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聚起社會的力量,扶起壓彎的脊樑


咸陽市:聚起社會的力量,扶起壓彎的脊樑

不知從何時起,在咸陽市精準扶貧的大軍中,悄然走來了這樣一支精兵強將:他們中有人是身價不菲的企業老總,有人在文藝界小有名氣、有人是教育界精英、有人是醫療戰線的業務尖兵……

這些人在實現自我社會價值的同時,不忘反哺社會。

因為他們更懂得“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的道理。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當全市社會組織的志願者伸出一雙雙充滿著愛意的臂膀,無數個被貧困壓彎的脊樑也悄然挺起。

2018年6月13日,咸陽市的300多家社會組織負責人,在彩虹銀座賓館相聚。

咸陽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於會上宣讀了《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明確了以黨建為引領、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作為參與主體,採取“多對一”和“一對一”的方式參與脫貧攻堅的方案。

同時,將市本級社會組織分成9個組,加上秦渭兩區各1個組,一共11個組,共同參與旬邑、永壽、長武、淳化四縣11個貧困村的精準扶貧工作。

社會組織有了政府的指引,猶如燃起一盞盞指路的明燈。

咸陽市:聚起社會的力量,扶起壓彎的脊樑

除了教育扶貧、產業扶貧之外,咸陽市室內裝飾協會積極動員,主動提出自願包扶一個村。其他社會組織根據自己的特點,分別以慈善、技術、醫療、文化等為方向,開展醫療扶貧、慈善幫扶、文化扶貧……

目前,淳化縣、旬邑縣的小組先後召開對接幫扶會,已有5個小組開展了第一次的調研走訪。通過調研走訪,社會組織的志願者感受到了貧困戶的真實家庭狀況、收入情況以及健康情況,並進行收集分類,為下一步開展精準扶貧打下基礎。

“通過一年的幫扶,全市300多家社會組織分別在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技術扶貧、慈善扶貧、教育助學扶貧、就業扶貧、醫療扶貧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咸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市社會組織黨委書記樊自斌介紹道,目前,獲益貧困群眾近5萬人,投入資金物資近9000萬元。2019年上半年,市本級社會組織在2018年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12家,分別在美麗鄉村建設、購買農產品、慈善幫扶方面增加投入資金14萬元,受益群眾達2000人。

咸陽市:聚起社會的力量,扶起壓彎的脊樑

2019年8月26日上午。咸陽市室內裝飾協會的原黨支部書記史金福接到扶貧點——旬邑縣職田鎮職田街村黨支部書記張銀虎的電話。

原來,村裡有一名特困家庭的娃娃,收到了西安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娃在高興之餘,卻因湊不齊學費,終日以淚洗面。

這名特困家庭的娃娃名叫張逸楠,是職田街村五組人。父親早年病故,母親一人撫養3個孩子,實為不易。張逸楠本人肢體殘疾,身殘志堅的她在2018年就以總分454分考取南方醫科大學,終因貧困而失去上學機會。2019年,又以總分501分考上了西安醫科大學,她自己身體不好,所以她更能體會到疾病給人帶來的痛苦,她想學醫去減少病人的病痛。然而同樣的困難,再次降臨。

“決不能再讓孩子因付不起學費而與高等教育失之交臂。”咸陽市室內裝飾協會會長時利江用力攥了下拳頭。隨即,該協會理事群中出現了這樣一條信息:現有一名可能會因付不起費用而輟學的孩子需要幫扶,各位理事,有意願幫扶的儘快與協會聯繫。

不到兩個小時,陝西厚基馨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兵率先在群裡回覆:每年資助3000元。陝西通昱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鋒、咸陽楚天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和生隨之打來電話,各資助4000元。

8月27日下午,幫扶方案確定。

8月28日上午,咸陽市室內裝飾協會一行8人前往旬邑,為張逸楠送去了11000元。

9月1日,張逸楠準時前往學校報到。

這個堅強的青年,在社會組織志願者的幫助下,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對張逸楠們的幫扶,讓教育扶貧的價值彰顯著光芒。幾年來,咸陽市社會組織在教育扶貧中從未缺席。

咸陽市醫藥協會組織會員企業向旬邑縣底廟鎮劉西小學捐贈愛心助學款物達5萬元;三原縣北城幼兒園按照縣扶貧庫裡確定的建檔立卡戶幫扶8名幼兒對象;咸陽市民營企業家協會分別向革命老區淳化縣、旬邑縣40名即將入學的貧困大學生每人資助2000元,同時安排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扶……

