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距離黃秋生發文嘲諷鍾南山院士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

從事發到現在,想必許多人已經重新認識了這位香港影帝。

雖然這件事有了定性,但仍有許多地方值得深思。

01

先來說說本次事件為什麼會鬧得這麼大。

2月27日,鍾南山院士在媒體上發言:疫情首先出現於中國,可未必就發源在中國。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3月19日,香港影帝黃秋生看到這篇不客觀的報道後,發了一篇小短文。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要是隻看前半段的話,可能還覺得煞有介事。

畢竟對於科學問題,懷疑、討論和論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仔細讀完這篇小短文之後,你完全看不出黃秋生的邏輯所在。

後來我覺得我太過較真了,畢竟黃秋生連中學都沒讀完。

除了邏輯問題,我還比較欣賞黃秋生敢於撞槍口的勇氣。

三個月多的艱苦抗疫,鍾南山作為國人脊樑時刻站在第一線。

他第一個站出來向公眾說明新冠病毒有“人傳人”的可能。

醫生累倒在病房的時候,他面對鏡頭,流著淚說要多關心一線工作者。

乃至於有記者要來採訪,他都搖頭嘆氣表示不要搞形式主義。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這麼一位國民Top流偶像,戰疫英雄,黃秋生還敢毫無根據的亂噴,真乃毫無底線的“勇士”。

早在SARS爆發的時候,鍾南山是出了名的敢言敢行。

他質疑北京專家,公開對媒體聲稱傳染病源於病毒。

率領廣東一眾醫療專家,率先全國制定了新型肺炎防治規定。

和管軼教授合作,分離出SARS病毒株,為疫情緩解搶佔先機。

而在這次疫情時,又是鍾老扛起了抗疫大旗,不惜以高齡之軀四處奔波勞苦。

但這件事之所以會火,很大程度在於黃秋生的身份。

黃秋生拿過五次香港金像獎最佳演員,在外人看來是妥妥的影帝。

但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卻說出這種話,反而令人匪夷所思了。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無疑,黃秋生作為演員是成功的,但論及做人,這位影帝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鍾南山院士做的事,這幾個月想必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黃秋生完全不瞭解原委,就嘲諷這位科學家玩弄言辭,人格有問題。

不“死”才怪呢。

後來,我還特地去扒了一下黃秋生的生平,才發覺原來事出有因。

02

黃秋生出生在殖民時期的香港。

他的父親是港英政府一名官員,母親黃尊儀是個女傭。

原本想借姿色擠掉原配的黃尊儀,意外地在1961年生下了黃秋生。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在傳言香港即將回歸中國之際,英國父親提前回國。

不過他只帶走了自己家人子女,而留下落魄的母子兩人。

黃秋生和母親相依為命,過上了窮困潦倒,衣食匱乏的日子。

在最艱難的時候,黃秋生的母親甚至還給他喂洗衣粉,試圖毒死他。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後來,母親很快改嫁,但繼父也不是什麼好人,對黃秋生動輒就是拳打腳踢。

讀書的時候,黃秋生經常被罵作“鬼佬”,因為香港人最看不起這種“港英混血兒”。

缺失的父愛和社會的排斥讓黃秋生形成了極度偏執、叛逆的性格。

黃秋生的出身和經歷十分悲慘。

他曾在寄宿學校被人扒過褲子,十五歲的時候還險些被性侵。

中學還沒畢業就被母親和繼父趕出家門,他只得輾轉各大汽修車廠混口飯吃。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但老天還是仁慈的,給了這個從小慘到大的孩子一次機會。

1982年,21歲的黃秋生意外考上了亞視第一屆演員培訓班。

性格的極度扭曲偏執,加上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經歷,黃秋生從當上演員之際就對各種題材的影片駕輕就熟。

1993年,黃秋生拿下了金像獎影帝,但這對社會不是什麼好事。

因為黃秋生在成名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噴子”生涯。

1997年,黃秋生罵劉德華不會唱歌。

2002年,在《無間道》拍攝時罵陳冠希不會演戲。

2003年,在上海宣傳批評陳道明演技太爛。

2004年,被趕出節目後大罵沒人權,原因是他不肯摘下墨鏡。

2005年,《頭文字D》拍攝時,罵周杰倫不會演戲,但這是他第一部戲。

2006年,批評新一屆選出的香港小姐醜,他幾乎每年都要批評一遍。

2009年,因為會場沒座位大罵主辦方,後來被人發現是要和新女友約會。

2010年,周秀娜等嫩模吐槽被禁止出席寫真書展,他站出來罵她們沒文化。

...

