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足球“降薪潮”觀察:共識,也是現實——中超降薪討論之二

新華社柏林4月6日電 題:德國足球“降薪潮”觀察:共識,也是現實——中超降薪討論之二

新華社記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職業化並不完備的中超就降薪這個問題陷入了糾結,那我們看看職業化發展程度較高、同時財務制度相對良好的德甲是怎麼做的。

團結,是德國足球界人士最近一段時間使用的“高頻詞”,其中最重要的涵義之一是利益相關方要在降薪上達成共識。截至目前,超過三分之二的德甲俱樂部已宣佈全隊降薪,各俱樂部自行決定降薪幅度。

無論德國足協(DFB)還是德國足球職業聯盟(DFL)都沒有對球員降薪做統一要求、建議、引導或是協調。降薪是各俱樂部自主行為。

自主,並非自願,而是形勢所迫。

據德新社此前報道,如果德甲本賽季就此結束,將比計劃賽程減少9輪賽事,單是電視轉播收入就減少3.7億歐元,總共面臨7.5億歐元損失。從DFL發佈的上賽季財報來看,直播和贊助佔據了德甲收入結構的最大份額。

而對於德乙、德丙以及更低級別地區性聯賽俱樂部來說,賽場直接收入是主要經濟來源,聯賽停擺直接將他們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有些俱樂部不得不在網上預售“啤酒烤腸券”和“虛擬門票”來勉強度日。

據德國《踢球者》雜誌報道,聯賽正常進行情況下,本賽季最後一期版權費用將於5月初支付。如果聯賽一直未能重啟,轉播商和合作媒體屆時不支付版權費用(分期)的話,德甲、德乙兩級職業聯賽有13家面臨破產危機,其中德甲俱樂部有4家。

這就是為什麼DFL一直不肯放棄賽季的原因,他們仍堅持在6月30日之前,以空場的形式將比賽打完。

然而,部分轉播商因聯賽停擺也陷入經營困境。體育直播流媒體平臺DAZN正在考慮停止支付賽事版權費用。如果這樣的情況加劇,聯賽將面臨斷供風險。

這是一場事關生死的拉鋸戰。降薪,既是救人,也是自救。

具體來說,德甲俱樂部降薪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球員、教練組和俱樂部管理層為代表的“高薪人群”,二是俱樂部普通工作人員。兩類人群均面臨收入銳減。

德甲、德乙3月13日宣佈停擺後,18日德國足球界就傳出降薪聲音。第一批主動釋放降薪信號的是德國國家隊主教練勒夫和領隊比埃爾霍夫。他們在與德國足協主席弗裡茨·凱勒交談時表示願意考慮降薪。

在“全隊降薪潮”中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門興格拉德巴赫。3月19日,門興宣佈,總經理、競技主管、教練團隊和全體球員自降薪水。據《萊茵郵報》報道,降薪後,俱樂部一個月可節省約100萬歐元開支。

德甲領頭羊拜仁慕尼黑高薪球員很多,過去兩個賽季裡,俱樂部人力成本高達3.36億歐元。此次拜仁全隊降薪幅度達20%。隊長諾伊爾說:“職業球員是特殊群體,在球隊需要時,可以從我們開始削減開支。”

多特蒙德俱樂部總經理瓦茨克是聯盟最早站出來表示自降薪水的俱樂部高管之一。在聯賽停擺期間,他願意放棄三分之一的薪水。隨後,多特球員紛紛加入降薪隊伍,預計可以省出上千萬歐元的開支。

俱樂部普通員工也面臨降薪風險。柏林聯合、美因茨、科隆、沙爾克04等德甲俱樂部以及大部分德乙俱樂部都宣佈為員工申請“短工津貼”。這是一項由政府和企業共同為職工發放工資的救濟制度,用來應對不可控的社會經濟危機。職工通過申請“短工津貼”可以獲得原來60%至70%的薪酬。一些德甲俱樂部表示儘量保障職工薪酬不縮水,用高薪群體減下的薪水,彌補普通員工30%至40%的薪酬損失。

美因茨俱樂部體育總監施羅德說:“當我們開會討論這個話題時,幾乎沒遇到什麼障礙。球隊洗衣工都跟我說,願意放棄俱樂部發的汽車加油卡。”

在史無前例的疫情面前,大多數俱樂部和球員都明白一個道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災難面前,沒有人能脫離集體,獨善其身。拜仁、多特、萊比錫和勒沃庫森還發布聯合聲明,共同籌集2000萬歐元資金,用來幫助兩級聯賽中出現困難的球隊。

德國足壇名宿海因克斯不久前接受《踢球者》採訪時說:“球員與俱樂部要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如果當前賽事體系崩塌,他們和經紀人將無法決定能賺多少錢,合同上的說法難以兌現。”

對於德國足球界而言,聯賽停擺讓收入縮水成為既定事實,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降薪,體現出足球界應有的社會擔當。

雖然中超和德甲有很大的差距,各自的俱樂部經營情況並不一致,球員的個人保障也不盡相同,但德國足球界的做法,也可以給中國足球提供一個參考。(執筆記者:劉暘;參與記者:樹文、公兵、周凱、丁文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