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地名史話之“楊家巷與楊氏家族”

高郵城西北角,北市口往西不遠,有一處地勢隆起,位居全城之巔的地方,人稱“天地壇”。從壇的南坡往下,有一條北高南低的深巷直通承志橋河邊。上年紀的老住戶多半還能記得,舊時,巷子中段有座朝東的大門樓,門前三層青石臺階,兩旁一對雕花石鼓,氣派很是不凡。這便是光緒年間顯赫一時的楊氏家族的聚居地。這條巷現今仍舊叫楊家巷。

金扁擔的傳說

關於楊家的發跡,有這樣一個傳說:楊家的祖籍不在高郵,是從江南流徙來到本城的。初來時,在東頭街上(今人民路)經營一爿叫做“東昇泰”的小米店為生,後來,生意越做越興旺,漸漸成了小康人家,有了錢,自然想買一處寬綽些的房子住。

真是無巧不成書。天地壇南坡下有一家姓李的大戶,家道中落,子孫們坐吃山空,典賣完了田產、市房,又拿祖遺的住宅賤價求售。來看房的倒是不少,但買主們站在壇坡上往南一望,見這宅子北高南

低,步步向下,都說是個不吉利的地勢,難怪李家一代不如一代,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呢。李家急得把房價一壓再壓,還是無人問津。

聽到風聲,楊家的人也來了。不過,米店老闆碰巧是打南邊走來的。抬頭一望,幾十間房屋依坡而建,一進更比一進高,最北的一進高踞在壇坡頂上,簡直就是一座樓房。他想,這分明是個步步高昇的

兆頭,再一問價錢,又三文不值二文,當時高興得不行,連忙請人做中,當天作成了這筆交易。

交割房子的日期到了。李家子弟倒也爽氣,把些鍋碗瓢盆、傢俱、箱籠搬運一空,頭也不回地去了,連嵌在堂屋後牆上的祖宗龕子也扔下不要了。楊家呢,當然沒有供別人家祖宗牌位的道理,等各事粗定,便動手拆這些龕子。先撬開四周的牆磚,然後說了聲“得罪”,用力一拽,龕子嘩啦一聲撲地倒了,帶出—大堆斷磚碎土來。滿屋的塵霧散盡以後,在場的人都驚呆了:一條黃燦燦的金扁擔赫然橫在磚堆上這真是飛來的橫財!一夜之間楊家就成了全城數得著的富戶。

那年頭,商人居四民之末,就算你腰纏萬貫,也還是低人—等,楊家決心不再讓子孫“穿木頭圍裙”,便不惜重金,聘請飽學的先生作西席,督促子弟們苦讀詩書,想從科舉上謀個進身之路,掙個—官半

職來改換門庭。也是天從人願,後來楊家後代果真出了些進士、舉人,在外省做了大官,買田置地,不多年就成了有錢有勢的名門望族。

父子三進士

楊家有記錄可查的信史始於清代編修的《高郵州志》。據州志記載,道光初年,楊氏族人楊觀壽、楊昌霖、楊昌言已因“博學能文”而在本地頗負盛名了。楊觀壽是貢生,兒子紹炯也是貢生,並且是位詩人,州志藝文志上有他的詩集《湖上閒吟》的書名,可惜書已散失,無從得見了。

同治十二(1873)年,楊紹炯的長子福臻鄉試中舉,光緒六(1880)年中進士,入翰林院任檢校。散館後,先後任山東、河南、貴州、陝西、福建諸道監察御史、兵科給事中兼京師巡城御史等職。據說楊福臻做官頗能公正自持,遇事敢直言無諱,曾向清廷上長篇奏章,痛陳官吏貪濫、民生痛苦情形,語多沉痛。甲午戰敗後,上疏參劾李鴻章的親信葉志超,列舉葉在朝鮮遇敵先逃、喪師辱國及謊報戰功等罪行,請求殺葉志超以謝國人。後見朝政愈不可為,就乞假歸裡,在宅東建書齋數棟,竹籬茅舍,讀書自娛,並自撰楹聯:“粗茶淡飯布衣裳,這一點老夫享受;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些事兒子擔當。”光緒末年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著有《漢書志疑》、《漢書假字考》、《漢郡守分郡考》、《款竹軒詩存》、《匏居集》、《燕市醉歌》、《灌畦餘興》、《享帚詞》、《竹屏詞》、《蕉夢詞》等詩文。