這些還只是在香港時期的言論,來到內地之後,黃秋生“噴”得更厲害。

正是因為這些不經腦的言論,他很早就成了娛樂板塊的常駐嘉賓。

不過一開始來內地撈金的時候,黃秋生還是挺守規矩的。

雖然飽受爭議,但他憑藉著一句“我是中國籍”,著實感動了一把國人。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不過,早年間形成的極度偏執和叛逆的性格,也讓他的思想非常容易“走火入魔”。

在2014年黃秋生開始大言不慚,狂犬吠日。

他的思想從愛國到反對,用了不到幾天的時間。

後來更是顛倒黑白,抹黑港警,支持宣揚暴力的學生。

話說到這,回過頭來看黃秋生發文“辱罵”鍾南山這件事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黃秋生終究只是個例,他的言論和他個人性格的扭曲脫不了干係。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當今輿論場中,黃秋生之流越來越多了呢?

03

談及輿論場,自然無法避免對於“話語權”的討論。

馬克思很早就說過,

“誰能夠掌握話語權,誰就能掌握民眾。”

黃秋生事件,起因就是他聽信了一些無良港媒的報道。

其實,許多人並不瞭解中國,他們瞭解的只是想象中的中國。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這群人熱衷於翻牆,去外網看所謂“真實的世界”。

在這裡似乎不用忌憚被禁言或者封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有時候,還能看到各大媒體發佈的所謂“真相”。

很快,這群人有了一個判斷,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但實際上,他們並不知道,牆外的世界是西方媒體話語權的領地。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西方媒體的言論自由權代表了公正,殊不知,這其中包含著更多的是政治間的利益。

群眾失業,外媒會說這是“Make in China”擠壓了就業機會。

美國吸毒成風,不是政府管控不嚴,而是中國出口太多芬太尼。

疫情防控不力的時候,只需寫上“中國病毒”,人民就不會怪罪美國。

......

於是,在這種政治價值觀的引導下,西方媒體很多媒體“中國黑”就成了習慣。

這些失真的新聞往往帶有強烈的迷惑性,人們很容易將其當作“真相”。

出於中國前期對於疫情防控的不力,情緒和不滿便容易上頭。

最後,自己反倒成了諸如黃秋生之流的輿論傀儡。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比如前陣子很火的“中國欠世界一個道歉”,就連許多公知都認為言之有理。

但中國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之一,你讓受害者為“行兇者”道歉,這合理嗎?

很多人都覺得病毒源於中國,還殃及國外,那就是中國的錯。

實際上,這就是西方話語中“中國做什麼都是錯的”的直觀體現。

04

被黃秋生質疑人格有問題的鐘南山,他的功績想必大家都記在心裡。

中國抗疫的表現幾何,可能都不用論證,對比國外便一目瞭然。

在這三個多月裡,有人細數著中國的“黑暗”,毫無調查,張口就噴。

有人自詡中國良心,但背後的資本讓他說什麼就說什麼。

無論背後是否有利益的作祟,亦或者只是為噴而噴。

中國輿論場變得極為割裂已然是個不可迴避的事實。

這群人常用洞穴之喻來區別其他人,稱牆裡面的人看不到“真相”。

黃秋生嘲諷鍾南山惹眾怒,影帝活成了“噴子”,真可悲

你說中國崛起,他諷刺你小民心態。

你說外交抗爭,他嘲笑不過是無腦互懟。

他們沉浸在自己看到的“真相”當中,卻無法理解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

直到疫情在國外爆發,照妖鏡照出了西方光鮮亮麗背後的謊言與不堪。

他們自己反而把雙眼蒙起來,乾脆無視這些事實。

上一代人經受了改革開放的衝擊,個人命運波盪起伏,如今成了輿論場中的公知。

新一代人感知著的是大國崛起的艱辛,以及國際間的叢林法則。

輿論的割裂,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存在對於真相的誤讀、扭曲。

但更多的,是這兩代人不同觀念的激烈碰撞。

於是,在春天伊始,幾代人的觀點全都攪在了一起。

在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輿論場上出現了太多的“黃秋生”。

有人說是壞事,故意抹黑中國的事不少,需要“抗擊”國外不正當言論。

但我覺得這反而是件好事,因為輿論割裂使得問題更為明顯。

彌合觀點已然不可能,但是我們仍有選擇。

看見,記住,然後去反思。

這也許是黃秋生事件發生後應當去做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