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爾蘭大饑荒到群體防疫

從1845年到1850年,愛爾蘭發生了世所罕見的大規模饑荒,造成了愛爾蘭大約一百萬人的死亡,以及超過兩百萬人的出逃。

從愛爾蘭大饑荒到群體防疫

都柏林愛爾蘭大饑荒雕像

而造成大饑荒的直接原因是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作為馬鈴薯感染嚴重的病害,導致大面積的絕產絕收。當時的愛爾蘭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處於英國的治下。處於全盛時期的英國對於愛爾蘭發生的饑荒完全無動於衷,放任自流。

甚至因為宗教意識形態的原因,當時信奉新教的英國人對於信奉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充滿了歧視與偏見,認為是上帝在懲罰愛爾蘭人。

時光流轉,一百多年之後,類似的事情似乎重演一般的發生在了英國,美國,包括整個西方世界。只不過這一次的新冠疫情是波及包括西方在內的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置身事外。但是,那種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傲慢,卻是怎麼也改變不了,依舊提出了荒唐的“群體防疫”。

中國人常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又說殷鑑不遠。說的是要吸取歷史上的教訓,避免再次犯錯。愛爾蘭大饑荒之後,愛爾蘭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愛爾蘭的民族主義也誕生,脫離英國獨立的主張也出現了,並且最終實現了。而且在上個世紀,愛爾蘭共和軍向英國發起了多次恐怖主義襲擊。英愛雙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決這樣的恐怖主義。這樣的歷史教訓就這樣被忘記了。

從愛爾蘭大饑荒到群體防疫


大饑荒時,奧斯曼蘇丹捐助了愛爾蘭兩千英鎊,遭到了英國方面的拒絕,理由是女王也只捐贈了一千英鎊。今天,西方國家指責中國對意大利等國的救援是別有目的的。二者簡直如出一轍。大饑荒時,貿易依舊在進行,美洲的糧食大批被運往英國,甚至還經停在了愛爾蘭的港口,更甚至愛爾蘭本土的各種糧食也依舊被運往英國貿易,而沒有一粒用來救災。今天,一模一樣的事情發生了,在美國依舊始終有人要求不顧正在燃燒的疫情,而要開始經濟活動。怎麼能這樣漠視人命?

從愛爾蘭大饑荒到群體防疫

難道,他們就想不清楚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嗎?新冠是有極高的傳染率的,並且有相當高的致死率的,一旦大規模擴散,然後大規模死亡,普通人會因為害怕恐懼而躲在家裡,甚至逃離的,一旦這樣,對於經濟的打擊就是核彈級別的。因為經濟活動歸根結底是人的社會活動,一旦人沒了,經濟活動肯定徹底完蛋。

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深刻的意識到我們的國家民族的劣根性,並且全力加以剷除。甚至是全世界所有非西方國家民族都是意識到自己的文化劣根性的,也都加以剷除的。但是,包括西方在內的所有人似乎都忘記忽視了,西方文化本身也是有劣根性的。

人類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剷除自己文化上的劣根性。

這次疫情中,暴露了西方的文化劣根性,同樣暴露了,他們根本沒有剷除自己的文化劣根,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文化劣根,這無疑是恐怖的。

西方人極度忽視對人命的重視,用我們的話說就是沒有“仁”。他們同樣缺乏責任感,可能他們可以做到為自己負責,但是他們沒法做到“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另外,還有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歧視,白人優越感,極度短時,沒法進行長線思考。真是,爭到了自己的權利,別人的權利就不管了;爭到了現在的權利,以後的事情管他了。

而更加恐怖的是,西方的文化劣根性似乎已經開始阻礙他們的進步了。

從愛爾蘭大饑荒到群體防疫

今天我們必須要居安思危的思考一件事情,就是西方國家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文化劣根性導致自身的文明停滯甚至退步,就好像曾經的大清一樣。如果他們真的封閉了保守了,作為世界領頭羊的他們,會給全世界全人類帶來怎樣不可測的變化?

最後再次表達一下對某些西方知名人物的唾棄,不該當為人子。明末時,曾有大官瞪著眼睛問,抓來的起義軍,“何不坐餓死家中?”。今天很多西方知名人士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轍的“何不坐病死家中”。真想反問他們一句,你們怎麼不在家裡病死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