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1978年,圓谷公司把《恐龍特急克塞號》推向市場且收視低迷的時候,大概萬萬想不到,四十一年之後,在日本都已經無人談及本片的情勢下,一水之隔的中國,自媒體上、社交群組裡,克塞戰士、人間大炮和格德米斯仍然是一個時不時會被提及的名字,儘管同樣它也不再熱門。

時至今日,很多日本人乃至圓谷方面當得知70後80後中國觀眾對這部“科幻劇”仍然念念不忘後,依然搞不清情況——這部在日本反響平平的特攝片在中國究竟經歷了什麼?

四十一年,轉瞬即逝。讓我們再次讓時間停止,回到四十一年前(不是7000萬年前),來看看這部經典譯製劇如何從日本匆匆誕生、失意淡出,又漂洋過海在中國變身爆款,併成為中國影視劇引進史上的標籤事件的。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困頓之下的恐龍三部曲

《恐龍特急克塞號》是如何問世的?

提及日本的圓谷製作公司以及旗下的金字招牌“奧特曼”,相信中國的80後90後都不會陌生。在大半個世紀裡,圓谷公司一直以專門製作各類特攝片而聞名。《恐龍特急克塞號》,便是這家“老字號”旗下的一員,但是它的誕生,卻與圓谷的一段失意歷史緊密相關。

《恐龍特急克塞號》片尾

圓谷公司於1963年成立,依靠製作電影特效起家。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它便憑著奧特曼系列和其他一些成功作品,在日本娛樂界聲名鵲起。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74-1975年間,日本經濟不景氣和特攝片熱潮消褪這兩大利空同時來襲,加之高額預算赤字、新作反響不佳(新推出的《奧特曼》劇集收視率跌至10%之下),這使得原本家底就不厚實的圓谷舉步維艱。無奈之下,它不得不暫停了奧特曼系列的後續開發。

當然,坐吃山空肯定是行不通的。於是,經過1年多的醞釀,從1976年起,圓谷的特攝生意又再度開張了。

事有湊巧,1976年在北海道地區發掘出了日本第一具食肉恐龍化石,很快日本少兒娛樂界便興起了一股持續數年的“恐龍風”。圓谷覺得這是個蹭熱度的好機會,於是便聯合玩具製造商多美公司(TOMY),順勢推出了在其發展史上留下獨特一章、後來被稱為“恐龍三部曲”的特攝電視劇系列。

此時在日本,特攝產業整體處於頹勢之中,而動畫市場卻一片欣欣向榮,可能是考慮到此因素,圓谷在“恐龍三部曲”的第一作《恐龍探險隊》(1976)和第二作《恐龍大戰爭》(1977)中,採用了將真實的背景和道具與動畫繪製的人物相結合的製作手法。結果,兩部劇集播出後仍然不見起色,而公司內部的一些高層也對這種混搭作品不太感冒。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星球大戰》

很快,時間就到了1977年底,業界的流行風向標又有了新的變化——此時,史詩級科幻鉅作《星球大戰》和《第三類接觸》在美國熱映後的空前盛況已被日本媒體廣泛報道,加上早在同年8月份上映的動畫電影《宇宙戰艦大和號》所引起的票房轟動,日本社會的科幻熱潮迅速升溫。

綜上考慮,圓谷在籌劃第三部“恐龍”作品時,決定恢復完全由真人演員出演的這一特攝片的傳統模式,由此促成了“恐龍三部曲”的最終作《恐龍特急克塞號》的出爐。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日本市場5%的收視率

《恐龍特急克塞號》只不過是個小角色

格德米斯

《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一個噓頭,首先是引入了“時間悖論”的概念。儘管最初這個點子遭到贊助商以“小孩子看不懂”為由的反對,不過在編劇辻真先的堅持以及一些影評人士的支持下還是得以保留——按辻真先本人的看法,“就算一部作品讓小孩子難以弄懂,只要用心去做他們還是會去盡力理解。如果作品簡單但粗糙的話,反倒會被認為是騙小孩。”

