍工作人員的一些特殊行為動作,然後將這一動作傳輸到後臺,後臺工作人員可以根據監控迅速判斷後廚有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智慧明廚亮灶系統可以實時監控餐廳後廚動態。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亦莊智能城市研究協同創新研究院政企部銷售經理賈宗緯舉例說:“如果後廚出現老鼠,工作人員的行為動作肯定不同,系統就能自動抓取,並及時傳輸到後臺。另外,如果後廚員工沒戴口罩或者帽子,系統也會自動抓拍,並進行標記。”

記者在現場的顯示屏上就看到系統抓拍了一家餐廳的後廚照片,其中有位員工沒有戴口罩,系統用綠色小方框進行標記;有位員工沒有戴帽子,系統將其標註為黃色。此外,這套系統還能實現人臉識別,後廚員工經過人臉識別後方能進入工作區域。

賈宗緯表示,5G技術實現後,升級版的“明廚亮灶”系統信息傳輸將更加迅速,“現在信息傳輸還是有些慢,運用5G技術之後,信息將同步傳送,減少延遲。”

AR工業智能眼鏡

實現遠程協助還可智能巡檢

很多科幻大片裡常常有這樣一個場景:男主角戴上一個特殊的眼鏡,眼前便會出現像電腦屏幕一樣的操作平臺,男主角的智囊團隊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指揮男主角進行各項系統操作。在5G大會現場,參觀者就戴上了類似電影裡的這種眼鏡,讓科幻變成現實。

這種名為“AR工業智能眼鏡”的眼鏡外觀跟墨鏡差不多,戴上之後眼前便顯示出“系統升級”“拍照”等幾乎跟電腦顯示屏一樣的界面。記者操作一個類似鼠標的按鈕,便輕鬆完成了拍照功能。

AR工業智能眼鏡可實現遠程協助、智能巡檢和交互式電子手冊模擬培訓。以智能巡檢為例,傳統意義上的巡檢是檢查人員進入檢查區域,然後將問題記錄在記錄本上,再根據記錄本上的問題進行檢修。如果巡檢人員戴上AR工業智能眼鏡,眼前將出現這套需要檢查的設備的相關記錄和場景,檢查人員可以與後臺同步溝通現場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提高檢查的效率和準確率。

梟龍科技市場總監張琦介紹說,在4G條件下,尤其是在做遠程傳輸的時候,一些算法和傳輸會受到限制,“以往通常的做法是拉一根光纖,做一個熱點,以這樣的形式完成傳輸。在5G技術的條件下,這些問題將變得更加簡單。使用者戴上智能眼鏡之後,可以直接調取雲端的數據,再結合實景進行處理計算,便可完成相應的操作。”

智能垃圾箱

可以實時監控箱內垃圾數量

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一種智能垃圾箱,消費者使用這種垃圾箱需要搭配使用專屬垃圾袋。黃色的垃圾袋上印有二維碼,該二維碼與消費者綁定,當消費者將垃圾袋對準垃圾箱掃描口時,垃圾箱會自動識別用戶信息並打開不同的垃圾箱,消費者便可輕鬆完成扔棄垃圾,而不會扔錯垃圾箱。據工作人員介紹,黃色垃圾袋為可降解材質。

世界5G大會今天開幕,八大“黑科技”搶先看

工作人員介紹垃圾分類回收箱和雲平臺。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除了方便消費者扔棄垃圾,智能垃圾箱還能幫助環衛部門更加科學地設計回收垃圾的線路和放置垃圾箱的數量。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智能垃圾箱有一個強大的“大腦”——智能垃圾分類雲平臺,在平臺上可以看到累計回收垃圾的噸位數、累計回收飲料瓶的個數、節約自然資源的公斤數、減少垃圾焚燒量等信息。

此外,區域內智能垃圾箱的佈局也一目瞭然。後臺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控區域內各個垃圾箱的垃圾數量,這樣就能科學規劃垃圾回收的線路,讓區域內的垃圾箱佈局更加科學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