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及皇后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
●葉赫那拉·孟古哲哲(1575年—1603年10月31日)女真葉赫部首領楊吉砮之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葉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
清太宗及皇后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又稱天聰汗,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額爾德尼琪琪格,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清代首位生前由丈夫親自冊立的皇后,首位母后皇太后,同時也是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
清世祖及皇后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於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時生於盛京,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母為孝莊文皇后,在位18年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中國。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屬正藍旗漢軍,康熙時抬旗入鑲黃旗滿洲,改姓佟佳氏),生於崇德五年,佟圖賴之女,順治帝妃嬪,康熙帝生母。清代首位佟佳氏皇后(追尊)。
注:清世祖另外還有兩任皇后,分別為孝獻皇后,孝惠章皇后。
清聖祖及皇后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孝誠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侍衛內大臣赫舍裡·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注:清聖祖另外還有兩任皇后,分別為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
清世宗及皇后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孝敬憲皇后(1681年6月28日-1731年10月29日),生於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烏拉那拉氏,雍正帝的結髮妻子,滿洲正黃旗人,內大臣步軍統領雲騎尉費揚古之女。
清高宗及皇后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
注:清高宗另外還有兩任皇后,為純帝繼皇后、孝儀純皇后。
清仁宗及皇后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嘉慶帝的結髮妻子,道光帝生母,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清代唯一一位喜塔臘氏皇后。
注:清仁宗宗另外還有一任皇后,為孝和睿皇后。
清宣宗及皇后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理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后,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
注:清宣宗宗另外還有一任皇后,為孝貞顯皇后。
清文宗及皇后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三等承恩公、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咸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清穆宗及皇后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剿滅了西、東捻的作亂。並且先後平定陝西、甘肅的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史稱“同治中興”。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清穆宗同治帝皇后,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后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外孫女,顧命八大臣肅順是端華的弟弟,也就是阿魯特氏的叔外祖父,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肅皇貴妃侄女。清代唯一一位阿魯特氏皇后,最後一位蒙古族皇后。
清德宗及皇后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在位期間對日本主戰,主持戊戌變法。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清末帝及皇后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在位期間丁巳復辟,擔任滿洲國的執政、“皇帝”。
●郭布羅·婉容(1906年11月13日-1946年6月20日),字慕鴻,號植蓮,滿洲正白旗(達斡爾族)。清朝遜帝溥儀的妻子,清朝與中國的末代皇后,後為偽滿洲國皇后。
閱讀更多 鄰家圖圖 的文章