另外,一個“野心勃勃、死不悔改”的反派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於是,在接下來的編劇中,妄圖霸佔地球的外星侵略者格德米斯,很自然地被添加到故事中,進而克塞戰隊同他之間的對決也成為了前半部分劇集的核心主題。至於全部的後半段,則是採用了打擊時空犯罪者的故事套路。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星球大戰》

很多年以後,再來看這部片子,大家都會一眼看出這裡有多少《星球大戰》《星際旅行》的影子:阿爾塔夏與吉伊的這種“外星球的公主和機器人隨從攜帶著機密信息、被乘坐巨大戰艦的敵軍將領追捕”的設定,簡直就是《星球大戰》中的萊婭公主和R2D2的翻版;克塞使用的武器“激光劍”,未嘗不可看作是廉價版的光劍;

克塞隊的老對手格德米斯人在劇中被描述成一種高度進化的植物生命體,讓人不由地想起有著類似角色的《星際迷航》系列,而能通過克隆技術再次復生的設定又似是受到當時描繪克隆技術的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選擇“2001年”作為故事開始的時間,也讓人不由地覺得是在向《2001年太空漫遊》這部偉大的科幻電影致敬……這一回,圓谷也算是趕了一回時髦。

然而,在這層時髦的外表下,人們能看到的卻仍然是用傳統套路和技術演繹的一出傳統“正邪之戰”。而且,劇中所用的佈景、特效也多是圓谷從《奧特曼》起就在使用的那些技術,除了如克塞號飛船這類模型的做工更加精細之外,並沒有突破長期以來的條條框框。隨著製作的進行,為了控制預算,一些特效還被大幅簡化,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激光光束特效越往後越少見,而諸如服裝道具的重複使用更是屢見不鮮。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從1978年7月7日開始,到次年的6月29日,《恐龍特急克塞號》在東京電視臺播出近一年。然而,收視率卻很難讓人滿意——本劇的收視率多數時候都在5%以下徘徊,至首播結束時,其平均收視率僅為4.9%,其中“克塞隊大戰格德米斯”的第1-28集更是隻有平均4.3%。這一成績不僅不及前作《恐龍大戰爭》(平均6.9%),而且和同時期大多數科幻題材的動畫片和特攝片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克塞號折戟沉沙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播出時段不理想。《恐龍特急克塞號》在日本的首播被安排在每週五19:30-20:00,相比之下,同期大多數動畫片和特攝片的播出時間都被安排在18:00到19:30之間。

而1978-1979年間,其它電視臺在這一時段有多部熱門的綜藝節目,以及像廣為中國大眾所熟悉的《排球女將》(1979年1月5日於日本首播,平均收視率14%)這樣老少皆宜的電視劇,均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劇的收看群體。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當年的日本小觀眾們對此類影視作品早已產生了視覺疲勞……

《恐龍特急克塞號》在那幾年熱鬧非凡的日本電視熒屏上只走了一回過場就悄然淡出,而在日本迄今已達數百部的特攝影視作品中也只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誰會想到10年後,它卻在一衣帶水的領邦掀起一波大風浪。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天賜良機!

山西電視臺“搶到了恐龍肉

實事求是的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至1988年,無論是《鐵臂阿童木》《咪姆》《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一大撥科幻動畫片,還是《大西洋底來的人》《火星叔叔馬丁》等熱門科幻譯製劇,其引進和譯製大都被央視以及北上廣三大臺所把持,地處內陸的山西電視臺是很難分到一杯羹的,但事情突然便有了轉機。

1987年春,在日本頗有影響的影視製作發行公司影業社長善教又一次來到中國。因為在太原有親友,機緣巧合之下,他與山西電視臺相關負責人結識,遂將由其面向海外發行的《恐龍特急克塞號》推薦給了山西電視臺,這一次,山西臺抓住了這一天賜良機。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意大利版名