楊福臻步入仕途後的第九年就是光緒十五(1889)年,他的兒了楊芾也躍登龍門,成了進士。五年後,就是光緒二十(1894)年,五兒子楊蔚又中了進士。

楊芾字若米,起初在兵部任主事郎中,因才思敏捷,熟諳奏章,不久就被調到軍機處任章京。章京又稱小軍機,是軍機大臣的重要助手,主管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等事務,是一項能參與朝廷最高機密的重要職務。當時的領班軍機大臣恭親王奕祈對楊芾十分倚重,入宮晉見皇帝,出外巡行視察,大多帶楊芾同行,一應奏議、諭令大率皆出自楊芾之手。後來,楊芾又外放到山東,任萊州知府。他著有《扶桑十旬記》一書(已佚),據說曾奉命出使過東鄰日本。

楊蔚字薈亭,進士及第後,在河南浚縣、遂平、永城、澠池、固始、項城等地當過知縣,辛亥革命後解職歸裡。著作有《黃花吟舫詩草》、《豹隱詞》、《夢餘詞》、《泣玉詞》等。

在前後不過十五年的時間裡,楊福臻父子三人先後中進士,這不僅在高郵沒有先例,就是科舉史上亦不多見。在“唯有讀書高”的舊時代,楊家因此身價百倍,成為全城矚目的書香門第。

楊家八房

楊福臻有七個兒子,成年後析產分居,分為七房,楊福臻的胞弟福申有一子列為第八房。這就是舊時高郵人常提到的楊家八房。

大房楊莘,字亦孫,十幾歲就中了秀才,善為詩文,著有《悲秋閣文集》。但體弱多病,二十八歲時匆匆辭世,無子,遺—女名綵鸞。按舊的宗法制度來說,這一房就算絕後了。

二房楊藜,廩貢生,沒有做過官,只在家鄉經管田產、家務。有一子謹之。現存的後裔有汝寬、汝光、汝堯、汝亮、汝先、汝章、汝平。二房在城北石灰閣(今城北小學內)建有住宅,有四、五進房屋,一個有池塘亭榭的花園。

三房楊芾,情況已如上述。他生有六子:遵路字由之,號甓漁,遵猷字宜之,遵典字慎之,遵矩字潔之,遵程字式之,遵方字策之。孫兒女有汝舟、汝礪、汝繩、汝綬、汝紀、汝綸、汝綱、汝緯、汝琦、迎弟、招弟等。

三房在城內梁逸灣建有一片很氣派的宅第,大廳前有楊芾自書的楹聯:“處家總要和睦,才有心情能愛物;生子不妨愚魯,只求骨格可為人。”宅後有花園,池塘裡建有石舫。

四房楊菁,字詠莪,廩貢生,湖北試用知縣,生有二子:遵時字立之,遵銘字緘之。女兒適本城東街汪家,是汪曾祺的生母。立之有子女九人:汝楫、玉華、汝樸、汝楷、汝棣、汝栩、汝松、汝玲、汝

模。緘之有子女六人:汝樟、汝婉、汝林、汝權、汝桂、汝佩。四房住城北楊家巷老宅內。

五房楊蔚,住楊家巷老宅對面的新宅內,有四、五進正屋,宅南是一個很大的花園,不但有假山、池塘,還飼養過一對丹頂鶴。楊蔚的長子遵廉字本之,次子名遵提,字是之,女兒四人,名遵慶、遵康、遵賡、遵耆。遵廉中年辭世,留有一女汝來,遵提現健在,在北京商業部工作,子女情況不詳。

六房絕後,情況無從查考。

七房楊薌,字黍農,光緒二十九(1903)年中舉,保舉以知縣待用,原住楊家巷老宅內,晚年在城中州衙對面營建住宅,讀書自娛。楊薌有子二人,其子遵憲字監先,次子名不詳,字爾嘉。孫子輩有汝諧、汝詣、汝謂、汝惠、汝訓、汝謹、汝誌等。

八房楊蕃是福申的後裔。福申字引卿,號雨溪,擅長書法,詩詞,著有《容安小室詩詞》。福申五十多歲就去世,當時楊蕃尚幼,由福臻撫養教育成人。楊蕃有一子遵轍,字煥之,其後裔有汝珍,汝鑫及一位乳名叫小懷子的幼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