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區:特色農業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宛城區:特色農業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春光正好,不誤農時。近日,記者在宛城區瓦店鎮古樁月季種植扶貧基地內看到,30多名務工人員正忙著培土、栽植、修剪,一顆顆造型奇特、古樸蒼桑的刺玫古樁月季在鄉親們的巧手下慢慢煥發出生機。“在家閒了一個多月,正發愁沒活幹呢,月季園的活都是老熟活,好乾,錢還給的及時,鄉親們都願意來。”在此務工的貧困戶李敬錄高興地說。

宛城区:特色农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好轉,宛城區在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緊張有序地開展復工復產工作,圍繞年初制定的農業產業扶貧規劃和實施方案,結合宛城農業產業實際,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優勢,以發展“優質小麥、有機艾草、綠色油料、名優果蔬、生態養殖、鄉村旅遊”六大特色產業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貧困農民增收脫貧的共贏局面。

宛城区:特色农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該區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村級集中,整村推進”的發展思路,圍繞市場需求,堅持特色高效原則,大力引導貧困農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變單一糧食種植向果樹、蔬菜、花生、艾草、花卉、構樹等多元化特色種植發展,建成了黃臺崗特色蔬菜、瓦店精細菜、茶庵溫棚蔬菜等生產基地,紅泥灣生豬、黃臺崗蛋雞、高廟肉牛、漢冢水產等養殖基地,漢冢盧園、瓦店大山農業科技園、高廟文景園等一批兼具“菜籃子”、休閒觀光、生態保護等功能於一體的都市農業景點初步形成。這些特色種植業生產基地覆蓋帶動全區1200餘貧困種植戶,實現了特色農業種植區貧困戶的穩定增收。

宛城区:特色农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同時,該區以標準化生產為關鍵,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以發展有機農業為引領、綠色農業為重點、無公害農業為基礎,全方位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新技術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實施標準化生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申報註冊優質農產品商標。全區無公害農產品達23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農產品7個,“三品一標”及良好農產品認證面積累計達28萬畝,註冊“吉祥結”食用油、“三色鴿”乳品、“界中”米醋優質農產品商標10餘個。

宛城区:特色农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對貧困戶發展特色種植業缺銷路、抗風險能力有限、特色種植業發展缺乏後勁這一問題,該區還積極組織協調、發展訂單農業,強力推進“互聯網+農業”,開展線上銷售,規避市場風險。現已協調瑞豐糧油、金陽光食品、艾嘉源艾草、全喜農業等企業與當地特色農業種植簽訂“村企結對幫扶協議”,覆蓋所有特色種植業貧困戶,企業按等級和市場價全部回收訂單面積所產的特色農產品,確保貧困戶收益不減、穩定脫貧。

全媒體記者孫義峰鄭磊特約記者史源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