有趣的是,影業最後為山西臺調來的這套片源並非從日本運來,而是出自另一個引進本劇的國家——意大利,所以片頭上還保留著“Koseidon”這一意大利版片名標題、“Italia TV Broadcasting”等播出信息,以及每集正片開始前一閃而過的意大利版劇集名稱。

《恐龍特急克塞號》譯製導演由時任山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部編導的馮濤先生擔任。出於對這部在山西臺看來絕對是“科幻大作”的高度重視,僅僅是在臺本翻譯上,馮濤便動了不少腦筋。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馮濤(手拿臺本者)在為《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演員講戲

首先,將原片名“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翻譯為“恐龍特急克塞號”而不是直譯為“恐龍戰隊克塞”,便是馮濤根據劇情所做的一個精心設計,既顧及國情(將“戰隊”替換為“特急”的起因是前者容易讓人聯想到“戰鬥隊”,而這一稱呼由於文革的歷史原因,負面色彩較重,故予以更改),也藉此突出“恐龍時代的危機和告急”,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

對於劇中出現的一系列恐龍的準確譯名,他還多次前往山西大學向動物學家請教。不過,更大的挑戰莫過於劇中以那些虛構武器裝備為代表的“專有名稱”。

眾所周知,日本科幻動漫一直以來都十分熱衷在作品中“造詞”,這些科幻名詞大多是通過一個或多個英文詞彙的變體或組合得來,命名過程有時有規律可依,有時又十分隨性,若要轉換成恰當的中文譯名,難度顯然比翻譯一般的科學詞彙要高出許多。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人間大炮發射!

為此,馮濤和翻譯人員很是費了一番腦筋,最後觀眾所聽到的諸如“時代戰士”、“霞光號”、“閃電號”等等譯名雖和原名稱的含義有所差別,但卻琅琅上口、簡單易記,又與所指代人或物十分般配。

至於對人間大炮原版發射口令所做的本土化修改(實際源自英文的“Hop、Step、Jump”,是體育中三級跳遠的用語),更是為一代少年兒童的課餘生活增添了可無限發揮的歡樂素材。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在中國華麗轉身

從二流特攝片到經典譯製劇

《恐龍特急克塞號》

對於“重中之重”的配音人選,馮濤也是頗費了一番工夫。經過多方聯絡,他前後從太原的數家單位請來了多達50餘人參與《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其中多數人員來自山西省話劇院、太原市話劇院、山西省電視臺和省廣播電臺、太原市電視臺和市廣播電臺,同時也包括一些有較佳潛質的業餘文藝愛好者。

此外,本劇配音的一個亮點便是馮濤導演大膽啟用了一批業餘文藝愛好者,並都委以重任。其中,“女一號”外星公主阿爾塔夏的配音由賈珊女士擔當,時常出洋相但關鍵時刻很靠譜的班諾隊長由劉大海先生出任,愛嘮叨的女隊員烏拉拉的配音演員是葛晉蘊女士,每一集中用義正言辭的聲音進行解說的系楊德福先生。

相信很多“克塞迷”至今也並不知道,這四位當年為中國觀眾奉獻了如此精彩表演的配音演員此前大都未參加過影視劇的譯製工作,完全是個人的努力以及馮導的慧眼識珠所致。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工作從1987年冬開始,直到1988年春節前後才大致告一段落。據馮導回憶,全劇配音的持續時間至少有4到5個月,到1988年春節前還在加班加點。為避免佔用電視臺錄音棚太久,所以部分劇集的錄製地點設在山西省廣播電臺。

配音演員在錄音棚的電視機前研究劇情。

第一排左起:劉大海、王蔭齋、黃衝;

