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無明見真實

打破無明見真實

前面說了,佛法是佛陀給出的一套解決方案,那麼現在這套解決方案裡面,我們解決了可行性,也就是打破無明見真實的可行性,佛陀認為我們具備這個能力,方案可行。又解決了工具的問題,用什麼工具去實現方案,推進方案。佛陀認為我們就要用般若這個工具去實施和推進方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用這個工具,怎麼去打破無明見真實。

造成凡夫見不到真實的最大的障礙是無明,形成無明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犯了增益和損減的錯誤。因此我們理解為,我們要見到真實,首先就要破除這個兩個錯誤,所以這裡分為兩部分。第一步,就是破除我們凡夫自以為的真實世界,這是要顛覆我們對自以為真實世界的理解,這就是破增益。只有破了增益,我們才可能見到真實。增益跟損減這是兩個連帶性錯誤,這兩個錯誤是不可能單獨出現的。因為我們增益,所以我們損減。所以第二步就是補損減,一旦我們能夠打破我們自認為的真實世界的增益,那麼諸法的真實性就會顯現出來,這就叫補損減。

既然我們要破增益,那麼如何去破增益呢?佛陀告訴我們方法如下,首先為了解構的方便,佛陀將我們凡夫自認為的真實世界進行分類,也就是解構的時候要有明確的對象和順序。這樣思路才清晰,修行才有次第。

那麼在佛法體系裡面,對我們凡夫所執著的這個自以為的真實世界劃分有很多種方法,其中最簡單的一種就是把它分為兩類,分別起名叫“人我”和“法我”。“人我”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凡夫,我們認為我們內在的主觀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這個存在而且是不變的,獨立的。也就是我從生下來的嬰兒開始,一隻上學,參加工作,直到有一天死了。改變的是我們的軀體,但是這個主觀的精神世界是沒變的,上學的是我,參加的工作的也是我,死了的還是我,我們死死的執著於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這個世界的真實的存在,佛教把這個存在叫“人我”,把這種執著叫“人我執”。

第二,“法我”,也就是當這個“人我”存在的時候,這個內在主觀精神世界這個我存在的時候,它一定會攀緣著一個另外的世界。這個內在的,主觀的精神世界一定是依託著一個外在的物質世界而存在。比如,我的這個內在主觀精神的我,這個“人我”它需要依託於一個熔體而存在。而外在的這個物資世界,就叫“法我”。當我們產生“人我執”的時候,一定就會產生第二個執著,一個對“法我”的執著,佛教把對“法我”的執著叫“法我執”。當我們把“人我”於“法我”都破掉的時候,也就把我們凡夫執著的,自以為真實的世界破掉了。

至於如何破除我們的“人我執”和“法我執”。由於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千差萬別,習性和根性都是有區別的。所以佛陀在解構的時候的模式和方法也是有所差別的。佛教裡面把佛陀叫做“大醫王”,就是把他看作一個大醫生,醫生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是需要因人而異,對症下藥的。由於眾生的病千差萬別,所以開出的藥方也是各有不同。佛陀在說法的時候,體系上也有不同,如果不能理解這種差異性。在學習佛法的各部經書的過程中,有時候就會出現互相矛盾的情況。

還因為佛教的教派問題,不同的教派體系之間是根據不同的經,不同的論而構造的思想體系,有時候看起來就是矛盾的,因此引發很多教派的紛爭。這種現象在幾千年來佛教的傳承中經常出現的。之所以產生這種差別,就是因為我們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於眾生根性的不同,佛陀在解構我們凡夫自認為真實世界的時候,他的解構模式和方法不同,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病因不同,第二為了保持教理體系的完整性,由於解構的差異不同,導致佛陀在向我們詮釋他所要表達的諸法真實性的時候,在表達上同樣是有差異的。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處方不同。其實這個問題早就被歷代高僧們發現,因此佛教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判教。什麼是判教呢?就是我們把佛陀一生的教法歸歸類、 分分角度、分分層次。看佛陀是用了哪些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名言系 統來解構我們凡夫的,來詮釋佛陀所認為的世界的真實的。

佛陀自己也有判教,佛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經,叫《解深密經》。在這部經書中,佛陀他自己把他一生的教法分成了三個層次,三個角度,三套不同的名言系統。分別起名叫佛陀的初時教法,二時教法,三時教法。

初時教法講什麼呢?概括的來說,就是八個字:“四諦,無我,涅槃寂靜”。四諦就是四條道理:苦、集、滅、道。苦講生命充滿苦,集,講造成生命苦的原因。然後佛陀用了一個特定的模式,叫做十二因緣。在初時教法中,佛陀用十二因緣作為特定的解構模式,來解構我們凡夫自認為的真實世界。這個解構主要解構的是我們的“人我執”,所以初時教法講四諦,講無我,這個無我指的是“人無我”,講“人我空”。佛教的“空”,梵文是Śūnya,空就是沒有。所謂“人我空”就是佛陀在初時教法裡面,把我們的“人我”解構了。“法我”在初時教法裡面不討論。因此初時教法就明確的對諸法真實性的表達,他只是表達了,通過初時教法的修行,能夠解決內在的自我的煩惱而獲得一種自我清靜的狀態,叫做“涅槃清靜”。就是滅,消滅生命的滅。四諦的第四條道理“道”,只有去向涅槃,才能消滅生命的苦,只有通過修道,才能解除自己內心的煩惱而獲得清靜,修什麼道呢?修三十七道品,這就是佛陀的初時教法。《阿含經》就是佛陀初時教法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