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城市燈光可能會讓魚群無法在夜間 "閉目養神"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雖然它們沒有可以閉上的眼瞼,但魚類確實會“睡覺”--就像人類一樣,睡眠對它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不過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城市的燈光可能會讓它們在夜間無法入睡。這項研究由德國萊布尼茨淡水生態學和內陸漁業研究所的Werner Kloas教授領導。

研究称城市灯光可能会让鱼群无法在夜间

他的團隊從四組圈養的歐洲鱸魚開始研究。在10天的時間裡,每天晚上,一組對照組的魚群在完全黑暗中飼養,而另外三組的魚群則暴露在0.01、0.1和1 lux的光照下。

作為參考,在無月的晴朗夜晚,自然光照強度不足0.001 lux,而滿月的夜晚則可以達到0.3 lux的亮度。城市上空的雲層反射出的城市光輝可能達到1勒克斯或更高,而街道上的直接照明可以達到150勒克斯。

10天后,所有的鱸魚在24小時內,每3小時檢查一次褪黑激素水平。褪黑激素是魚類和人類等脊椎動物根據感知到的環境亮度而產生的一種激素。一般來說,光線水平越低,產生的褪黑激素的量就越大--身體會根據這些水平的變化來設定自己的晝夜節律,包括睡眠的開始時間。

此外科學家們發現,晚上魚群暴露在越亮的光線下,產生的褪黑素量就越小。整個白天褪黑激素的生產節奏保持不變,雖然之前的研究表明,它同樣會受到更強的光照強度的影響--比如10到100 lux--因為在白天和晚上產生的褪黑激素的量基本上沒有差別。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不同組的鱸魚在測試期間究竟睡了多長時間,但Kloas表示,褪黑激素分泌量的降低本身就可能導致免疫防禦、生長和繁殖等功能出現問題。

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環境汙染》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