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我叫賈充,公元217年生,父親是曹魏豫州刺史賈逵。因為晚年得子,非常高興,家裡到處充滿了喜慶,因此起名為賈充,從此開始了我充滿爭議的一生。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父親死的時候,我剛剛12歲,尚未成年。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我在家鄉為父親守孝三年,因此,年紀輕輕就贏得了孝名。

這在當時非常重要,因為當時推薦官吏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舉孝廉”,就是“孝”字為首,如果不孝,你即使再有能力,可能連當官的機會也沒有。

當時的人們看重名聲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雖然當時我已經承襲了父親陽裡亭侯爵位。

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賈充劇照

幾年後,我順理成章地到魏國做官,開始擔任尚書郎,從事法律法規方面的工作。我因為剛參加工作,非常上心,所以對法令方面非常擅長。

我想這一輩子可能永遠與文職工作打交道了,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軍中,為大將軍司馬師參與軍事。

當時正趕上大將軍去淮南討伐毋丘儉和文欽的叛亂,後大將軍病重,返回許昌,由我都督諸軍。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回洛陽接掌權力,仍由我在許昌掌管諸軍。

時人可能都在罵我為司馬氏專權張目,但我想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司馬師對我有知遇之恩。再說高平陵政變之後,志大才疏的曹爽被滅三族,曹魏的權力已經名存實亡。

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尤其是三國這個亂世之中,“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有什麼過錯,關鍵是在哪兒更能有所作為。曹操專權,曹丕逼迫獻帝禪位,又有什麼忠義可言。在這樣的時代裡,只有權力才是王道。

司馬昭剛上臺,怕各地刺史不服,派我去試探揚州刺史諸葛誕,而諸葛誕不識時務,竟然大肆辱罵我,還叫囂,魏帝有難,將第一個出兵勤王。

我預測諸葛誕久後必反,建議司馬昭趁其羽翼未滿予以剷除。司馬昭聽從我的建議,授予諸葛誕司空的官職,想來個調虎離山,諸葛誕果然反叛。我又獻計深溝高壘剋制敵人精銳,時間不長,果然取勝。

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諸葛誕

曹芳誅殺司馬師失敗後,被廢。又立曹髦為帝,曹髦自覺自己有才,不自量力,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想要殺大將軍司馬昭,還說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好讓我趕上,你說身為中護軍(到底是誰封的我中護軍我還是很清楚的)的我,怎麼能夠袖手旁觀。

在我的暗示之下,成濟下手,一戈將曹髦刺死。當然,曹魏朝廷的所謂的忠臣們豈能善罷甘休,一致要求懲治元兇。但司馬昭豈能自斷臂膀,為了平定民憤,殺了成濟全家,並滅了三族。即使這樣,自詡為忠臣的左僕射陳泰還因為傷心過度,吐血而亡。

其實,這件事我一直是耿耿於懷的。在人們的眼裡,我可能永遠是一個亂臣賊子,但在當時情況下,我該怎麼辦呢?我每次去看望母親大人,母親總是大罵成濟,被滅三族,活該!我總是無言以對。

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公元265年,司馬昭臨死前,指定我輔佐太子司馬炎。司馬炎即位後,拜我為尚書僕射,封魯國公。在這期間,由我主持制定的《泰始律》,因執法便利,頒佈後得到了百姓們的讚揚。

伴君如伴虎,危機無處不在,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家破人亡。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我將大女兒賈褒嫁給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次女賈南風嫁給了太子司馬衷。

公元279年,司馬炎發動滅吳戰爭,兵分六路,命我為大都督,都督六軍。也許是我的歲數大了,越來越害怕失敗了,起初反對出兵,但司馬炎威脅我,若不帶兵,將御駕親征。

在征戰途中我又上表罷兵,結果吳王孫皓這小子上表投降,東吳滅亡。我非常害怕武帝降罪,結果,武帝只是安撫沒有問罪於我。

備受爭議的西晉開國元勳賈充:為人與為臣之道

公元282年,我病重了,司馬炎又是派使臣看望,又是派太醫醫治。但我不怕死,卻怕死後得到一個壞的諡號。

結果,賈充死後,禮部擬定諡號為荒公,但司馬炎非常傷心,不同意,議定諡號為武公。

其實,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也是想掩飾也掩飾不了的。俗話說,蓋棺定論,但對於賈充來說,蓋棺可能也將無法定論。

賈充對司馬氏的掌權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否則死後司馬炎也不會那麼傷心;另外他制定的律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對老百姓也做出了貢獻。

但授意成濟誅殺高貴鄉公曹髦始終是一個瑕疵,畢竟人們對忠臣良將的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然而,這是權力的更替,本也就無可厚非,要不然曹丕授意華歆逼迫漢獻帝禪位又該如何呢?也許歷史就是這麼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