這一串串數字背後,是一雙雙被擦亮的、閃著夢想的眼睛。

旬邑縣豳風教育協會不但連續三年籌措資金60多萬元,資助優秀學生及教師和貧困家庭學生,更是將目光投注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上來。

旬邑縣位於咸陽市北部。全縣留守兒童3202人,佔總兒童數的16.67%,主要集中在農村。

旬邑縣豳風教育協會在長達4個月的調查中發現,多數外出打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都不回家,造成部分孩子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不安、冷漠自閉、悲觀消極。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不能讓這些希望變成失望、絕望。

豳風教育協會決定設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成長與服務項目。項目主要針對職田鎮中心小學、張洪鎮中心小學、丈八寺中心小學7-12週歲的240名留守兒童。

他們聘請專業心理諮詢老師為確定的240名留守兒童做心理測試,全面分析掌握每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家庭教養方式以及兒童自身的創造力,從而有依據地設計團體輔導課程和策劃心理體驗式矯正活動。

項目的實施,讓西安、咸陽、北京的心理專家,依據心理學、團體動力學、人本心理學,結合戲劇情景教育,有針對性地策劃了一整套系統的心理健康成長支持與服務方案。通過開展戲劇、繪本、心理劇等活動,一方面滿足兒童的精神需求、價值需求及社會支持水平,另一方面豐富他們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人格的發育和情感的成熟。同時提供家長、教師心理支持活動,營造平等、尊重、友善、信任、分享、互助、身心健康的氛圍,實現“同校同成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目標。

“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好人啊。”丈八寺小學張夢傑的喃喃自語,是對志願者為期一年服務的最高讚賞。這位自幼被母親拋棄,常年和貧困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孩,原先心裡全是對媽媽的恨,對社會的恨。如今,在她小小的心裡,愛的種子已慢慢發芽。

9場次的團體心理輔導、3場次家長課堂和18人次的個案諮詢……項目的實施,讓240名和張夢傑一樣的兒童打開心扉,消極冷漠、不善溝通、以自我為中心等深種孩子心中的惡魔,被志願者一一趕走。

同樣關注留守兒童的還有慧愛心智障礙人士服務中心。

這個社會組織專為13歲以上心智障礙人士及家庭提供託養、日間照料、就業培訓、支持性就業,提高心智障礙人士及家庭生活品質,倡導平等、尊重新理念,促進社會融合等服務。

他們還發起了“愛心屋”捐贈活動。在陝西師範大學奧林匹克花園學校、國際獅子聯合會陝西時光服務隊、“愛心蜜”公益群及大量愛心人士的支持下,募集到圖書9大類700餘冊,書櫃2個,於2019年1月10日幫助幫扶村建成圖書室,讓村上孩子們在假期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並幫助20名貧困戶9—15歲的孩子(男、女生各10名)走出村落,走進肯德基就餐、奧斯卡觀影、參觀秦嶺動物園,學習插花、茶藝,進行防意外傷害、防溺水、防性侵、防拐賣教育,讓孩子們懂得保護自身安全,確保身心健康。

像這樣以愛為主題的良心劇,自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艱以來,幾乎每天都在咸陽的貧困地區上演著……

扶起一個個壓彎的脊樑

下沉式的院落、四面土坡、十幾間窯洞……這個渭北旱原上典型的地坑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是村上最神聖的地方——村小學校,窯洞就是教室。如今,這裡卻成為60多頭牛的“別墅”。

“要是前幾天來,想下到這坡底,還得在這條拐了幾道彎的土路上粘上兩腳泥哩,現在車能直接開到門口了。”2019年12月7日,禮泉縣昭陵社區前山村村委會主任楊文儉說起這話來,有點小得意。

也難怪楊書記得意,因為這裡不但是牛的“別墅”,更是村上貧困戶們的“金庫”。

2017年10月,市慈善扶貧協會在精準扶貧中,瞭解到禮泉縣山前村226戶群眾中,有26戶貧困戶。

怎樣讓這些貧困戶有長效、穩定的收入呢?動了腦子,就有了路子。得知這個村具備養牛的條件,市慈善扶貧協會想方設法募集資金20萬元,利用村上早已廢棄的學校舊址,建設秦川牛養殖項目。

