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作者 | 邵宇(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來源 | 宇觀新時代(TheGildedAge) 已獲授權

注:該文為2016年11月的演講,至今看來仍有參考價值,另,智谷有刪減


01

不能每年增長21%,你的錢就貶值了


這張圖非常重要,它告訴你,在過去三十年時間裡,我們的M2,它對應的是那根紅色的線、左邊這張軸,也就是廣義的購買力,簡單來說就是印鈔。

從1986年開始有這個數據到現在,30年一共印了280倍左右的鈔票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什麼概念?

也就是如果1986年你有1萬塊錢,你是萬元戶,現在相當於你的等值財富是280萬元戶左右,年化以後,每年年化增長是21%,並且持續30年。

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不能為財富增值、保值,每年增長21%,並且持續30年,你的錢就貶值了。

這是我們整個國家流動性的增長速度。

在這過程中可以做個比照,也就是GDP增長速度。

中國奇蹟,非常了不起,實體財富從1986年到現在每年增長大概16%左右,16%是名義GDP,也就是有10%左右的實際GDP再加上每年5%—6%左右的通脹,所以是16%,它對應的是上面那根藍色的線,這就是被稱之為中國奇蹟的來源。我們看到美輪美奐的基礎設施,大家穿的、用的,包括這麼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屬於這個類別的。

大家可以簡單算一下,

每年21%的錢印出來了,實際增長需求大概16%的話,實際錢到哪裡去了。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02

如何跑贏“印鈔機”


下面這張圖更加重要。

據說這張圖一方面引發了對房地產這一輪搶購,另外引發了對於科技股、創新股無窮憧憬。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這張圖是把剛才M2那張圖做了累加,也就是每年供應貨幣堆到一塊。做投資有參照性,有基準,你的基準是什麼?你的基準是CPI嗎?CPI佔收入多少?大部分錢還是放在財富增值和投資領域。

這根藍色的線,M2,我們稱之為洪荒之力,所有人的努力奮鬥,不管是做公司的、做投資的、做投機的、做配置的,都在跟這根軸搏鬥。

在這過程中我們找到了極少數的成功投資或者資產,能夠跑贏這臺印鈔機,是誰呢?這裡給大家做一點分享。

第一是非常出名的中國傳統的瑰寶冬蟲夏草。

從有數據的1990面開始到最高峰2013年,3500根的冬蟲夏草從大概每斤150塊錢一口氣漲到21萬,非常了不起。這裡頭你要做年化,放到30年裡面做比較,增長率是22%,印鈔速度只有21%,而增值速度是22%,你就贏了。冬蟲夏草有一個缺點,不能買一大堆放在家裡,如果你都吃了也就昇天了,它不耐儲藏。

第二,上海的有車族們,恭喜你們,你們都擁有了,就是那根紫色的線,就是上海的車牌。

上海車牌2001年第一次進入標準市場化拍賣過程,這個過程中當年12月份拍出了宇宙最低價,一張車牌100塊錢,最新成交價應該是8640塊錢,也就是從2001年到最新大概漲了800倍。800倍要做年化,它的收益率是25%,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你也知道,現在你肯定也沒有辦法買一張車牌號在家裡,因為這是被禁止的。

我們再看股票市場,黃色的線代表騰訊,亞洲目前第二大市值公司。

在它上市2004年價格是4.5元錢,這是二級市場的良心之作,最高漲到750塊錢,也就是說,從04年到16年12年時間漲了190倍。年化以後接近20%,注意我這個年化是30年的年化,不是這12年年化。

但是有一個很不幸的消息,馬化騰先生自己在6.5元的時候拋了很多。在極少類高速成長的股票能夠滿足你的要求,當然我們必須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點,不能光看二級市場,因為在二級市場上以炒股為生,做到年化21%的收益並且持續30年,活著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巴菲特先生。

現在轉向那根紅色的線,也就是房子。

大家都關心房子怎麼樣。因為大家知道中國真正有市場化的房地產是從1998年開始,所以我們樣本很短,從99年到現在紅色的線記錄的是上海四個核心區域房價走勢,大概是靜安、盧灣、黃埔和徐匯,什麼叫樣本數據呢?就是這套房2001年買什麼價錢現在買什麼價錢,20年20倍,但是上海不光有這四個區域,還有更加遠一點的區域。

