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再反轉,本該步步驚心,為何《鶴唳華亭》的評分卻滑至7.5?

雪夜,少年被擋在宮門之外,無人理會,哪怕哭聲撕心裂肺,哪怕少年就是皇太子本人。而這個少年所做的也只不過是希望能見母親生命的最後一面……心痛和不忍也許從電視開始的一刻便已奠定了基調。

反轉再反轉,本該步步驚心,為何《鶴唳華亭》的評分卻滑至7.5?

《鶴唳華亭》剛剛開播,因其精良的製作和演員陣容的強大,便迅速登上了排行榜榜首。隨著故事展開,前兩集的劇情緊緊地抓住了觀眾的人,讓人不禁跟著主人公心緒起伏,總有些欲罷不能。

反轉再反轉,本該步步驚心,為何《鶴唳華亭》的評分卻滑至7.5?

01

故事從皇太子蕭定權的加冠禮開始。皇太子已經年足20,照理早該已經行過加冠之禮,但因中書令的阻撓和庶長子蕭定棠的陷害,加冠禮一直風波重重。

反轉再反轉,本該步步驚心,為何《鶴唳華亭》的評分卻滑至7.5?

皇太子的加冠禮一直一拖再拖,而庶長子蕭定棠在冊封了屬地之後卻遲遲不離京,成了朝臣詬病的兩大事件。在這種背景下,朝臣們對於太子的加冠禮開始了又一波的進諫。在朝臣的一再進諫下加冠禮終被提上日程,但從一開始庶長子蕭定棠便定下毒計一條,陰謀卻被先皇后舊侍張內人無意間聽到。像所有電視劇的終極規則,偷聽終會被發現,逃走總會落物件。無意外地,蕭定棠的陰謀被無意間路過的張內人聽到,倉皇間她失落了將要替換的腰帶上的飾品……故事一波三折,我的心也隨著一抽一緊,等待著和皇太子一起劇情反轉,等待著張內人當場指認。然而,編輯顯然技高一籌,層層反轉都在意料之外,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難怪開播伊始,《鶴唳華亭》就高居榜首,豆瓣評分一度達到8.2分。然而隨著劇情的展開,這反轉的劇情卻將人一步步拖到疲沓。真是:成也反轉,敗也反轉

02

想起《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說的:“片段的衝突,通常一個高點就已經很高,除非第二個高點能壓過第一個高點。“當觀眾被第一個故事的反轉吊足了胃口,編劇似乎是習慣了這種敘事手法,在接下來的春闈舞弊案、狀告安平伯……處處反轉,似乎想將一部宮廷劇拍成一部懸疑劇,但卻讓我們這群觀眾疲於奔命。

反轉不可怕,可怕的是反轉的過程中往往無法達到邏輯自洽

還記得《長安十二時辰》,同樣是處處懸疑,點點反轉,草蛇灰線,前後邏輯自洽,讓人有種抽絲剝繭,漸漸接近真相的痛快。

但《鶴唳華亭》的反轉卻有點為反轉而反轉。如加冠禮之時,當吳內人不知張內人真正身份,如何確定她下一步的行動?如何根據她下一步的行動步步下套?春闈舞弊案,試卷密封,鑰匙如何只由一個下人掌管?偷換試卷如何算計必被中書令撞破?……細節不再一一贅述。

一直以來,哪怕是腦洞大開的穿越劇,總會被精彩的劇情緊抓住心絃,也總會沉浸在劇情中難以自拔,但當劇情無法自圓其說,哪怕有再多的反轉,也無法再真正沉下心來進入劇情。所以評分的一路下滑也就在所難免。

03

反轉再反轉,本該步步驚心,為何《鶴唳華亭》的評分卻滑至7.5?

在這反轉又反轉的劇情中,最愛睿智的盧尚書。從劇一開始,便被王勁松老師的演技緊緊的抓著,為師如父,用盡全身力氣愛護著自己這個最得意的學生。在這個勾心鬥角的朝堂上,盧尚書似乎時唯一可以與中書令抗衡的人。

作為太子太傅,王勁松所飾演的禮部尚書盧世瑜是我唯一沒有跳戲的角色,不僅僅是王老師的演技純然天成,更多的是這個人物的刻畫從始至終一以貫之。在眾多反轉的劇情中,盧世瑜處於權力中心,始終是一個看透世事卻不世故的讀書人。知道世上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在怎麼做,但心中始終卻有自己的不可觸碰的底線,謹守的原則。對於太子的教育從來以身作則,人物的行為始終在自己的邏輯體系中,再有王勁松的演技加持,讓所有他存在的劇情都會讓人隨著盧世瑜,情緒跌宕起伏。

現在的電視劇製作越來越精良,很多好演員也會越來越多的參演(一般對於只會瞪眼嘟嘴類演員參演的電視劇直接略過不看)但可惜的是有時劇本過於的追求形式而失去了好好講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很多劇本還是需要去好好打磨一番?

《鶴唳華亭》的電視劇對原著有大量的更改,很多高IP的編改很難滿足原著粉,我並非原著粉,但哪怕作為一個新故事,做到邏輯自洽不該是劇本最基礎的要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