第二排左起:傅維彬、賀斌、賈珊、賈會林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劇情節充滿了各類科學幻想、格局宏大,完全不同於一般的現實生活環境,加之出場的外星人、機器人等特殊角色數量眾多、聲音類型複雜,所以除了要事先對每一位演員所配角色的音形進行設計之外,演員在配音中時常要運用“聲音化妝”。同時,山西臺在錄製過程中還大量地使用混響和延時。

對於大多數初涉配音的參與者而言,他們還需要額外下些功夫,克服諸如對口型、聲音塑造等難關。而為劇中人類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還得兼做自己的口型員,一邊配音一邊對譯好的臺詞再進行些許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這些來自不同單位的職業或業餘藝術工作者互幫互助,切磋交流,令配音工作得以推進。馮導在現場更是充當了大夥兒們的“減壓器”,令整個團隊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氣。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創作,這些來自山西不同單位的配音工作者們,賦予了格吾的陽剛正氣、特茲的仗義凜然、班諾隊長的大智若愚、毛利的大大咧咧、吉伊的詼諧搞笑、阿爾塔夏的賢淑典雅、格德米斯的陰險殘暴。更令人讚歎的是,若和原版相比則不難發現,他們不僅準確地把握住了自己所負責人物的特性,而且其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加豐富,使得這些角色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昇華。

是的,這艘名叫“克塞號”的閃亮飛船,在上世紀80年代末,搭載了一批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朝著嶄新的領域飛去、由此開闢出完全不同以往的人生道路。不僅如此,它同樣搭載了無數的中國小朋友,進入了充滿幻想的未來之都,以及神秘莫測的恐龍王國。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中國孩子眼中的無敵神作

噱頭十足的科幻大片

中國孩子眼中的科幻大片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1989年2月2日,《恐龍特急克塞號》首先在山西電視臺播出(本劇的譯製完成時間是1988年3月,但首播則是到了翌年的2月。中間相隔將近1年的時間,原因應該是上級主管部門的審看流程和山西臺自身節目日程安排所導致的)。到當年年底,“克塞”已相繼拜訪了全國十餘家省級電視臺,不僅為中國的電視熒屏添了一筆別樣的顏色,而且獲得了絲毫不亞於同一時期諸多動畫巨星的名望。

的確,對於1978年的日本觀眾來說,《恐龍特急克塞號》只不過是一部用成熟的技術和套路做出來的影視作品,然而對於1989年的中國小朋友們而言,《恐龍特急克塞號》卻堪稱是一部噱頭十足的科幻大片。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這之前,由於受到技術和資金的極大限制,上世紀70和80年代的少數國產科幻電影無論是在場景佈置還是在觀賞效果上都顯得“小兒科”。相比之下,《恐龍特急克塞號》卻把那神奇的時間旅行、夢幻般的恐龍時代、視覺火爆的戰鬥場面,以及諸如外星人、機器人等一系列時髦的科幻要素,通過每次僅長20餘分鐘的劇集得以逼真鮮活地展現出來。

而這種由真人演繹的影視作品,比起當時的許多動畫作品而言更能使小觀眾有一種代入感。孩子們往往會因為劇情的快速發展以及侵略者的步步緊逼而變得頗為緊張、過後又會有意猶未盡之感。

於是,每當“克塞號”主題歌旋律響起時,無數孩子都會立刻從飯桌、街巷甚至是書本旁抽身坐到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欣賞著驍勇善戰的時代戰士們如何擊敗面目猙獰的格德米斯,而一串串由“克塞號”而引發出的或惹人發笑或令人揪心的小故事,以及腦中常常會閃現的諸如“英雄救美”一類天真無邪的場景,也成為當年的一些觀眾最值得珍藏、最值得回味的記憶之一。


童年女神阿爾塔夏公主

不同於此時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動畫片,以“科幻”和“日本電視劇”雙重身份現身的《恐龍特急克塞號》,讓當時為數不少的大人們也倍感新奇。

