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演!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被倒入下水道

最近有一條與美國疫情相關的消息上了熱搜“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被倒入下水道!”

盆友們是不是感覺如此熟悉?!因為這是初中課本上的知識點(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威斯康辛州奶農們為了控制利潤 一桶一桶往河裡倒新鮮的牛奶),沒想到歷史竟然再次成真了,就像段友們說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看美國…


歷史重演!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被倒入下水道

很多盆友可能會問,“為什麼寧願把牛奶倒掉,而不是拿去泡牛奶浴呢?”

答案是...因為奶農們家裡沒有浴缸啊!

不對不對,其實答案是...因為倒的是未經處理的原奶,裡面富含大量的致命細菌!不僅不能潤膚,還可能會得皮膚病!!

咦,好像還是跑偏了,礦工作為一個糙漢子,一個硬核財經博主怎麼會回答這類養生問題!?

哦,盆友問的其實是“為什麼寧願把牛奶倒掉,而不是低價賣掉或直接拿去送人呢?”

這就又不得不提這次的疫情影響和經濟下滑導致短時間內美國國內供需失衡,大家收入下降導致對奶製品的需求在下降,這一現象則正是“市場經濟具有滯後性缺陷”特徵的反映

我們都知道在這次疫情引發美國經濟黑天鵝之前,美國已經歷經了長達10年之久的牛市,經濟一片繁榮,工人收入有保障,消費水平上漲,對於奶製品行業需求同樣在上漲,在這種前提下奶農們就有擴大生產的動機,3月又正好是產奶高峰期。

當這次美國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股票暴跌,工人失業,大家對收入的預期在下降,那麼對牛奶這類非必須消費品的需求也在下降(這裡可以引申另一個話題,美國近年來興起的素食主義傾向例如前段時間大火的人造肉),但奶農們的奶牛數量還是按照此前對市場的預估儲備。

因此當面對市場需求的急轉直下,奶牛們是無法立即做出有效的市場應對措施來保住價格(就算現在立馬減少生產(賣牛或者殺牛),也要等幾個月之後才能逐步反映在終端的價格變化上),需求在萎縮而供應量無法及時調整導致供求失衡,牛奶價格就會出現下跌預期,如果不採取措施任由市場下跌預期繼續放大,後果就是出現暴跌。

那為什麼選擇的倒掉而不是低價賣或者送人呢?這裡就得提到市場經濟的另一個缺陷“交易成本”

首先,要想有好奶就得讓奶牛有個好心情,因此,牛奶的產地主要是能讓奶牛們放飛自我的的郊區,因此要送入工廠就會產生“運輸成本”;

其次,進入工廠後需要對牛奶進行殺菌,殺菌完成後還需要進行包裝分揀,再通過供應鏈配送到各類售賣渠道,因此又產生了相應的加工、包裝、人工、配送成本以及渠道等各類成本;

最後,才是消費者從各類渠道買到可供食用的牛奶。

可見,經過這一系列環節所產生的交易成本甚至可能超出了牛奶的終端售價,也就意味著奶農賣的越多虧得越多。同時,牛奶的保質期相對較短,就算不考慮貯存成本,也等不到供需平衡的那天。

你可能又會說,那是不是可以讓廣大人民群眾到奶農牧場自取呢?

盆友們,人都是有自私性。你今天給我折扣券甚至免費券喝咖啡,以後再想讓你掏錢喝咖啡,你願意嗎?相信多少人都會選擇繼續用這樣的方式逼著奶農們免費送。(除非市場被寡頭壟斷,這個套路相信大家也懂得)

所以要是你作為奶農,你能怎麼辦?相信機智的盆友們也會做出和美國奶農們同樣的選擇,全部倒掉以最大化減小損失。


歷史重演!美國數十萬加侖牛奶被倒入下水道

(美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經濟無情,市場就是這麼殘酷。對比之下,武漢疫情期間,生鮮蔬果行業也同樣出現了滯銷,但我們很多可愛的果農和菜農的選擇是自己免費送到醫院一線,不求名不求利,只為戰疫的勝利!

礦工本人是打心眼尊敬和佩服,任何時候除了利己,還應保持一個善心和利人之心!


如果喜歡,可以點個不要錢的“贊”呀~如果很喜歡,歡迎分享轉載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