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再反转,本该步步惊心,为何《鹤唳华亭》的评分却滑至7.5?

雪夜,少年被挡在宫门之外,无人理会,哪怕哭声撕心裂肺,哪怕少年就是皇太子本人。而这个少年所做的也只不过是希望能见母亲生命的最后一面……心痛和不忍也许从电视开始的一刻便已奠定了基调。

反转再反转,本该步步惊心,为何《鹤唳华亭》的评分却滑至7.5?

《鹤唳华亭》刚刚开播,因其精良的制作和演员阵容的强大,便迅速登上了排行榜榜首。随着故事展开,前两集的剧情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人,让人不禁跟着主人公心绪起伏,总有些欲罢不能。

反转再反转,本该步步惊心,为何《鹤唳华亭》的评分却滑至7.5?

01

故事从皇太子萧定权的加冠礼开始。皇太子已经年足20,照理早该已经行过加冠之礼,但因中书令的阻挠和庶长子萧定棠的陷害,加冠礼一直风波重重。

反转再反转,本该步步惊心,为何《鹤唳华亭》的评分却滑至7.5?

皇太子的加冠礼一直一拖再拖,而庶长子萧定棠在册封了属地之后却迟迟不离京,成了朝臣诟病的两大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朝臣们对于太子的加冠礼开始了又一波的进谏。在朝臣的一再进谏下加冠礼终被提上日程,但从一开始庶长子萧定棠便定下毒计一条,阴谋却被先皇后旧侍张内人无意间听到。像所有电视剧的终极规则,偷听终会被发现,逃走总会落物件。无意外地,萧定棠的阴谋被无意间路过的张内人听到,仓皇间她失落了将要替换的腰带上的饰品……故事一波三折,我的心也随着一抽一紧,等待着和皇太子一起剧情反转,等待着张内人当场指认。然而,编辑显然技高一筹,层层反转都在意料之外,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难怪开播伊始,《鹤唳华亭》就高居榜首,豆瓣评分一度达到8.2分。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这反转的剧情却将人一步步拖到疲沓。真是:成也反转,败也反转

02

想起《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说的:“片段的冲突,通常一个高点就已经很高,除非第二个高点能压过第一个高点。“当观众被第一个故事的反转吊足了胃口,编剧似乎是习惯了这种叙事手法,在接下来的春闱舞弊案、状告安平伯……处处反转,似乎想将一部宫廷剧拍成一部悬疑剧,但却让我们这群观众疲于奔命。

反转不可怕,可怕的是反转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达到逻辑自洽

还记得《长安十二时辰》,同样是处处悬疑,点点反转,草蛇灰线,前后逻辑自洽,让人有种抽丝剥茧,渐渐接近真相的痛快。

但《鹤唳华亭》的反转却有点为反转而反转。如加冠礼之时,当吴内人不知张内人真正身份,如何确定她下一步的行动?如何根据她下一步的行动步步下套?春闱舞弊案,试卷密封,钥匙如何只由一个下人掌管?偷换试卷如何算计必被中书令撞破?……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一直以来,哪怕是脑洞大开的穿越剧,总会被精彩的剧情紧抓住心弦,也总会沉浸在剧情中难以自拔,但当剧情无法自圆其说,哪怕有再多的反转,也无法再真正沉下心来进入剧情。所以评分的一路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03

反转再反转,本该步步惊心,为何《鹤唳华亭》的评分却滑至7.5?

在这反转又反转的剧情中,最爱睿智的卢尚书。从剧一开始,便被王劲松老师的演技紧紧的抓着,为师如父,用尽全身力气爱护着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学生。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朝堂上,卢尚书似乎时唯一可以与中书令抗衡的人。

作为太子太傅,王劲松所饰演的礼部尚书卢世瑜是我唯一没有跳戏的角色,不仅仅是王老师的演技纯然天成,更多的是这个人物的刻画从始至终一以贯之。在众多反转的剧情中,卢世瑜处于权力中心,始终是一个看透世事却不世故的读书人。知道世上很多事情很多人都在怎么做,但心中始终却有自己的不可触碰的底线,谨守的原则。对于太子的教育从来以身作则,人物的行为始终在自己的逻辑体系中,再有王劲松的演技加持,让所有他存在的剧情都会让人随着卢世瑜,情绪跌宕起伏。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越来越精良,很多好演员也会越来越多的参演(一般对于只会瞪眼嘟嘴类演员参演的电视剧直接略过不看)但可惜的是有时剧本过于的追求形式而失去了好好讲故事的能力,是不是很多剧本还是需要去好好打磨一番?

《鹤唳华亭》的电视剧对原著有大量的更改,很多高IP的编改很难满足原著粉,我并非原著粉,但哪怕作为一个新故事,做到逻辑自洽不该是剧本最基础的要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