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管窺一些A廠的管理,和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一致的,因為它們都是基於人性的特點。

那幾家傳說中的大廠都是金光閃閃的,每年有無數畢業學子和職場中人慕名而來,也同樣有尋找自己理想和節拍的人轉身離去,那麼這些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呢?

在A廠待了2個多月,管窺了其中些許管理理念,有一些批判,有一些分析,略做分享。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1.業績是誰的?個人與平臺的相愛相殺

從銷售管理的角度看,個人和平臺一直是種「相愛相殺」的關係:

你個人能力很強,有強大人脈,能洞察人心,能搞掂客戶、卡死友商,各種刀光劍影穿行而過,最後拿下大單。從銷售的角度看,老子付出了這麼多,業績肯定是銷售個人的;

但,僱主爸爸可不這麼看:沒有響噹噹的公司品牌,在外名聲不好;沒有全面完善的基礎設施,客戶要的資源都沒有;產品質量一團糟,業務交付不給力,三天兩頭報故障,誰用誰倒黴;任你三頭六臂,武功蓋世,單子還能簽下來嗎?

通常來說,越是規模小、實力弱的公司,越仰仗銷售個人的資源和能力;而越是強大的公司,越是把結果反過來了:「你能做出的所有成績,都是立足在公司這個平臺上的,不要把平臺的能力當做自己的能力,離開了平臺,你什麼也不是」。

A廠顯然是後者。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業績是公司的,你只是個螺絲釘。

所以它對於銷售的激勵,註定不可能直接按照業績收入的百分比提成,而是按照「績效」來評估;

當然,這種激勵的力度有限,更不可能做到「上不封頂」。所以如果你在以「業績比例提成」的小廠業務做得非常好的話,分分鐘拿到遠遠多過大廠的收入。

當然,反過來說,要是覺得經濟形勢不好,業績難做,或許大廠也會是個不錯的平臺選擇:至少靠著大廠的金字招牌,搭上自己的能力,保底的收入肯定是有的。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2.看結果還是看過程?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菲爺曾經是很堅定的「結果派」。

曾經在V公司的時候,菲爺就跟老闆提出,所謂的KPI,既然是key performance,那麼就應該聚焦於核心指標:一個銷售的核心指標,就應該是收入、利潤、回款、客戶評價這麼幾項。至於那些什麼團隊建設啊、企業文化啊、考勤啊這些有的沒的,考核起來不僅隨意性很大,而且根本沒有值得去考核的價值。

當時老闆是認同我的看法的,他的理由是:基於信任的管理,結果做到了,通常也意味著過程差不到哪裡去。而每個人有自己的方式和節奏,這種過程的自由度應該交給銷售本人去把控。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但A廠不是這麼認為的,而是「不僅僅看結果,更要看過程」

A廠的理念也有其實際依據:首先,不同行業的規模差距很大,看互聯網行業的銷售,很輕鬆可以做到一年增長几個億,但看傳統行業的銷售,做好增長一千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就是說,業績的好壞,並不僅僅取決於個人能力,而更大程度取決於你分到的是肥田還是荒田。

但云計算業務未來的發展,不能僅僅聚焦在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甚至政府行業,更要逐個去覆蓋和擊破,如果一味靠收入業績來評價工作成果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大家都願意擠到互聯網行業去,而沒有人願意去做傳統行業的攻堅。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另外,公司在快速擴張發展,從一開始就要把控收入質量的關。

過去運營商行業在這一點上就是走了一條彎路:政企業務充收入規模,好,那就大量的ICT成本換收入;手機放號充放號量,好,那就大量「養機」養空號——真到發展到後面,需要擠掉業務水分、清理虛假業務時,難度就很大了:因為相當於動了許多人的既得利益。

所以A廠要求的業績,也開始要看質量:為了防止靠流量充收入,一開始就要求非流量的收入佔比;不能光指望公共雲業務的自然增長,更要線下專有云有突破,所以後者的收入規模單獨考核;

另外在過程中,也有更多的要求,每週要拜訪多少個客戶,定期要寫客戶小記和項目小記,日報週報月報晨會晚會不能少……

各有各的道理,管理上很多道理,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和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看,結論自然不同。毛爺爺一早說過的金句:「屁股決定腦袋」。

而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權變」,即管理理念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在不同的場景下,適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時管理也是「動態」的過程,即使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對應不同的戰略目標,也會一直出現動態調整的狀況。

身在其中,最重要是「知其理順而不糾結」。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3.炮火不止放在聽得見槍響的地方

過去我們一直聽到一個理念說「把資源傾斜給聽得見炮火的地方」,也就是儘量把資源傾斜給一線銷售部門和市場部門,用以激發前端銷售市場部門的積極性,所以通常後端部門的待遇會比較涼涼。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後端部門來說,反正幹好幹壞都是那個死樣子,何必那麼賣力呢?於是一來大部分有幹勁的人才都流通到前端部門,而只想著混日子的留在後端,那麼必然出現的現象就是:當銷售找到後端部門支持的時候,簡直就是求爺爺告奶奶,根本得不到給力的支撐。

菲爺當年在V廠做銷售的時候深有感觸,每次做方案的時候,想要解決方案部支撐,全靠人品:攤上關係比較好也比較負責的,可能好好幫你做方案;碰到比較懶的推卸責任的,直接就告訴你這個我們提供不了,你們銷售自己去解決。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感覺A廠在這一點上處理得比較好:

首先,架構師的待遇是比銷售高的,所以有很多技術功底深厚的,更願意做架構師,而不是銷售;

其次,架構師也是有收入考核的,也就是他們和銷售關聯的項目收入,也要計入他的考核體系。這就意味著,架構師不僅會盡心盡力積極服務好銷售,更加會搶著關聯銷售的項目,搶著為銷售服務。

最後,架構師所有的方案成果都是要提交到公司的知識庫裡的,並且會有數量和質量的考核要求,這樣每一個銷售都能共享到所有架構師沉澱下來的知識成果。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以上是最近管窺到的一些管理理念。其實對於一個公司的管理,和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是一致的,因為它們都是基於人性的特點。

例如,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你會覺得更多是基於ta個人的努力,還是家庭和學校的培養?對子成長的目標,你是看過程還是看結果?孩子的技能結果和認知沉澱,你會更重視哪一樣?

傳說中金光閃閃的大廠,究竟是種怎樣的存在?


歡迎思考交流。

作者:辣媽菲爺(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