其實房價瘋漲也就是過去十年,大概十年10倍,這是平均房價。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平均房價。年化以後怎麼樣呢?年化到30年以後一點都不性感,年化以後每年收益是6%而已,每年印鈔速度是21%,可是房子就有6%。但是請大家注意,做生意的都清楚,因為買房子的正常人都是加了槓桿的。如果你用現金去買就傻了,因為收益只有6%而已,如果加了槓桿的話,首付兩成就是5倍槓桿,最後結果是23%。這就是為什麼核心城市跟核心區域的房價經久不衰永遠不敗的道理。

當然可以嘗試其他的策略,可以配置理財、配置黃金、配置其他的東西。但根據我們的樣本數據顯示:

在過去三十年裡頭只有配置兩類核心資產,第一加了槓桿核心區域的核心地產,第二極少數的科技型、前沿型、成長型的股票,否則是搞不定這臺印鈔機的。

大家馬上就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規律只是適用於中國還是放置四海皆准?

第二個問題,過去三十年裡頭是這樣,未來十年是不是也是這樣?

我可以告訴大家,對於這兩個答案我們現在都是YES。

我看了一下中國十大富豪排行榜,只有宗慶後是做實業的,其他就是王健林、馬雲、馬化騰等等這些人。世界前十名富豪不一樣,加了兩個人,第一是ZARA的老闆,賣衣服的,還有一個是墨西哥電信大亨,其他人還是比爾蓋茨、facebook老闆、google的老闆。

這個世界沒有變化,大家仍需努力。

現在回到宏觀經濟。

我們關心未來會怎麼樣,未來全球會怎麼樣,中國的故事應該怎麼樣去挖掘。

03

黑天鵝對中國未必是壞事


首先全球非常混亂。

大家老說有黑天鵝,有一隻黑天鵝,兩隻黑天鵝。第一隻是法國,第二是德國,我覺得現在不是黑天鵝,是黑天鵝湖,湖上全是黑天鵝。

為什麼這個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為什麼特朗普會贏?特朗普會贏很簡單,美國中西部白人大叔們發出了他們最後的吼聲,因為他們在全球化中是失敗的,對於全球而言只有科技新貴和掌握科技資產的大亨得到收益,現在已經反轉了,現在只不過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原來研究的這些框架可能慢慢開始崩潰了。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但請大家注意,有這麼多黑天鵝,但對中國來說未必是壞事。

我在華爾街接受CNBC的專訪,記者非常刁鑽,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人民幣匯率會貶到什麼位置。

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就如一幫人在大海里面跟一條鯊魚在游泳,這個鯊魚就是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你不需要比鯊魚遊得快,但一定要確保比最後那兩個哥兒們遊得快,最後的哥們兒有可能是英國、法國等等。

如果歐洲出現很大的風險,英國出現了風險,那不就是我們買買買好的時候嗎?

孫正義拋掉了100億阿里巴巴的股票,拋掉了162億全球最棒的公司的股票,他買了英國公司ARM,ARM現在99%手機芯片解決設計方案的投資人,他在買買買,在賭未來一代物聯網核心元氣點,就是由ARM設計的高新技術芯片。

中國買了一家美國網絡公司排第三的公司,大概花了16億美金,現在需要把它裝進上市公司裡面,它的利潤有接近1億美金,也就是我們應該到處去買買買。如果別人有風吹草動更應該買。

第二個問題,他說你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特朗普還是希拉里?

我說我個人比較喜歡特朗普,這次特朗普和希拉里我各押了500塊錢,因為特朗普賠率高,有1500塊錢,所以我贏了1000塊錢。他說你為什麼喜歡特朗普呢?很簡單,特朗普某種意義上他跟中國可能達成交易的概率比希拉里大得多。所以兩害相權選其輕,就是這麼簡單的邏輯。

但我確實相信,這個世界就是由眾多不確定事件構成,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04

中國未來的機會在哪?


再回到中國。

現在有新的三架馬車,老的三架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

新的三架馬車分別是深度城市化大消費時代升級以及一路一帶所引領的新一代全球化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什麼叫深度城市化呢?

