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億年前就開始運行的史前核反應堆是怎麼形成的?

早在1956年有科學家就預言過天然核反應堆的存在,奧克洛核反應堆的發現證實了預言。

1972年法國核科學家注意到有批鈾礦中的鈾235與鈾238的同位素比值反常。注意,鈾235比鈾238更容易受激衰變。經過實地調查,他們認為這批鈾礦的所在地在20億年前曾經是一個核反應堆。這樣的一個發現,讓人興奮。到底是誰製造了這麼一個巨型核反應堆呢?是史前文明?是自然界?

17億年前就開始運行的史前核反應堆是怎麼形成的?

有人認為這個核反應堆是史前文明製造的,他們認為,只有智慧生物才能製造出如此完美的核反應堆。但是,史前文明的學說並不被主流科學承認,因為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證明史前文明出現過!

可是事實並不是什麼史前文明的傑作,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並且通過對這個核反應堆的鈾235消耗的數量計算出了反應堆釋放的總能量,再結合一些其他的證據,推算出反應堆的平均輸出功率應該不超過100千瓦,如果按照現代蒸汽輪機35%-40%計算,那麼實際功率也就40KW左右,大約相當於現代6-7戶人家的耗電功率!

17億年前就開始運行的史前核反應堆是怎麼形成的?

不過根據U235的鏈式反應條件是有可能存在天然的核反應堆的,20億年前奧克洛鈾礦的濃度約為3%,這個和現代核反應堆內部的鈾燃料濃度相當,另外有地下水是最重要的減速劑,最可能的調節機制與地下水的活動有關:當溫度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水會被煮沸蒸發掉。

水在核鏈式反應中起到了中子慢化劑的作用,如果水不見了,核鏈式反應就會暫時停止。這是在測定了奧克洛地區岩石中氙的含量之後得出上述結論的,作為裂變生成物,氙這種氣體一旦生成,就會從鈾礦石中散發到空氣中。

17億年前就開始運行的史前核反應堆是怎麼形成的?

但是假如反應堆存在週期性的冷卻,氙就可以被保存在鋁磷酸鹽的岩石顆粒中。奧克洛當地礦石顆粒中氙的高含量證明了這些天然反應堆的確是週期性運行的

因此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奧克洛的核反應堆是天然的,不過奧克洛是全球唯一的天然核反應堆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