為克塞戰士代言的傅維彬先生至今仍然記得本劇開播時的情景:“那時候國內的科幻片太少了,《恐龍特急克塞號》在山西臺播出時,我們一家人都圍坐在電視機前,陪著八歲的孩子一起看。後來迴天津老家探親時,周圍人都知道我配了‘克塞號’,一走在外面就有人喊我‘格吾’‘克塞’”。

為機器人吉伊配音的黃衝先生當時也碰上了一件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一天,他去幼兒園接外甥女,結果進去後就發現出不來了——全班的孩子早已知道黃衝就是“吉伊”,都在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於是,黃衝便即興表演了一段劇中的臺詞,才在孩子們面前過關。由此也可想見當年的熱播情形。

永遠的克塞帽

比變形金剛還火的周邊產品

克塞帽

“頭戴克塞帽,金剛懷裡抱,晚看米老鼠,一休陪睡覺。”這是一首1990年前後出現在“大人們”的報刊上的打油詩。與《變形金剛》《米老鼠和唐老鴨》《聰明的一休》三部超級大片相比,一部並不是動畫片的特攝片居然拔得頭籌,足見當時克塞號的人氣之旺,而這其中,山寨版的“克塞帽”更是風光無限,甚至反過來助推“克塞熱”更為火爆。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事情的起因讓人忍俊不禁:就在孩子們有滋有味地談論著金髮的外星公主、火紅裝束的克塞、防化兵打扮的格德米斯,以及人間大炮到底是憑藉什麼力量把克塞發射出去之時,國內一些精明的廠家已從中嗅出了可觀的商機。

相對於做工複雜考究的“克塞號”飛船或“霞光號”戰車,克塞的那頂紅色頭盔顯然更易於仿製。於是,當本劇播出之後不久,大批五花八門的“克塞帽”立刻湧入了各大百貨商場的櫃檯。

據當年的報道,這些形似摩托車頭盔的塑料仿製品,先是由生產廠家的推銷員主動推介給商場,後由於電視劇的熱烈反響得以打開銷路,很快便在全國各地火了起來,以至於出現了一個商場裡的玩具、鞋帽和五金三個櫃檯同時在售的熱鬧場景。一時間,克塞帽成為了眾多兒童的標準裝備,形成了大街小巷中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雖然做工質量參差不齊,但卻足以讓小觀眾們在觀看片子後,得以在現實中再過一把英雄癮。

作為一類完全不同於動畫片的影視作品,《恐龍特急克塞號》的表現手法(譬如突出主角某些超人般的絕技)和由真人演繹的特色,對於尚處於懵懂階段、熱衷於冒險的少年兒童而言,顯然更具模仿的誘惑。

然而,一片“克塞前來拜訪”的喊聲中,並非全都是令人愉快的經歷。1989年3月1日,《人民日報》就報道了是年2月一起浙江孩童因為模仿劇中動作而從陽臺上跳下摔傷的事件。不過,與同期遭受猛烈炮轟的《變形金剛》相比,中國媒體對於《恐龍特急克塞號》的此類負面消息的反應要和緩許多,至少沒有受到“停播的威脅”。

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一週年


7000萬前的白堊紀,長脖子的蛇頸龍,還有超級計算機……

現在的孩子不會知道,70後80後中的很多大齡兒童對這些詞的認知都來自這部日本的“二流劇”;現在的孩子也不會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本片熱播時,幾乎沒有中國觀眾知道特攝片是啥玩意。

2019年,《恐龍特急克塞號》將迎來引進中國30週年,已知的是騰訊影業的同名真人改編電影項目仍在積極的推進中,而民間討論相關紀念活動的呼聲則是絡繹不絕。

坦率的說,即使是身為同門大師兄、擁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奧特曼”,如今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遑論克塞號這樣的小塊頭了。但無論如何,一部四十年前熱播的海外劇,在中國熱播近三十年後,眼下仍時不時的成為手機上拋出的一個談資,彈出的一個表情包,這段幸福的童年觀看史依然值得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