大家看這張圖,剛才一開始放的是核心城市的排行榜,那裡靠譜的城市都在五年前我們給出的未來中國政治地理核心地圖上了,在這裡做投資都是能賺到錢或者有未來的,其他地方就別去了,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未來會更加集約。包括它的房價。

這次中國有160個城市,這次被限購或者漲的城市也就是25個,只有25個漲並且限購的話不是泡沫,實際上大家在用資金投票而已,這是靠譜的,大家都漲才是泡沫。

現在是寧殺錯也不放過,這對的,並且匯率要大一點把資本市場全都關閉,現在都成為現實了。

在這麼多人口來到城市裡面,當然需要消費的升級,需要更多的消費品牌化或者公共服務,這裡頭自然而然就會有更多的機會,非常棒。

還有一個是新全球化,中國正以自己地緣為核心向周邊展開,包括一路一帶,包括中國和全世界的交易,這樣能夠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品牌和供應鏈。

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未來增長的格局,這裡面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就是現在提到的

供給。供給是六個要素,我們稱之為六新供給,分別是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組織和新制度。

我特別想提到的一點是新的宏觀調控。

我們老在質疑兩點。第一以前的宏觀調控就是刺激、放水、印鈔。我可以告訴大家兩個消息,第一放水可能明顯減慢,甚至全球流動性已經進入到拐點,其實央行已經很明確地通過收短放長的方式提高了我們的利率,現在需要溫和的釋放方式,關鍵是這些銀行界大佬們能不能聽進去。

再給大家一個數字,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一共是600萬,中國勞動力一共是7.5億,而這600萬佔據了大量的財富,這些人在美國投票中沒有佔多少,變化正在發生。

從我們的表述來看,我們用了中國式的槓桿乾坤大挪移,中國居民槓桿比較低,但地方政府部門以及國企槓桿比較高,現在這些槓桿開始了移動。大家都說去槓桿,其實沒有去槓桿,主要是槓桿的移動。


30年貨幣翻了300倍!在中國,誰跑贏了印鈔機?


05

未來5年很關鍵


經過這一輪騰挪以後,國家本來想嘗試的:

比如,解決一部分國資向民資嫁接的去槓桿方式;

比如,通過PPP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向居民轉移的槓桿;

比如,大規模的併購轉向新型行業槓桿遷移。

這些動作都已經開始。

但這裡面有一點很有趣,因為在兩年前提出這個槓桿的時候,有一件事情我們沒有預見到,是民間資本有一種巨大的衝擊力或者是政策博弈的情緒。

什麼概念?我們看一下最新數字就知道。

現在M1,M1就是活期存款加上現金,M1增速是24%,你拿這麼多活期存款幹嗎呢?因為M2只有11%,你囤積了大量現金和準現金,所以現在的問題就存在著政策博弈。

我們本來要搞一個改革牛,結果變成了槓桿熊。

本來我們要通過供給側改革消解煤炭跟鋼鐵的產能,結果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這就意味著現在的政策制定跟市場博弈變得非常困難,在未來這種情況可能繼續下去。所以如果你不是對沖基金,跟不上這個速度就做配置,在你的核心資產上就可以了。

投行無非就是把融資成本降下來,為實體經濟輸送更多的彈藥,同時包括SDR等一系列的國際化使得債務向海外進行延伸,讓老外來買一部分單,但因為匯率的問題目前被暫停了。

現在的問題是在於全球宏觀政策協調變得非常困難。接下來這五年尤其重要,整個槓桿遷移的過程就像走在刀鋒邊緣一樣,稍微走邊緣一點就會掉下去,會出現2015年股災那一輪的風險。那我們怎麼辦?

未來五年裡,如果幹得好我們就是歐美,幹得差我們就是拉美,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這不是一句玩笑了。

現在人均GDP中國大約8000美金而已,如果還能按照現在的速度大概每年增長7%,到了2020年左右人均GDP將達到12000美金左右,12000美金在經濟學術語有一個特定的稱呼叫做高收入之牆,翻過這個牆的都是發達國家,都是歐美。

而從8000美金到10000美金到12000美金這個過程到中等收入陷阱,二戰之後有很多國家對這個中等收入陷阱發動了衝鋒,最後成功的成為了大型經濟體,大型經濟體只有一個也就是日本,這個過程裡面有很大的風險,也有很多成功的機會。

你應該在新的需求、新的供給以及新的宏觀調控裡面找到新一輪快速成長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