2019年,市慈善扶貧協會再次募集資金15萬元,用於牛舍1000餘平方米的地面硬化和通往牛場的300米水泥道路建設。

2019年年底,這裡的秦川牛已由當初的16頭髮展到60多頭,2019年10月,為貧困戶分紅3萬元。

如今,這個村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好鋼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市慈善扶貧協會在扶貧項目建設中,思路清晰,考慮周全。

這種清晰和周全也體現在淳化縣石橋鎮引安村設施養羊項目上。

說起養羊項目帶來的好處,引安村曾經的貧因戶楊學仁想到家中12頭羊今年產了9頭小羊娃,就高興地掰起了指頭:一頭羊娃能賣1千多元,9頭小羊除掉飼料等本錢,就能落5000多元。再加上今年羊奶賣了2500元,還有合作社的兩次分紅880元,就是小一萬啊。“這一切,都是市慈善扶貧協會精準扶貧給我們帶來的啊!”楊學仁高興地說。

2017年,市慈善扶貧協會為幫助引安村村民發展脫貧項目,募集資金118萬元,建成奶山羊養殖場,採取“一戶承包,貧困戶分紅”的形式經營。

一時間,“領頭羊”發揮出作用,村裡有群眾也自發養起了奶山羊,許多貧困戶也用分紅款投資購買羊娃,幹起了養殖業。

“我們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77人,2017年脫貧4戶18人,2018年脫貧8戶27人。”淳化縣石橋鎮馬家服務中心黨工委副書記姚冬說,引安村剩餘貧困戶2戶2人,2020年全部脫貧。

看到一個個貧困戶挺起了腰桿,市慈善扶貧協會項目部主任張揚由衷地感到欣慰,他說:“古語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非常適用。”

為此,市慈善扶貧協會堅持以項目為載體,大力開展慈善救助活動。

近年來,共投入慈善扶貧資金220萬元,落實產業扶貧項目6個:資助60萬元建成的淳化縣石橋鎮引安村奶山羊養殖項目,幫助41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資助60萬元建設的永壽縣甘井鎮北莊村黑小麥種植加工銷售項目,幫助16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資助50萬元建設的乾縣梁山鎮五興村黑木耳種植項目,幫助50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資助20萬元建設的長武縣亭口鎮二廠村肉驢養殖項目,帶動20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資助20萬元建設的禮泉縣昭陵社區前山村肉牛養殖項目,幫助2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資助10萬元建設的禮泉縣昭陵社區南陽村產業扶貧項目,幫助27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目前,6個產業扶貧項目均建成運營,分紅資金超過20萬元。

與市慈善扶貧協會一樣,長武縣刺繡協會通過扶持長武縣留守貧困和殘疾婦女手工藝品製作技能培訓項目,為她們提供生產資料的購買、手工藝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手工藝品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培訓等服務。採取多條措施發展刺繡、剪紙、鉤編織等手工藝品產業,拓寬貧困婦女增收渠道。

一根絲、一團線、一塊布、一枚針,信手拈來,或織或繡,一件件家裝掛飾的手工藝品便呈現在人們眼前。這種情景在長武縣已成為婦女們廣傳的美談。

而三原青商會則將目光投注到有種植養殖經驗的農戶身上,在三原新興鎮牛安村成立紅美人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方面通過產業實施為貧困村民注入信心,創造脫貧條件,提供就業和勞務幫扶機會,另一方面,藉助會員企業管理、技術、銷售等優勢,解決農業合作社生產運轉問題。

他們利用“商會+合作社+農民”的方式,建設農業合作社項目,目前流轉農村土地1200餘畝,其中22戶貧困戶流轉土地100畝,投資480餘萬元,根據北部塬區地形及土壤特色種植雙矮化蘋果,石榴,丹參、蒲公英中藥材,羊肚菌,油料作物千餘畝,養殖雞鴨萬餘隻,佔地百餘畝。

青商會運用“三變”發展新模式,與34戶貧困戶簽訂種植項目入股分紅協議,提升貧困戶的勞動致富積極性。種養人員全部聘用村裡貧困戶及農民,平均每月勞務用工量可達20人,人均每月增收約2000元,涉及貧困人口30餘人,輻射當地農戶180餘人,年累計勞務付費80餘萬元。

積步成跬,積水成潭。為了讓每個貧困戶昂首挺胸,迎頭趕上,咸陽市的各個基層社會組織凝成了一朵朵浪花,匯入全市精準扶貧的波浪中。

(CT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