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毛鳳凰不如雞,胡適的美國“私人外交”之旅

胡適,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安徽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1942年9月8日,辭去駐美大使一職,旅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學校長。

褪毛鳳凰不如雞,胡適的美國“私人外交”之旅

胡適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垂死掙扎,1949年4月,呈請胡適赴美開展所謂“私人外交”,意欲為垂死的國民政府盡全力做最後一搏。胡適抵達紐約後,發現此事境況已與自己當美國大使時完全不同,見風使舵的美國佬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不但袖手旁觀,還準備落井下石,幫著中共狠踩國民黨一腳,並同意由司徒雷登嘗試性的與中共進行接觸。

5月,蔣介石密信胡適,謂之“此時所缺乏而急需於美者,不在物質,而在其精神與道義之聲援”,誰知第二天,上海解放,國民黨政權瓦解速度之快,另大洋彼岸的胡適瞠目結舌。此時,美國政府欲徹底拋棄國民黨政權的態度越來越明顯,形勢的快速發展也讓胡適在外國友人面前抬不起頭,所謂民間外交無論如何努力自然均歸於無效。此時,胡適書生氣起,索性一咬牙,通知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館,取消自己與美國政界人士的一切約見,以表示對美國“拋棄”國民政府的抗議。但是,客觀形勢又使胡適很難離美,不得不強撐下來,以戰敗政府臣子的身份繼續在美國等待可能翻盤的機會。

褪毛鳳凰不如雞,胡適的美國“私人外交”之旅

胡適在國民政府駐美大使任上

機會始終沒來,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成立,國民黨政權也已到臺灣這個孤島上偏安一隅,美國的態度曖昧不明,胡適在鬱悶中只好找一份工作用於餬口。胡適找到的工作是就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據說胡適應聘館長的時候,也要向普通職員一樣填寫工作申請表,接受異族人士的考核,那一年他已經69歲,頭頂一堆耀眼的博士帽子。1951年底,據說學校為了節省開支,藉由胡適聘約到期,擬將胡適這年薪5200美元的館長換成一位年薪3480美元的館長。考慮到胡適必定是著名學者,又做過駐美大使,為顧全胡適的情緒和麵子,校方想了一個保留雙方顏面的方法,就是按照中國官場特色,在解除胡適館長職務的同時,聘請為終身的榮譽館長,只是這個館長一毛錢薪資都沒有。

褪毛鳳凰不如雞,胡適的美國“私人外交”之旅

胡適與羅斯福

面對這種尷尬局面,胡適只好心知肚明又裝作糊塗的接收了這一安排,其內心抑鬱愁悶的情緒可想而知。1952年胡適訪臺,在臺大演講中,說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感到青山就是國家,國家倒黴的時候,等於青山不在。”說話間感情難抑。

胡適的美國“私人外交”之旅應該說到此最終落幕。對個人來說褪毛鳳凰不如雞,對國家來說弱國無外交,自古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