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是病,得治


拖延症是病,得治

我身邊出沒各種拖延症同類:A,僅剩一個月就答辯了,論文只是簡單地開了個題;B,駕照只考了科目一,然後活生生拖到過期;C-Z,執行工作時,東拉西扯、東搞西搞、東張西望,時間進度條過去了七八成後,以哭著也要把事做完的狀態趕在最後期限前五分鐘交差。


不知道多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早起來到辦公室,列好一張滿滿的工作清單,可是,有點不想做啊,你想著,忍不住拿起手機,微博又有了新熱搜,去看看明星八卦,頭條推送了新聞,題目怪吸引人的,忍不住點開,王者榮耀好像出了新活動,玩一局試試。


一上午過去,工作毫無進展。最終,下午複製了上午,明天覆制了今天,週而復始。


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做拖延症。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有些事應該去做,但只要沒到最後一刻,你都不想把它做完。


相信當代大部分人都患有拖延症,據美國一位心理學教授調查研究表明,70%的大學生都存在拖延情況,而正常的成年人中也有將近20%的人每天都會出現拖延情況。拖延症可以說是最普遍,最頑固的個人挑戰之一了。


其實早在明代,就流傳著這樣一首詩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說明數百年前拖延症就已經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個難題了。


往往人們都能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就是改不掉。哪怕作業拖到通宵不睡覺也要前一晚才能寫完,甚至當醫生宣判你只有3天期限時,你還在想,“沒事,還有3天呢”。


當然這是玩笑話,不過拖延症確實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效率,進而影響到我們的進步和人生,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拖延症是病,得治


知乎上有個問題:我們到底為什麼拖延?高贊回答說:拖延的本質,就是你的小慾望擊敗了大欲望。


不管是刷一會朋友圈,還是吃一塊巧克力,這些都是能夠迅速帶給我們滿足感的“小慾望”。而諸如努力工作、存錢、健身、學習外語等事情,則是能夠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大欲望”。


有太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無為,是因為他們輕易便沉溺於一個個眼前的小慾望,最終失去了為大欲望奮鬥的能力。就像英國作家約翰遜所說:“人性的一大弱點,就是我們一直在推遲那些明知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


明知這個月的報表還沒交,但就是沒到最後的截止日期就不想動手。明知領導佈置下了一大堆任務,但卻總是一邊焦慮一邊繼續刷手機。明知下週要在小組會議上發言,但直到前一天晚上才匆忙熬夜製作PPT。


每一個拖延症患者,都清楚有很多事情是必須完成的,但是每當坐在辦公桌前,就總能找到一大堆藉口,為自己開脫。今天說身體不舒服,明天想要多睡會懶覺,後天又說要追新出的韓劇……直到最後的截止日期,才著急上火,慌忙趕工。


人之所以拖延,原因之一是想延長美好悠閒的時光,若期間忐忑不安、備受煎熬、焦慮內疚,那還是挽起袖子開工吧


拖延症是病,得治。


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告訴他還有明天。因為當他相信了明天,他就永遠不會選擇努力的今天。那些打敗拖延症的人,永遠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就去行動。


祝願你我,不再找“明日復明日”的藉口,而是有“今日事,今日畢”的勇氣。

共勉。


拖延症是病,得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